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132)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山东打出“组合拳”

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山东打出“组合拳”本报记者 唐 婷“三评”改革典型案例⑦公正、合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全面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基础。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让科研人员安心从事创新工作,各地各部门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改进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深化科研机构管理改革……一年来,山东以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简称“三评”)改革为科技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据介绍,为了让科研项目评审更加科学公正,山东积极推进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流程再造。按照“领导小组把方向、职能部门报项目、专家评审提建议、领导小组定项目、财政部门下资金、分工联动抓绩效”的方式,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具体而言,在指南征集上,山东广泛征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智库专家、职能部门等各方面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需求,分领域分行业提出重大科研攻关总体布局。成立山东省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和13个领域咨询委员会,发挥科技专家库作用,确保立项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打破以往项目只接受省内单位申报的单一局面,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面向全国开放申报,吸引国内顶尖科研力量聚集山东。烟台市采取定向委托、省市联合项目配套等方式,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再造项目管理流程的同时,山东对科研经费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通过整合部门管理的科技创新类资金,山东每年设立规模不低于120亿元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集中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上,山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自2020年起,山东在省级财政资助的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中开展“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是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关键。据介绍,山东在各类人才工程评审中,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不简单把论文、专利、承担项目、获奖情况等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而是注重人才能力实绩。比如,对基础研究人才,重点评价其提出、分析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其代表性成果的原创性、前瞻性。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重点评价其在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与集成能力,其代表性成果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山东对人才评价方式也进行了创新。对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强化国际同行评价。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以同行专家和用户评价为主,突出市场评价。灵活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结合、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精准性。深化科研机构管理改革在深化科研机构管理改革,推进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上,山东也开展了积极的实践。山东出台了《关于深化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措施》,要求省属院所主管部门组织省属院所完善章程,科学确定不同类型单位的职能定位和权利责任边界,建立政事权限清单,合理界定主管部门举办监督职责和省属院所自主运行管理权。同时,探索向科研院所下放研发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此外,山东还制定了《山东省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施方案》,在创新科研院所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等方面做出系统安排。相关科研院所要建立由理事会、管理层、监事组成的组织架构。理事会为科研院所的决策机构,实行会议制和票决制。管理层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实行聘任制,对理事会负责,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监事是内部的监督机构,对理事会决策和管理层执行理事会决策情况等进行监督。目前,山东已在24家省属科研院所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科技日报》2020年11月24日第  4 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