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资料】包乾书丨翠屏湖环湖路 • 追寻清源八景

翠屏湖环湖路北段,经过平湖镇下都平洋,这里风光秀美,并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1958年前,平湖与古田旧城一溪相连,山水相似,两地似乎比美。县城有“玉田八景”,平湖有“清源八景”;县城有溪山书院,平湖有清源书院;县城有北门木船码头,平湖有下街和新舫码头。县城有紫桥,平湖有高攀桥。而且两地溪边都有茂密的榕树景观带,每年端午节,榕荫溪上,龙舟竞渡,热闹非凡。有人说,平湖镇风貌是翠屏湖湖底的古田旧城的活化石,是很有道理的。

由于建造古田电站水库(即翠屏湖)而移民,平湖下都的风物景观大多被毁或变易,但它们的遗迹还依稀可辨,而且大都在环湖路周围。

一、平湖“清源八景”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建的崎岭寺,立石碑载:“清源南岸有崎岭,昔建寺构亭,为八景之一。”

明代,平湖下都属古田十七都,雅称“清源”,所以“清源八景”又叫“十七都八景”,或平湖下都八景。平湖包厝里村的明代万历年间《东洋包氏族谱》里,记载有“十七都八景”。这八景是:

《崎岭天衢》一一在崎岭山

《斗山云路》一一在包厝山。

《七里朝曦》一一在后洋七里圪。

《下岩夕雾》一一在沙洲尾山一带。

《凤栖苍梧》一一在玉源凤栖寺。

《龙源活水》一一在玉源溪。

《湖岭樵呼》一一在岭尾村龙岭山。

《剑溪渔唱》一一在二水交溪一带。

“八景”名称,每两句为一对,应合对仗。该八景诗作者是明代诗人林宗大和福州晋安方家林宗臣。

到了清朝,又有新的清源八景出现。清代《东洋包氏族谱》里也有记载。为了区别于明朝的“清源八景”,清代的八景称为“后清源八景”,八景诗作者是清源书院掌教(院长)包葆清。各景点名称取两字句,以区别明朝八景的四字句。景名也是合对的:

《清源》一一指下都平原。

《崎岭》一一即崎岭山。

《五桥》一一高攀桥、郑源桥、沙洲尾东边溪桥、沙洲尾西边溪桥、新堂桥。

《二水》一一玉源溪与上都溪。

《凤栖》一一即玉源凤栖寺。

《鸡石》一一在包厝山南段山岗。

《斗山》一一东洋七斗山。

《樟渡》一一即林樟溪渡。

因为明、清两次八景诗所作时间相距300多年,八景内容发生了变化。明朝《湖岭樵呼》的岭尾山到了清朝,已入住岭尾村李氏,人口发展迅速,原景点基本上都建房成了村庄。《七里朝曦》里面的“读书帏”等景观也消失了,所以清朝八景中,这两景不再入列。《剑溪渔唱》、《龙源活水》和《下岩夕雾》,这三景地点可能因为相近而合并为《二水》。高攀桥建于宋,毁于明,到清雍正时才复建,所以明朝八景里没有高攀桥,清朝时增了《五桥》,其中主要写高攀桥。此外,清朝八景增加了《鸡石》、《樟渡》和《清源》,八景内容更具体、地点更集中,基本上在今日环湖路附近。

因为建造古田电站水库(即翠屏湖),有些“八景”景点被废或变易;有的因旧有资料失落,景点埋没,至今鲜有人知。

平湖下都包厝里的明代《东洋包氏族谱》里,记载的“十七都八景”
清源风光一角

据悉,翠屏湖环湖路北段所经过的平湖下都一带,将打造平湖镇入镇门户景观、崎岭寺景观、歧下洋湿地景观等。这些景观的位置及其特色,与历史上“清源八景”的不少景点不谋而合。而且原清源书院、高攀桥、木船码头等旧址,基本都在内。

平湖下都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是打造翠屏湖环湖路沿线旅游的极好资源,如果加以修复,可以拓宽旅游面。这里是衔接翠屏湖与旅游名县屏南的旅游链,中国第一廊桥一一屏南万安桥近在咫尺,平湖旅游链的开发对于古田一一屏南旅游,起着打通瓶颈的作用。

二、翠屏湖环湖路崎岭景观

从古田城东高头岭顺着翠屏湖环湖路来平湖,看到崎岭寺隧道所在的山,它就是著名的崎岭。

崎岭是平湖下都平洋与岐下洋之间的天然屏障,山势险峻,古时人们经过崎岭要翻山而过,终端临潭有崎岭寺。

崎岭又是平湖下都美丽的景观之一,早在明万历年间,这里已是“十七都八景"的《崎岭天衢》,有景点诗传咏,诗内容是鼓励行人,不畏道路崎岖,应努力登攀,不得懈怠,寓意积极进取。诗如下:

崎岭天衢(一)

(明·林宗大)

天衢原不离人间,

南北东西任往还。

片片青云从此起,

何劳画地叹间关。

崎岭天衢(二)

( 明·林宗臣)

锦障巍巍势接天,

堆金缀玉献亭前。

长安万里人堪到,

何事蹉跎不着鞭。

后八景《崎岭》诗,写崎岭山的秋天景色:叠叠山峦,悠悠流水,白的芦花,红的枫叶,云雾深处的崎岭古寺显得格外清幽,仿佛一道仙景,唯有仙洞没发现。

崎山叠叠水悠悠,

枫叶芦花满目秋。

仙洞不知何处是,

白云深锁寺门幽。

今天,建成翠屏湖环湖路,凿崎岭隧道通行。湖水云烟掩映中,人和车辆不时出没在隧洞,显得悠闲自在,真是“仙洞”。古人传说中的“仙洞”,也比不过此。

崎岭山脉终端有崎岭寺。这座古寺旧称延寿寺,宋乾德二年(964年)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乡贤倡募重建。1958年移民时毁坏,后经过合境信众集资募助重修。至今香火旺盛,信众香客终年不断。

此外,明代时山上已有崎岭古亭,供行人避雨或歇息,上世代五十年代废。

崎岭天衢
崎岭寺隧洞
崎岭寺北面湖光
崎岭风光

三、环湖路平湖下都交溪一带景观

过了环湖路崎岭,就到下都玉源溪和上都溪交汇地方,称“二水”,现在属翠屏湖淹没区,春夏时湖水上涨,一片湖光近在路边。湖域所及范围包括明代“清源八景”的《下岩夕雾》、《剑溪渔唱》以及 “后清源八景”的《二水》等景点。现录《二水》诗,看看昔日这里怎样。

二  水

(清·包葆清)

两湖春水碧于油,

浪静风平稳放舟。

夹岸桃花三百树,

教人疑是武陵洲。

“两湖春水碧于油”,说二水碧绿。“于”含比对的意思,如杜牧有“霜叶红于二月花”句。

古时“二水”地方风景宜人,碧水、轻舟、桃花,仿佛是武陵桃花源。今天看来更为美丽,“二水”已成了翠屏湖的一角。在风平浪静的湖上,常有汽艇和游船往来,正所谓“稳放舟”也   。这里周边,春天桃花映湖,是名符其实的人间仙境。

人们从 环湖路过这里,可以鱼塘观光、垂钓、荷花欣赏。如果湖水下降,这里成为辽阔的绿油油草地,可以进行踏青、野炊、露营以及採集鼠麹草等活动。

浪静风平隐放舟
桃花盛开
鱼塘捕鱼
过溪村草地

四、环湖路所经过的平湖下都景观

这是平湖下都平洋整体风貌,明代八景的《 龙源活水》、 “后清源八景”的《清源》、《五桥》等,都综合在这里。现录《清源》和《五桥》二诗以分享:

清  源

(清·包葆清)

突然天半耸层楼,

井井田庐眼底收。

最是清源好风景,

分明一幅画图浮。

清源,指平湖下都溪河经过的两岸片区。该诗重现清末时这明丽如画的下都风光。

今天读此诗,倍感真切。当年所述“天半耸层楼”,田畴、村舍井然有序,今天依然如此。只是建造翠屏湖移民,当年紧靠溪边的数十个村落,往山边移靠,中间田畴、鱼塘等显得格外开阔。

随着翠屏湖环湖路的通行,人们往平湖,穿过崎岭隧道后,眼前展现的是一片开阔的天地。当春末夏初时节,水位上涨,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定然人人会发出“好风景”之赞叹!

“后清源八景”的《五桥》诗:

清源名胜五桥传,

第一高攀六月天。

莫道人声太嘈杂,

御风都是小神仙。 

《五桥 》据考是高攀桥、玉源桥、沙洲尾东边桥、沙洲尾西边桥和新堂桥。现在除了郑源桥外,其他已废。

郑源桥是玉源村接古屏古道的村桥,原先的木桥己换成石拱桥,桥上可以观赏溪潭风光,也是端午节观龙舟的好地段。从郑源桥走进中国红曲之村玉源村,阵阵曲味酒香扑鼻而来。

当年高攀桥在《五桥》中列第一,位于下都原包厝潭上方。这里是古、屏两县交通所经,桥上人来人往。六月天这里最舒适,溪风习习,人们或纳凉,或赏景,或小酌,世称此神仙安闲之地。1958年建造古田水库(即翠屏湖),古桥废。

今天 高攀桥正在重建中,将还原平湖一颗明珠。届时完工,这里将成为游客观光的好地方。这里上至岭尾潭,下至崎岭潭,全程十里长溪,将是平湖龙舟竞渡的最佳地方。它作为古田溪的代表,展示平湖镇独特的红曲水上之路和龙舟文化的风采。

下都沿线,除了有原部分“八景”外,各村还有特色景观和大型企业以及文化教育中心。

其中东边洋有沙洲尾村的革命历史文物一一沙洲尾会议纪念亭,包厝里的包公殿,乔洋村祠堂华表和古石坊,后洋村佛殿里桂树王、圆瑛法师的恩师达本故居,美丽乡村梅洋,岭尾村土楼式古民居、古田五中等。

西边洋有兰尾、横洋、赖墩村的鱼塘,横洋村张氏祠堂、周氏祠堂,赖墩显德寺和福建屏湖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乔西中学,玉源村八扇厝、古田红曲展览馆等。

龙源活水
高攀桥原貌
在建中的高攀桥西桥头拱门
环湖路平湖段沿溪步行道以及龙舟看台
郑源桥早市图
玉源溪龙舟竞渡
乔洋风光
乔洋村祠堂华表
在建中的桥西程厝里村溪边公园
沙洲尾会议纪念亭
包厝里村包公殿
后洋村佛殿里的桂树王
美丽乡村梅洋
岭尾村土楼式古民居
横洋村路口石坊门
玉源村八扇厝
玉源村红曲展览馆

五、清源书院

环湖路二水汇合口之间的山头位置,就是古代清源书院的所在地。这里是沙洲尾后门山岗头,曾有古建筑文昌宫,清代时内有“清源书院”,是平湖下都和富达路的最高学府,专门培养科举应试的学子。

民国初期的史学家和教育家、包厝里人包崧,富达村蓝宝田等不少古田籍名人,曾在清源书院就读过。民国时书院停办,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原建筑仍在,移民后废。清源书院地点,居高临下,能俯视整个下都。

民国古田县志载:平湖有两处文昌宫,一在十七都,一在十八都平湖街。十七都文昌宫就是上述的这座。十八都平湖街文昌宫,民国时改造为平湖区公所办公使用,现是平湖镇政府地点。

民国古田县志资料照片
清源书院位置(南望)

清源书院位置(东望)

清源书院位置(北望)

“清源八景”、清源书院、高攀桥、平湖溪河景观等,是平湖乡土乃至古田县乡土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证明了平湖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而且丰富了美丽古田的内涵。特别是作为古田旧城的活化石,平湖镇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随着翠屏湖环湖路的建成和通行,现存的部分“清源八景”及其文化意蕴,将重放异采。它作为美丽平湖入镇门户景观,迎接四面八方客人的到来。

今日清源
夫妻双双载酒还

文章原创丨包乾书

(0)

相关推荐

  • 状元故里:虔溪八景与跃龙书院

    虔溪位于湖塘西部.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山东邹县东鲁侯仲俊公之后胡坚从抚州崇仁县路坪移居虔溪,成为虔溪邹氏始祖,这也是湖塘境内最早的先民.虔溪位于湖塘乡西部,一条发源于华山岭脚下的溪水流经村前, ...

  • 福建4.宁德.寿宁.福安.霞蒲.古田

    我们环福建自驾游: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市➡️东山岛➡️广东省.汕头➡️广东省.潮州市➡️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大埔县.➡️龙岩➡️漳州市➡️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福州,在 ...

  • 包乾书丨翠屏湖环湖路采风

    忆江南·翠屏湖环湖路 家乡美, 路绕翠屏湖. 漫步兜风空气净, 驱车览景水波舒. 崎岭变通途. 一一  手记 驱车览景水波舒 期盼已久的古田翠屏湖环湖路,终于通车了. 虽然是隆冬季节,但通车时家乡平湖 ...

  • 包乾书丨翠屏湖环湖路 • 环湖诗草

    平水韵七绝十三首 过环湖路玉源溪大桥 一望虹桥百丈长, 高空横道接双洋. 千秋伟业牢撑住, 山里等飞金凤凰. 诗旁白:平湖下都以溪为界,分为东边洋和西边洋,称"双洋". 平湖下都风 ...

  • 包乾书|翠屏湖环湖路 · 崎岭探秘

    翠屏湖水接溪洲, 突兀崎山映碧流. 船笛一声传到寺, 寂林惊起鸟啾啾. 一一引子(旧作<过崎岭>) 崎岭远眺 新开辟的古田翠屏湖环湖路,经过平湖镇崎岭寺隧道.隧道所穿的这座苍郁的山体,就是 ...

  • 包乾书丨莲颂

    莲颂 作者:包乾书 [ 七绝八首(平水韵)] 01 莲叶 绿油一色映池台,宿露餐霖不染埃. 圆盖空遮无别物,清风却满作家财. 按:莲与"廉"谐音,古今诗人多以莲高洁.清廉.出污泥而 ...

  • 包乾书丨五中校庆拾遗

    五中校庆拾遗 告诉我你已经爱上了五中 作者:包乾书 1996年古田五中40周年校庆,规模恢宏.五湖四海各届校友,以及各级领导.社会名流云集校园,气氛热烈,成为五中校史上一段佳话. 庆典之前,校庆筹备会 ...

  • 【重磅推出】包乾书丨56先锋级一一五中起航

    时光倒流回1956年9月1日. 平湖小学原育英教学楼的一间大教室里,整齐地排列着30副新造的双人课桌椅,坐满新招的一个班级学生. 室内墙壁粉刷一新,正面黑板上方的墙上,挂着一面三角形的红色小布旗,旗上 ...

  • 包乾书丨平湖“樟渡”今昔

    野渡风微波不扬, 小舟如叶荡斜阳. 嗤它飞鸟缘何事? 却与行人一样忙. 这是古代平湖"后清源八景"<樟渡>诗.樟渡即林樟渡口,位于平湖下都瓦厂山下溪边,它是一个古渡头, ...

  • 包乾书丨历史上古田人做冬节的那些事

    冬    至 朔风过老林,叶落歇鸣禽. 开灶糍粑煮,洗杯酒液斟 . 岁丰含画意,冬硕动诗心. 阴极一阳启,红梅明日寻. 一一手记 冬至又叫冬节.古田人过冬至叫做冬节.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 ...

  • 包乾书丨“一是半坑,二是道班”,古田人老口头禅说什么

    至今老一辈古田人还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流行一句口头禅,叫"一是半坑,二是道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得从下面"半坑"和"道班"两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