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上明珠/李晓艳/脚印回眸142/20201125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育儿成本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只养育一个孩子,这样家庭出身的女儿常是被称为掌上明珠,从小被父母精心呵护,备受宠溺。植物界也有这样疼惜自己孩子的植物,那就是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一般的植物将果实生于叶腋,但是青荚叶却将果实托于叶中央。
第一次看到青荚叶,是大学时期树木学实习,因为是春天,只看到了一片片叶子中央簇生的几朵不起眼的小绿花。老师说这是青荚叶,又名叶上珠。好奇特的形态,好有趣的名字,当下就记住了她。只是遗憾看到的是叶上“花”,不是叶上“珠”。
青荚叶的花《中国植物志》
前段时间整理资料,看到了刘老师在湖北咸丰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青荚叶,果实还处于儿童时期。果然是叶上珠!
青荚叶,湖北咸丰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区,刘胜祥,20200528
在众多的照片之中,这是少数我不用“百度识图,鉴你所见”就能识别出来的植物。
青荚叶,湖北咸丰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区,刘胜祥,20200528
一颗颗,一粒粒,煞是可爱。但还是遗憾这可爱的植物,自己未有缘亲眼欣赏到。
机会终于来了,11月中旬,我有幸跟随刘老师去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苔藓标本,刘老师给我们讲怎样拍照,生境怎样拍,孢蒴怎样照,还亲自示范怎样用铲子采集苔藓标本。其实,在我看来,苔藓都一个样儿!老师安慰我们说,没关系,开始都是这样子,慢慢来。在这慢慢来,慢慢寻找苔藓的过程中,我也见到了很多的蕨类和种子植物。说实话,我本来也认不得几种野外的植物,何况是后河这样生境丰富的区域!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在这大观园里正眼花缭乱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棵植物,很普通的革质叶片,长着锯齿。如此普通,我都不想知道他的大名,因为这次识别了,下次还是要忘记的。但是,他却和我一样倔强,非得与我相识——用一片叶子顶着全株唯一的一棵紫色明珠,他在告诉我,快来看我,我就是你想念的叶上珠!
峨眉青荚叶,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晓艳,20201114
我激动地很,终于见到了叶上珠!
激动之余也很好奇,青荚叶为什么进化出这样的构造?
植物学老师说“花是适应于繁殖功能的变态枝条”,而叶片上又不可能直接长枝条。这么说来,这段叶脉是枝条的变态?仙人掌是茎变成了叶态,那青荚叶也是如此吗?前人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并非如此!青荚叶那看似叶脉的组织,实际上并不是单纯的叶脉,但也不是单纯的枝条。
胡超(1997)对其进行切片观察到“青荚叶的叶柄具一般双子叶植物叶柄的外部形态,近半圆形,两侧对称;但维管组织的解剖结构却呈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成一整体……青荚叶叶片上中脉的解剖结构与叶柄一致,近花序着生处维管组织逐步分开,分别伸向花序梗和叶片前端中脉”。 范佳(2012)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
a:叶柄维管束;b:维管束在髓射线处分开;c~d:叶柄至着生点段叶脉内分开的两部分维管束逐步分离
孙聘(2013)认为钝齿青荚叶叶基横切面具有两层维管束,并且叶表面的维管束上方,生长出了花芽,而叶尖的维管束只有一层。据此推断出叶表一侧的维管束组织用于为花朵发育提供营养成分,而叶背一侧的维管束则为叶片的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可见青荚叶的叶脉还挺复杂,既有茎的结构,又有叶脉的结构,是二合一!那么他怎么搞这么复杂?回到生命的本初,一切生命都有传承后代的愿望,唯有繁衍才能延续生命。
青荚叶属的叶上开花现象,是植物演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是植物适应环境所作出的应激反应。我们看到的青荚叶,多在阴湿的林下或沟谷之中,这样的环境中空气流通往往并不顺畅。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依靠风媒传粉繁衍后代,那么青荚叶属植物的生长环境就让风媒传粉的效率大大降低。青荚叶的虫媒传粉现象,恰恰证明了青荚叶属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讲,虫媒传粉的植物,花朵大多大于为其传粉的昆虫,这样昆虫访花的时候才能有落脚点。而青荚叶属的植物花小,小于很多昆虫,那么其开在叶片上的生长方式就让其虫媒传粉成为了可能,昆虫站立在叶片上采食花粉、吸食花蜜,植物的传粉顺利完成,物种得以衍生。
为了“嫁女”或者“娶媳”,青荚叶煞费苦心啊!
[1]胡超,丁春邦,周绍莉,杨瑞武.植物节外生枝与叶上开花现象的形态解剖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03):14-17.
[2]范佳. 中华青荚叶解剖学和胚胎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2.
[3]孙骋. 青荚叶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几个基因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