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门史话》连载(10)
京城第一大茶馆——天汇轩
当年,在地安门内都是围绕着皇家服务的衙门,但出了地安门则为人间俗世了。由于守着皇城住得多为在衙门里做事的官吏,所以在吃喝玩乐上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俗话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北京人离不开茶。有人说,北京人喝茶比吃饭重要,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当年位于地安门后门桥边的天汇轩大茶馆,就是京城最大的茶馆之一;茶馆建有房屋上百间,有雅座、庭院,还有为客人制作满汉饽饽的炉房,以及停放马车的停车场。
天汇轩茶馆的老板张文奎的外孙刘慧中回忆说,天汇轩是一座包容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消费场所,上至皇宫中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下至车把式,蹬三轮的,说媒拉纤的,拐卖孩子,倒卖文物的,应有尽有,可谓是“高手云集,群英荟萃”。鼎盛时期,地安门外的天汇轩、前门大街的天全轩、天仁轩、天启轩,北新桥的天寿轩、天德轩、天颐轩合称京城“八大轩”;天汇轩名列八大轩之首,系京城第一大茶馆。
今日天汇大院
北京史专家金受申在《大茶馆》一文中写道:“大茶馆在清代北京曾走过红紫大运。庚子以前,北京大茶馆林立,以后门(地安门)外天汇轩为最大,(庚子)毁于火,今成天汇大院,曾一度开办市场,其大可知。”天汇轩的座位也比较讲究,一般座位是擦得锃光瓦亮的擦漆八仙桌和四方凳子,雅座里是榆木擦红漆的八仙桌和靠背椅。茶具一律是三件套盖碗。当年北京人,特别是八旗子弟讲究到茶馆喝早茶、吃早点。天汇轩制做的艾窝窝、蜜麻花、喇叭糕、糖耳朵和焖炉烧饼等小吃点心,不仅甜咸适度,味道好,而且外形漂亮。在天汇轩喝早茶、吃早点的除去附近居民外,以步军统领衙门胥吏为多数。因为步军统领衙门就在附近的帽儿胡同,所以,大多数官员和差役都是在天汇轩喝了早茶,吃过早点,然后再去到衙门当差。
中轴线最北端的鼓楼和钟楼
刘慧中回忆前辈人说:“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烧杀掠夺,天汇轩茶馆被一把大火烧成废墟,据说大火烧了整整一夜。我曾听祖辈们议论说,天汇轩大茶馆遭到八国联军的忌恨,偏偏要把它烧毁,主要认为茶馆是聚众闹事,甚至形成反抗力量的危险境地,因而惹怒了侵略者,野蛮地焚烧了茶馆。”
天汇轩大茶馆知名度如此之高,为什么在光绪庚子年间被火烧毁后没有重建复业,却在其旧址上建起小商品市场呢?主要原因是,从庚子年间后,很多茶客都到新兴的书茶馆里既可品香茶又可听评书、欣赏大鼓单弦演出去了。大茶馆红火的日子已经过去,生意日渐冷落,所以天汇轩也就没必要再重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