应可军 | 宁海乞丐痞事

宁海乞丐痞事

◎应可军

“乞丐”一词宁海人把乞丐 就叫讨饭人。乞丐是从宋代开始的,如《太平广记》中引《王氏见闻》的一句话,就将乞丐与马医、酒保、佣作及人贩子之流相提并论。又如《朱子语类》中也记载了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以纸钞代替铸币流通之后,有的人早晨还是富商,傍晚就成了一无所有的讨饭乞丐。宁海有个讨饭钯,是宁海南门人,是清末民国初年活跃于宁海城区的乞丐帮主似的,他住在宁海南门孤老院,这个孤老院建于明初,成化十二年,(1476)知县郭绅改建养济院于小南门外后人称孤老院,收养一部分孤、老、残人员。民国30年(1941)改称残废所、习艺所,从属于救济院。经费由该院田产开支和社会殷户资助,不足时亦常外出求乞。讨饭钯主要担任这个角色,只要城区有红白喜事或年关脚跟,他就要出门求乞。他走路不便,骑在强壮的青年肩上到举办红白喜事的主家或店堂求乞。他是个很霸道的乞丐,问你要东西,你不给他也得好好说,不能对他太凶,你凶他更凶,所以一般人都不跟他吵架的。都怕跟他纠缠不清的,也知道他会叫更多的乞丐来,这种场面一般家庭吃不消。奈何不得。

他是个很有尊严的乞丐,一般乞丐都是怕狗的,俗语说:“讨饭怕狗咬,做官怕大考。”或是打狗也看主人。他则不同,从来不怕狗,反而是久了狗怕他。而且他打狗从来不看主人的,不管谁家的狗,只要吠了他,指定要抡起手上的棒往狗身上猛砸。慢慢的狗都认识他了,都不敢吠他了,看他来了都远远的走开。

城区还有一个文化乞丐,他叫邬金土,北路人,据说他是落第秀才,懂红白喜事对联和婚丧礼仪,经常上门纠正,他平时精通测字算命 还会打卦为需要的人服务。也算是文明乞丐。他会记清在一个月只来一家,绝不重复要饭的。因为他有一本日记本记着。水角凌赵家有个曾到国民政府混过的破落弟子而讨饭的,人称讨饭安丁,更怪,一人拥有整个四合院,但楼梯用稻草编成的绳梯每天上下自如,至于床铺也是稻草编成,说冬暖夏凉。也是每礼拜不重复上门要饭。但要喝酒。宁海街头还有宁波流落到宁海的军官小妾,人叫讨饭阿英,阿英性格豪爽,爱路见不平一声吼。平时身穿破烂衣,手持打狗棍,站河边坐桥头,讨吃百家饭。大家都在背后叫她讨饭阿英,但当面是不敢的。可总有那胆大的,有一次,一帮孩子在她面前大叫讨饭阿英,阿英怒了,便追了上来。其中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竟被阿英从春浪桥东追逐到海道司桥东,穿过海道司桥,又从海道司桥西重返回春浪桥西,最后男孩竟然稀里糊涂地爬上了横卧在河面上的一棵溪椤树。此时,周围都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男孩子在树上又惊又怕,一个劲地哭。最后,一个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男孩儿不会游泳,在水中慌乱地挣扎。幸亏随后人群中有两个会水的男人跳入河中,这才将男孩儿救了起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在阿英面前叫她讨饭阿英了。不过,当人们在茶余饭后提起她时,总还喜欢在阿英前冠以“讨饭”这个定语。阿英当时只要5分头硬币,2分1分头的给她,可能要骂你贼拉儿子,经常喝阴沟水解渴。临老寄宿在西门水亭庙,是卖水的呆脔梅林送的终。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 图片:胡满国

(0)

相关推荐

  • 【乡韵】海上青灯孔小姐

    孔菊芬 (孔小姐) 孔菊芬,我的姨妈,外公的哥哥(著名抗日名将孔墉)的大女儿.老底子的宁海人都尊称她为孔小姐.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在跃龙山上有座孔家庵,庵里住着我的姨妈孔小姐,她潜心修行,慈善为本, ...

  • 这里是浙江宁海⑭ | 柔石公园

    这里是浙江宁海柔石公园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摄影:葛岱虹.薛剑杰 诗作:徐建中 一个生态文化主题公园 让你亲近绿色.回归自然 <柔石公园惊艳> 文/徐建中 柔柔的湖水荡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应可军 | 宁海照相史话

    宁海照相史话 文/应可军 我们这玩地方文献的群体,对老照片的喜爱是难以言表的,可惜存世的老照片实在太少了.老照片作为一个建筑.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 ...

  • 应可军 | 宁海棋文化

    宁海棋文化 文/应可军 可能你也经历过,童年,隨意在石板地用瓦爿块或粉笔画一个空心十字架,或在树下泥地用树枝划一个空心十字架,双方各拣选果核或小石子,就可布阵作战,金木水火土.棋逢对手,就可博弈各一个 ...

  • 应可军 | 宁海青云观(外二篇)

    宁海青云观 ----文/应可军----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 ...

  • 应可军 | 宁海育婴堂

    宁海育婴堂 文/应可军 育婴堂,宁海人俗称养育堂.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育婴堂收养并救活了许多弃婴,其设立实为一桩善举.中国早有这方面的善举传统,如贫儿院.育婴堂等等,佛教中也 ...

  • 应可军 | 宁海古松漫谈

    宁海古松漫谈 文/应可军 陈毅总司令早就在诗中写出了松树的性格,他的名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就可以表现出松树那一种坚强的.勇敢的性格.所以,我便喜欢上了松树.这种情结来自于小 ...

  • 应可军 | 宁海棉麻史话

    宁海棉麻史话 文/应可军 我国最早出现的是麻.葛纺织,我国是麻的故乡,在元明两朝棉花栽培普遍推广以前,麻织品是平民百姓最主要的衣着材料.而棉纺织和棉花的人工栽培,首先是在我国华南.西南和西北边疆少数民 ...

  • 应可军 | 宁海蚕桑文化杂谈

    宁海蚕桑文化杂谈 文/应可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罗马的大奴隶主们把我国运去的丝绸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