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包浆与皮壳的鉴定

在古玩圈子里,常常会听人提到包浆一词,俗称“传世古”。这通常是指附着于器物表面的一层物质,由于氧化、腐蚀以及在人体汗液的作用下随时间的推移自然形成的一种陈旧光泽感。看古玉的包浆与皮売,其目的,是给所观之物一个基本判断,是否开门?是否具有明显真品特征?

所谓开门特征首推“老气开门”。老气就是岁月痕迹的自然留存,就是通过包浆和皮壳的表面特征,来判断真品概率有多少。其中分为:玉体整体包浆特征和琢工纹样包浆特征,以及不同玉材质的皮壳风化特征和南北干湿坑口基本皮壳风化特征两大类。

古玉包浆如果通过不当的方法盘玩,会失去长年形成的那种灵气光泽。根据这一特性可知,它依然属于一种受有机氧化物沁染的范畴。所以我们如果给古玉包浆下个诠释定义的话,古玉包浆应该是指古玉表面在弱酸碱土墓葬环境下,出土后接受空气对古玉附着有机物体的氧化;或者经过人为长时间的搓摸,在空气的氧化作用下,使古玉表面积附的脂肪类有机物,于玉表面的颗粒晶体结构间,形成的一种敷膜。

这种敷膜的对光反应,有的藏家称之为滑熟可喜、幽光沉静的“古玉光泽”,常称之为“包浆亮”。而对那种刚出炉的新货,尽管几经武盘,貌似熟滑,但依然显现的是刺目浮躁的光泽,则常称为“贼光刺目”。贼光之意,就是你不看他,他却町着你,刺目感特强。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觉?这样的区别又如何把握?我们不妨先通过项科学的试验对比,来理解“包浆亮”其中的奥秘。

我们平时所见玻璃水杯中的筷子,插入水的和露出水面上的部分,似乎呈现折断状,并不在一条直线上。此外如想知道一面玻璃的厚度,只要在玻璃上立一张白纸,就可以看到玻璃因其两面对白纸的光的全反射,将其厚度间隔,完全反映在白纸与玻璃的接触面上。玻璃水杯中的筷子折断状,是光经过玻璃、水与空气几种介质对它的折射而形成的,且不管光源来自何处。而纸与玻璃之间,只有玻璃一种介质,光由玻璃反射到纸的距离就是玻璃的厚度。所以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因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必然会发生光的折射改变。如果将其现象用在理解古玉“包浆亮”上,就不难发现,包浆与玉石表面也存在着对光折射率不一样的道理。只要有包浆,就必然会产生光的折射改变,也就是说,想要看见那种反射性的贼光也难而那种没有包浆的玉器,因没有包浆类的介质来改变光的折射,所以也就出不来那种幽光熟滑沉静的视觉现象。

一件玉器总有自己的整体包浆特征。那种因岁月流逝而留下的奇妙光泽,使人赏心悦目。如果我们借助侧光对整体观察,咫尺间其光亮必然是漫射样的,不会有一束刺目光亮直射眼内。那种温润熟旧的光泽,即使用过蜡罩光,或用椰子油抹擦、鞋油过去浮光,也无法在咫尺间出现那种精光深邃宝气四溢的特征。陕西省西安市吴家坟墓地出土的战国龙形玉佩,玉呈青黄色,尾部少许受沁有白化斑,龙体两面均琢出浅浮雕带牙谷纹,整体包浆老气十足。我们都知道水中的气泡很亮,那是由于圆形的气泡对光的全反射所造成的。而浅浮雕带牙谷纹虽具有气泡之原貌,在同处于光疏介质体的空气中,却与玉佩谷纹底折射之光相比,依然显得更温润了许多,而不是明亮刺目,这就是整体包浆对光漫射的特征表现。而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田家湾村出土的元代螭龙穿花纹玉带环,白玉,玉色纯净,椭圆形环上镂雕穿枝花叶,花丛中穿行一螭龙。整体包浆厚实,螭龙、花叶呈高浮雕,对光折射丰满柔和,穿枝花叶原始加工抛光处,与压花锼空未抛光的穿枝花处,虽因磨面的对光折射效果不一样,但包浆皮壳过渡一致,这就是琢工纹样的包浆与皮壳的主要特征之说到皮売,有不少学者和玩家、藏家将其与包浆混为一谈,其实稍有偏误。笔者认为,皮壳是对古玉外表的综合特征描述,包含着玉质的原生态和部分玉质风化面貌,以及包浆与沁染。不同玉材质的皮壳因风化的易难程度不同,而特征也显得不同。河南省桐柏县M1号墓出土的玉虎是云母石英片岩制品,玉牌饰是透闪石白玉制品。云母石英片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70%~75%)、绢云母(20%~25%)。晶体形态是单晶体平行分布,石英岩的风化面容易形成石英砂粒。所以在玉虎佩的头尾部分风化皮壳,呈现的是石英砂粒状毛面特征。这样的风化沁染特征,在透闪石的晶体纤维毛毡状结构中,是难以见到的。南北干湿坑口的皮壳风化特征也有不同。如果仅仅以包浆来分辨,尚不能很好区别。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范南村出土的西汉心形玉佩,青玉稍泛黄色,有少量褐色沁染和白化斑痕,整体皮壳干净无损。广州市象山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汉心形玉佩,青玉泛白色,整体皮壳除尚留一些原始玉质包浆外,水沁白化程度严重,局部剥损厉害。再如红山玉器的皮壳,表面虽平滑,但其边缘有两侧下耷的现象。这是在做平面碾磨的时候,玉工手持玉器作主动方磨擦面,因来回碾磨受力不均,所导致这样的弧面,为晶体历经长年的皮壳风化,容易产生浅层小片状细碎斜磷片风化白斑提供了条件。因为辽东和吉东的成矿带是岫岩玉床带,呈纤维、磷片变晶状结构。这样磷片的晶体结构表面,晶体内水分子最易丧失。所以晶体间的对光反射出现差异,便有了这种特殊的皮壳现象。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看皮壳大致可断南北坑口,看包浆大致可识器物新旧。不过,不能认为学会看包浆皮壳,就一定可以别器物的真假。因为培养上手的感觉,远不只是这些。古玉器玉质的老旧、手感的轻重、外表的柔滑、沁色的自然、刀工的利落、包浆的滋润、纹样的演变等,往往有时候需要老师的手把手传授。比如不少明清玉牌有后加款的现象。为在市场牟求高额利润,这路货常常为省料省时,以阴文刻款为多。如果利用不同方位的光线,对字口进行光的折射效果判断,必定可以发现新琢刻痕迹和字口处地子的老包浆,有不吻合的地方。而一些以新料充当和田玉的,就更要好好注意了,不要被它打了眼。新料常见的是俄料和青海料。好的俄料色冷,包浆不现清代玉器常有的熟滑色泽。如果见到料透明度高,料色有多层色差的,或者料发灰、发闷雕件边口容易见点斑状崩口发白现象的,就要更加小心辨认了。这样的玉材,既使不是俄料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货色,一般正常市面价在百元或者千元之间。如果当好和田玉料买下,其真正收藏价值就永远谈不上了。

再如玉器的自然残痕处的包浆现象。一件玉器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保存,历经上百年以上的风风雨雨,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然破损。一般在边缘和比较单薄的地方,最容易产生应力裂痕。人工的做旧是没有办法和真的相比,在破损的地方,既不可能留下自然的包浆,也不可能存在因无意间产生的残痕应力破损特征。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有V形,半圆形和U形等。各种不同的雕刻线条截面的底、壁,都可以反映出不同的雕刻工具和速度所产生的痕迹特征,以及琢刻后产生的年代包浆现象。比如U形雕刻线条截面的底、壁,在现代含金刚砂砣具的高速单向旋转下,于每秒钟数百转到千转次,一个点上所能留下的痕迹特征,和周代以前粗砣慢速往复式,碾琢∪形痕迹是不同的。现代含金刚砂砣具,在阴刻线的U形截面的底、壁上,必然会留下束条状槽样的线条。而古代的U形线条,是低速往复旋转,以解玉砂慢慢碾琢而成。U形内是不会出现東条状的槽样底线。线条内的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具有一致性。那种阴刻线槽口的两侧边,有毛道崩裂大小不均且成大面积连续状的,线槽内对光检测无老气包浆可言的,皮壳也没有真品那样内外浑然一体的,即使放慢转速雕刻,也必有现代机器工痕迹无疑。其道理很简单,就是速度产生的重力作用如轻磨和重砸,碾琢与旋刮的痕迹会不同的道理是一样的般这些赝品,不是经酸化处理再提油,就是经过特殊方法处理后,皮壳包浆怪异,气味异样。

除了目测方法外,还可以用微痕方法来鉴定皮壳,也是很有意义的。如战国晚期北方坑口玉环谷纹上,常常会出现天然土蚀沁斑皮壳痕迹,裸眼看像土咬的斑驳坑状,但在15倍镜下对光检测,它那种块斑状的沁染现象,与底章却依然保持和田白玉的润泽,俗称“开窗”。赝品以人工琢损酸咬,是无法出现这样微痕开窗的现象一些谷纹沁色的包浆,即使以裸眼看,整个器物都呈白化皮壳,然而沁斑在40倍镜下,芝麻点大小的沁色,却是呈现斑点状散在性分布,沁色由面渐进性浸入玉肌

而假沁色则无法在一个芝麻点大小的40倍场镜下,呈现这样点斑状沁色。理由也很简单一个是自然,属于渐进性的浸沁,而另一个是人为,在短期快速利用化学处理所致。

所以在鉴定真假包浆皮壳上,利用多种学科知识,牢牢把握人为痕迹不可能具备天然痕迹这一属性特征,养成综合分析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0)

相关推荐

  • 古玉的真正光器与皮壳!

    皮壳的复杂性,除了工艺,还有自然环境留下的氧化皮克,以及后期盘完的皮壳,现在统称为光器. 能看的了皮壳了,看工艺就不那么重要了,但是有个前提,皮壳是建立在工艺之上,是先有工艺而后有皮壳. 先学工艺而后 ...

  •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步 通过理论学习,采集实物标本,看惯确真红山文化玉器(馆藏最好,当然馆藏品也有仿制品),就要总结学习红山文化玉器器表特征--称之为"征". 此环节学习,对于红山文化玉器鉴定至关 ...

  • 鉴别古玉重要依据(包浆)(高手对决)

    世间古玉种类繁花并放,种类级别更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而古玉的包浆却只有两种,古玉包浆即是玉器表面形成的"氧化层",按其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自然形成包浆与盘玩形成包浆两种,也称 ...

  • 有一种古玉包浆叫作:自然氧化

    包浆.包浆.包浆! 皮壳.皮壳.皮壳! 看河南博物馆的一组藏品,大家自己体会吧! 有人成为浆土沁,你怎么看 许多因素不必究其成因,各有说法瓜瓜奇谈不如仔细看图:面对古玉,多看多记!比学说专家重要的多, ...

  • 玩古玉:会看“皮壳”才算入门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聚乐部>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玉皮壳是玉器里外表象的连结,能直接看到和摸到.从玉里玉外的对比中能分析出玉皮壳的老化程度 ...

  • 欣赏沉淀五千年的古玉包浆

    欣赏沉淀五千年的古玉包浆

  • 聊聊古玉包浆的那点事儿

    在古玩界,我们常听到"包浆"这个词,"包浆"严谨地来说在古器物上是无所不在,似乎"包浆"就是"古"."旧&qu ...

  • 古玉学堂:古玉包浆的那点事儿,你知道几分?

    在古玩界,我们常听到"包浆"这个词,"包浆"严谨地来说在古器物上是无所不在,似乎"包浆"就是"古"."旧&qu ...

  • 聊聊古玉包浆的那点事儿!

    在古玩界,我们常听到"包浆"这个词,"包浆"严谨地来说在古器物上是无所不在,似乎"包浆"就是"古"."旧&qu ...

  • 古玉包浆

    在古玩界,我们常听到"包浆"这个词,"包浆"严谨地来说在古器物上是无所不在,似乎"包浆"就是"古"."旧&qu ...

  • 高古白玉红沁鸟皮壳的无法可仿本质特征,跟仿品比较

    对鉴定讲来,我们上传的照片是弥补博物馆照片的不足之处.博物馆很多的古玉照片没有通过局部细图把古玉的灵魂特征,皮壳本质特征,现代人仿不出来的特征,实践证明是古玉鉴定正确依据的特征拍出来.他们拍出的是古玉 ...

  • “千年古玉变秋葵”应当是指古玉吐浆现象

    "千年古玉变秋葵"这句话的确切出处无从考证,但对玩古玉的人来说却都耳熟能详.这句话有多个版本,比如"千年古玉成秋葵"."千年古玉赛秋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