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小康之约
28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对口支援省市和库区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要求,认真实施对口支援规划,在经济合作、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为三峡移民安稳致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截至2019年底,对口支援引入资金总额1373.3亿元,无偿援助资金19.9亿元,共组织培训各类人才4.5万人次。
助力库区脱贫攻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三峡工程建设共征用和淹没我市三峡库区101平方公里,涉及搬迁人口15万人,搬迁了秭归、兴山两座县城12个集镇,迁建工矿企业234家。在全国对口支援帮助下按期完成搬迁安置,确保了三峡工程顺利建设。
各对口支援省市,把帮助库区扶贫攻坚当作硬任务,通过援建社会公益事业,切实改善民生;通过开展技术经济合作拉动库区经济,让移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28年来,全国各对口支援省市倾情援助资金支持库区社会事业发展。其中,上海市援助5.48亿元,江苏援助1.61亿元,大连援助1.41亿元,湖南援助1.08亿元,武汉援助1.1亿元,青岛援助7426.1万元,黑龙江援助1894.44万元。三峡库区医院、福利院、广播电视台、图书馆、科技中心、市民广场、培训中心等一大批社会公益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各对口支援省市不断加大对库区教育、卫生、文化、生产生活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的配套力度,有力促进了库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各对口支援省市、中央和地方各级各部门立足长远,不断加大移民小区综合帮扶力度,把扶持库区教育、科技、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制定了长期分步实施援助计划,援助项目资金到位及时,建设顺利,成效显著。
改善库区基础设施,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各对口支援省市,在改善三峡库区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库区城镇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武汉市援建的秭归县重大交通项目——秭归长江公路大桥投入运行。湖南省、大连市支持建设的兴山县新县城,功能齐全、极具峡江特色,被住建部评为最宜居城市。
对口支援省市在大力给予库区无偿援助的同时,高度重视增强库区的造血功能,组织协调一批知名企业到三峡库区投资落户,并从政策上给予引导,如上海市对到三峡库区落户企业给予固定投资20%的补贴。库区与县市区通过建设标准工业园区、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承接落户企业,打造了一批经济合作、互惠双赢的典范,娃哈哈集团、均瑶集团、双汇集团等70多家名优企业先后扎根库区,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上海市对口支援平台引进的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夷陵区首家主板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对口支援省市扶持库区建设了茶叶、水果、养殖等一批基地,而且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库区基地拓展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为三峡库区名优产品走出库区、走向全国创造了条件。
综合帮扶惠及移民,深化人力智力支持
各对口支援省市高度重视城镇移民小区帮扶工作,在小区设施建设、移民教育培训、社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善移民小区人居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海市帮扶的夷陵区小溪塔街道营盘移民安置小区、江苏省帮扶的秭归县茅坪镇九里移民安置小区、湖南省和大连市帮扶的兴山县昭君别院与峡口镇移民安置小区开展移民小区综合帮扶示范点建设,通过采取资金倾斜、捆绑使用、补齐民生短板等主要措施,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增加了库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三峡库区40多个移民小区整体推进、建设与管理发挥了可复制、能推广、供借鉴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对口支援中,结对的上海市、江苏省、大连市、青岛市等以及广州市、深圳市、宁波市为库区开展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培训各类人才4.5万人次,劳务输出14万人次。通过交流和培训,库区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创业就业本领,为改变库区落后面貌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支持湖北抗疫斗争,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今年年初,在抗疫斗争中,作为三峡库区的宜昌市得到了福建省的鼎力相助。福建的274名精兵强将与宜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上海市三枪集团为湖北省送来40万件(套)三枪内衣。青岛市在抗疫最吃紧的时候为三峡库区送来5吨消毒液。江苏省为三峡库区解决了30多万片口罩。三峡集团第一时间向宜昌捐赠4000万元。
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强化环保意识和生态红线意识,在水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防护林建设、生态治理项目、库区清漂等方面优先投入,为“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付出了努力。对口支援省市在引导落户产业项目上也把环保绿色产业作为必要条件。三峡集团公司与宜昌市开展“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规模累计212.04亿元,已投资65.8亿元,一批长江生态治理的骨干项目相继开工,探索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新路子。(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梅云雄 通讯员 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