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时候听无印良品的人,长大了在用无印良品吗?
-一不小心,又写长了,听听歌吧-
听过【无印良品】的人,应该都是上了年份的陈酿人了
我们这一代,都是听着磁带,看着VCD的MV长大的,滚石唱片是流行乐里抹不去的制高点,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华语市场的悲欢离合,一路传唱
无印良品是1995年出道的,我们好多人喜欢起来的巅峰时候,应该出现在小学转初中的时候
现在的小升初,都是兴趣班了,我们的小升初,真的有很多音乐包围,至少现在想来,也算是一种艺术的感染
李宗盛除了是个有才华的音乐人,在滚石,他更是很多音乐人的伯乐
不断地发掘、打造、做专辑,是个兼顾作品和运营的好手
无印良品,就是李宗盛到马来西亚挖出来的瑰宝
那个时候,我的世界很简单,鬼知道日本有个品牌叫【无印良品】,只是有种文青见文青,两眼亮晶晶的相见恨晚,除了对这个组合的名称感到费解外,真是像上瘾一样地喜欢上了两个长得不俊美,但是才华帅得一B的小伙子
大部分人认识这个组合,应该就是这首【掌心】
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流行自建锅盖,所以能收到类似“凤凰卫视”、“东风卫视”这样的港台节目电视台
在文化传播的领域,他们一直领先大陆市场很多年
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吉他,自己还能写歌,歌都还挺好听,被圈粉是件很正常的事
他们的专辑,我每盘都入手了的,还是正版!只是前几年我翻出来听的时候,基本都受潮了,剩下一堆磁带空壳,成为了时代的印记
第一张专辑《掌心》
除了这首主打歌知名外
就没有什么过高的传唱度歌曲了
但是不重要
他们完成了商业和市场的第一步
用一首自己唱得想吐的歌曲迅速走红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
这首歌,是他们在马来西亚认识的时候就创作合作的一首作品
被李宗盛听到后,感觉挖到了宝贝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
是金子,你总是能发光
没有发光的话
除了差点才华,还差点运气
第二张专辑《无印良品X2》
顺势推出的第二盘专辑
在我眼中
除了爱家会入手外,基本没有更多的人会关注
我大概就是现在商业模式里说的“头部粉丝”
我这棵韭菜,被收割地心服口服
听磁带不够,还极度喜欢看拍的MV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故意
没有什么人知道吧,也不是专辑主打
这首是和黄嘉千合作的,那个MV,我看了无数遍
而黄嘉千这种小众的人物,也一直让我着迷和深爱
后来被人熟知的黄嘉千,变成了有点精分的荧幕定位
大概那是她最舒服的样子
让我觉得,每个文艺青年的心中
一定都住着一个神经病
对此,我深信不疑
第三张专辑《3人行》
第三张专辑的时候,我很纠结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品冠和光良
但是我这种视如珍宝的头部粉丝
既开心他们的走红,又不想被人熟知
后来我问了很多90后
尤其是喜欢陈粒、李志这些歌手的90后
他们和我一样的充满了纠结
想看他们红,又不想与人分享那种走红
想要私藏在心,变成自己独有的爱
那一年应该是1998年
我们对KTV开始弥足深陷
走进KTV,我们都觉得自己是歌星,可以出道
我和每天上下学的闺蜜,最爱点唱的就是这首《我找你找了好久》
有种友情的仪式感
初中娃儿,特别需要这种虚无的感情诉求
现在想来,好像有点早熟
但是现在看新世相的年轻人们
谁不是这样走过的点滴和不堪呢
第四张专辑《想见你》
其实他们出第四盘专辑的时候
就已经有很多单飞的暗示了
但是大部分的人,还以为他们会继续这样走下去
品冠开始有很多的单曲推出
包括还和周华健、李宗盛有合作《最近比较烦》
大概公司的偏心,打击了光良的热情
当然,那都是我的揣测
这是人性的驱使和必然
分分合合,一直都是每个领域的家常菜
但也是在不断地分合中
每个人才能在经历中找到什么是自己的内心所达
我这种爱小众的文青,肯定不喜欢主打歌
《身边》是这盘专辑的惊喜
MV拍得很乖,有种大男生和小青年的俏皮
ENDING专辑《珍重》
分手就是霎那间
在大家各自成熟了后,都想有价值的未来可期
养成式的偶像,一直都是广袤的市场
作为粉丝
我们看着他从无到有,从有到羽翼丰满
要说舍不得
往往是舍不得这么多年付出的点滴
就像看着孩子的背影
我们想让他们一直留在身边
但也知道放手才是最好的长大
这首歌和他们的《朋友》
成了无印良品时代的终结
多少歌迷掉下了泪水
除了纪念自己的青春,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就像高三分别时
撒下的那些书本,满天的欢声笑语背后
只有无尽的落寞
后来,我们听到的是光良的《童话》,品冠的《疼你的责任》,但是每个人都知道,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和岁月一同老去的,是他们70后的身份以及遮不住的容颜,而我们无法逾越的,也是这一同拾不起的昨天
不管是要面对未来的理想派,还是想活在当下的逍遥派
都在同步上传下载过往的时光
每一步的积攒,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说不上哪里不好,也说不上特别棒,反正物质的充盈布满了双眼,在我们看过繁华感受喧嚣后,开始追求性冷淡的【无印良品】
MUJI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治愈道具,繁复背后的简洁,倒是成为了我们现在的里程碑
也许你并没有想过,这样的冲击是如何浸入和沉淀在自己的心房的
但是我想过
其实我们的生活并不需要太多的叠加
所谓的有趣,都是自己一路走来的所想所获所得,失去远远重于拥有,但我们裹足不前的羁绊,却往往来自于那些溢满的得到
当想要的越多,失去的就会越繁
我们在极简风里治愈的,其实是那个不安分又挣扎的心灵
我们都在长大
我们也永远都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