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寺是刘禅读书的地方,七佛坊上面为何不落鸟,应该是这个原因
成都慈云寺曾是蜀国后主刘禅读书之地,寺内内坐落着一座著名的七佛坊,据说七佛坊灵气逼人,连小鸟都不敢在其上落脚。至于该说法是否正确?小鸟不落七佛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三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相对混乱的时代,前有董卓祸乱朝纲,后有三国鼎立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相互攻伐,天下苍生受尽苦难。如果按照汉家正统而言,立国于成都地区的蜀国无疑是天命所归,奈何蜀国实力孱弱,最终还是被魏国大将攻破,蜀国从此灭亡,后主刘禅也因此成为了俘虏,并在酒席宴前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千古笑柄。
按照历史学家的论断来看,蜀国后主刘禅无疑是一位庸才,他天生蠢笨,只能依靠军师诸葛亮勉强维持蜀汉政权,加之蜀国人才凋零,刘禅最终葬送了父亲刘备打下的基业,成为一代后主。不过在一些专门研究三国历史的爱好者眼里,刘禅却是一位心忧天下的明主,在他们的笔下,刘禅其实是大智若愚的代表,他在蜀汉岌岌可危时选择投降,目的就是不想让黎民再遭战乱之苦,更不希望士兵们为维护刘家政权而白白牺牲。
蜀国后主刘禅究竟是蠢笨如猪还是大智如愚?我们暂时不作评价,但是刘禅与历史上其他的名人一样,在留下乐不思蜀笑柄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不少物质遗产,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成都慈云寺。慈云寺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云顶山,是我国唐代十大名寺之一,距今约有1800年的历史。据古籍记载称,早在汉恒帝时期,安息国太子经过三世轮回为安世高法师在慈云寺闭关修行,他被称作是鱼达摩祖师并列的海外高僧,在中国佛教史上尤为著名。后来,慈云寺的名气越来越大,往来的香客如云,最终引起了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注意,他将自己的未来接班人刘禅送到慈云寺,令其在此地读书,学习帝王之道,以便日后接替自己掌管天下。
刘禅在慈云寺生活数年,在成为皇帝之后,他又命人对该寺再次修建,并取名天宫寺,直到天宝年间,唐玄宗才正式将寺名更改为慈云寺。
慈云寺古香古色,寺内青砖黛瓦古树林里,显得尤为清净,是修心修身的绝佳去处。慈云寺内不仅有古老的银杏树,而且还有极不常见的娑罗树,同时更有闻名遐迩的七佛坊。七佛坊是什么?七佛坊是寺内供奉七位佛祖之地,七佛分别为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尸弃、毗舍浮、贤劫初的拘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
七佛坊是供奉七佛之地,此处佛光普照别有洞天,让人不禁令人产生敬畏之感。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七佛坊居然从不落鸟,鸟儿似乎总是对其敬而远之。既然七佛坊不落鸟,坊内自然也就没有鸟粪的痕迹,如此奇景倒是让寺内僧人清闲不少,毕竟他们不会再为清理鸟粪而苦恼。小鸟为何不会在七佛坊落脚?传言它们是敬畏佛祖,不敢对圣物有所亵渎。其实从科学角度而言,该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并不具备任何科学依据。鸟类智力低下,不可能存在对事物的崇拜之感,怎么可能会因为敬畏而不落脚于七佛坊呢?若是要探究其中的奥秘,我们还是需要从故宫殿顶不落鸟之谜说起。
故宫是明清帝王居住、办公之所,是古代皇家威严的象征,与七佛坊不落鸟之谜相同,故宫也曾被传言是因为皇家气势不凡才让鸟儿望而却步。后经研究发现,该种说法并不靠谱,故宫在修建期间,采取了特殊的莺不落样式,其特点有三:一为坡度大,根据鸟类生理平衡原理,使其无法平稳站立;二为墙脊宽,因为鸟类站立时需要采用爪抓扣的方式,墙脊宽于鸟趾间距,就会令其无法抓稳墙脊;三为墙面光滑,故宫的墙顶全采用高档的金黄琉璃瓦铺砌,明亮又平整光滑,即便偶尔有鸟儿落下,也无法在其上站稳,而是如落叶灰尘一般快速滑落。反观成都慈云寺七佛坊,其实也设计了与故宫宫顶相似的琉璃瓦样式,其角度、宽度、光滑度都为鸟儿站立创造了困难,故此,鸟儿也不会费尽全力的站在其上。
故此七佛坊也应该采取了莺不落样式,让鸟儿不能驻足,不落鸟的秘密,已经被揭开了。
谈及此处,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他们将巧妙设计融入生活,人为的制造了驱鸟装置,保住了皇家与寺庙清净之地的威严,值得我们肯定与学习。
参考资料:《慈云寺》 雷方著 四川古籍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