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读完《金蔷薇》这本书,我也想写书啦!

点亮每一盏乡村孩子的心灯

儿童阅读

reading

最近,天气骤降,各地雨雪连连,大家要记得添衣注意保暖。

冬天是容易烦躁的季节。因为天气寒冷和昼短夜长等因素导致人体承受外界压力和环境的影响,容易高发季节性情绪紊乱症。

年底了,老师们,也许需要总结的工作,堆积如山,每天压力超大?家长们,因为孩子的期末辅导而费尽脑筋,苦后婆心又无能为力?也许零下的温度,仿佛让我们的心,也渐渐开始“冬眠”,对什么书也没有兴趣而无聊郁闷?

如果你正在经遭遇各种状态和心情,那么推荐你看一本书《金蔷薇》。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上海译文出版社

《金蔷薇》是素有“抒情散文大师”、在当代文坛具有深厚影响力的俄罗斯著名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代表作。

著名哲学家、作家丨周国平推荐并评论道:

这本谈艺术创作的书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它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娓娓谈论着语言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我们的不只是关于写作的知识或经验,而首先是对美、艺术、写作的热爱。

它使人真切感到: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

诗人丨舒婷更是表达了对这本书的长年钟爱:

你最爱读的书:不计其数。非但弃旧喜新,而且贪心不足。手上刚有一本好书,已在期待更精彩的下一本。
唯有《金蔷薇》一书,曾热恋它二十年。

作者以温暖、准确、唯美的文字,展示给我们这个世界的多彩、广阔与丰富,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这本书读起来,

更有人说,这本书读起来:

美到发烫,令人心跳!

成长和成书之源缘

帕乌斯托夫斯基

#成长之源

帕乌斯托夫斯基一八九二年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是铁路统计员,祖父是扎波罗热哥萨克人,祖母是土耳其人。

自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他在《小传》中讲:“我们家人口很多,大家都喜欢艺术。家里常常唱歌、弹琴,全家都醉心于艺术。”

他进入基辅古典中学就读后,在文学、历史、心理学教师的谆谆诱导下,爱上了文学,并在这方面受到了系统的教育。

念到中学六年级时,因家境日趋贫困。他只能靠给人补习功课挣钱糊口和交学费。1911年,他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在水上》。从此,他便立志当一名作家。

# 成书之缘

苏联卫国战争前,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莫斯科高尔基文学研究所散文讲习班讲授写作技巧和心理学有十余年之久,授课内容十分丰富,但既未印成讲义,也未速记下来。帕乌斯托夫斯基遂决定将其写成书,题名“铁玫瑰”。

这一书名取自乌克兰流浪歌手奥斯塔勃的经历。这位歌手曾用铁打了一朵玫瑰花。可是他刚刚着手写这部作品,卫国战争便爆发了,写作因此中断。

直到五十年代,帕乌斯托夫斯基才重新开始此项工作。其时关于铁玫瑰的故事,作者已写进了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第一卷《遥远的岁月》,他便调整了原先的写作计划,将此书易名为“金蔷薇”。以上便是《金蔷薇》一书之缘起。

一本书怎么美到发烫?

# 是, 一本散文集?!

帕乌斯托夫斯基,本人把《金蔷薇》称作中篇小说,也有评论家将其归为探讨人文科学的“科学小说”,而实际上,这是一部总结作家本人的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全世界范围许多大作家的创作活动、探讨写作上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

娓娓而谈,清新隽永,对作家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锤炼语言、丰富知识等等都有独到的见地,对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人物性格的逻辑性以及灵感的由来等,也做了深刻的阐述。对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亦有所探讨,且旁及天文、地理、气象、地质、植物、海洋、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给人以信笔写来而皆成文章之感。

# 一条红线:爱、深情和母语。

《金蔷薇》全书共十九篇,每篇皆以诗情画意的笔触阐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并无情节上的依存性和连续性。然而人们却不觉得此书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这是因为有一条红线贯穿全书,将所有章节凝聚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这条红线便是本书书名“金蔷薇”所象征的作家对文学事业、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爱和对美的锲而不舍的追求。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在散文集《金蔷薇》中,几乎每一篇都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广博的阅读让他对同行们的荒唐往事信手拈来,但他的目的并非明星效应,博人一笑,而是要借助有趣的轶事,来阐述更加坚实的硬货:

如何处理细节,虚构是否必要,如何开始最初的构思,如何对人物进行抓型,如何掌握散文和节奏感,随时记录有品质的素材……

凡此种种皆是干货,因为这本书本来也是一本写作课程讲义。

作为编纂者,帕乌斯托夫斯基既是一名专业作家,本身就进行过大量的创作实践;又是一名专业的读者,阅读范围十分广博且有自己的心得;同时还是一名教授心理学和写作技巧资深教师——

这使得《金蔷薇》必然成为经典,用轻松但扎实的方式,启迪了几代文学创作者和阅读者。

但这不是全部,《金蔷薇》如此惹人喜欢,倒是恰恰因为它完全不像一本“标准的”课程讲义。

没有哪本写作讲义中会使用如此充满文采,饱含深情的写法——

在谈到契诃夫时,帕乌斯托夫斯基说:“我觉得俄语中凡可用于契诃夫的词汇都已经说完、用尽了。对契诃夫的爱已超过我国丰富的语汇能胜任的程度”

如果是今天的教材编纂,你把这样的稿子交上去,编辑是会给大红笔给你全部删掉的,因为它几乎等于什么也没说。

可是,这确实是几乎全部俄国、苏联作家甚至是欧洲作家对契诃夫的整体感受:

除了爱,不需要也没办法再说点什么了。

谈到俄语,帕乌斯托夫斯基这样写:“要想不失去对俄罗斯语言的语感,我坚信不仅仅必须经常同普通俄罗斯人交往,而且还必须经常去接触牧场、树林、河川、老柳树、鸟儿的鸣声和榛树下每一朵晃动着脑袋的小花”。

按照文学史的划分,帕乌斯托夫斯基是苏联作家,但在他身上,你看到的是:

俄罗斯的老灵魂,北方雾茫茫的白夜,夏天隆隆的松涛,晚霞把姑娘们的双手染成金色,密林中有甲虫挣扎其上的水塘,对人世间悲苦的体悟和忍耐。

他的爱是挚爱,写作也是回到笨拙的朴素,是看到美好时就只说出:“啊,这真美好!”

因此,不管什么阶段的写作者都可以回到《金蔷薇》——

要自由,要有变革的力量,要像科学家一般好奇而严谨地观察植物、动物、器具和物品,然后那涌动心间的爱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将自己表达出来。

珍贵的尘土,铸就爱的写作

目录

我是在藏书馆上,大致看了这本书的电子版目录,之后又去图书馆找了纸质书,当时,我就被这本薄薄的小书中,《珍贵的尘土》这一篇故事吸引住了。

故事不长,却带给人哲思和感动,讲述了一个清洁工让·夏米为了祝愿苏珊娜幸福起来,而从一粒粒微尘中聚合并锻造出一朵金玫瑰的故事。或许也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悲伤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一无不都是一 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玫瑰’一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夏米的金玫瑰!我认为这朵玫瑰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创作活动的榜样。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花过力气去探究怎样会从这些珍贵的微尘中产生出生气勃勃的文字的洪流。

“这位老清扫工的金玫瑰是用于祝愿苏珊娜幸福的,而我们的创作则是用于美化大地,用于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进行斗争,用于开阔人们的心灵,用于使理智的力量战胜黑暗,并像不落的太阳-般光华四射。”

读书,也是要花力气,在浩瀚的文字中,寻找一粒粒金粉,不断将其聚集、合拢并锻造出我们自己的过程。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开始读《金蔷薇》吧!获取可以让自己拥有幸福的“金玫瑰”。
助力乡村点灯人成长
推动乡村儿童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