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味老白茶、酸醋味老岩茶、酸味红茶,它们是香饽饽还是变质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茶不易得, 归因在储存。
存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左不过,密封、干燥、避光、阴凉、干净等基础指标。
但做到十年如一日,守着几箱茶不离不弃,精心呵护,避免出一点差池,并不省心。
梅雨季,担心茶叶受潮。
高温天,阳光西晒, 又纠结好茶该放在何处“避暑”?
三九天,又干又冷,好不容易松口气,又担忧起将茶叶放着不管,会不会出问题。
将一件事做好一天,尚且轻松。
而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半点不懈怠,尤为考验耐心。
相信有过多年存茶经历的茶友,都深有体会。
自己存老茶,能喝到年份真实有保障的茶,这点不假。
但在漫长的储存等待过程中, 稍有出现差池,必然会让人很心累。
前个礼拜,有茶友聊起老茶收藏的话题。
他在存白茶和岩茶时发现存到最后,茶叶喝起来都会带些酸味。
然后他想知道,在茶叶没有存坏变质下,老白茶、老岩茶会不会出酸味?以及茶叶发酸有分好的酸,和不好的酸吗?
说来话长,不过可以肯定一点。
存茶路漫漫,一旦茶叶存出酸味,不管是任何茶,都是存坏变质的表现!
《2》
老白茶、老岩茶为什么会出酸味?
简而言之,受潮存坏,水汽发酵,茶叶酸败了。
但在某些茶掌柜的话术里,将茶叶存出酸味这件事,描绘得神乎其神。
诸如,三年出陈味,五年出酸味,十年出甘香……
字里行间,将“茶叶发酸”形容为老茶储存的必经阶段,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其实,这太扯了。简直是厚颜无耻,不讲武德。
不论白茶,还是岩茶,亦或者其他茶,存出酸味都是受潮存坏的表现。
茶叶的加工,宗旨都是相同的。
体现茶叶应有的风味特征,尽量不破坏茶叶内在养分,将茶叶内外烘干让含水量达标。
一款茶要想久存不受潮不发霉,除了要严实密封干燥存茶外,茶叶自身的干度很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存茶还需干度低。
当白茶、岩茶的干茶含水量处于极低位时,就能断绝水汽发酵, 引起茶叶发出酸味的现象。
像闽北一带的烟熏笋干、萝卜干、豆角干等,将它们晒到特别干后,装起来密封储存。
这类干货能存数个月大半年的时间,随用随取。
但等到某一天,再打开出发,从萝卜菜干里闻出了酸味。
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伊姆,都能通晓这是存坏了,不能再吃。
怎么到了茶叶这,就有这么多茶掌柜不愿意承认现实,承认茶叶发酸是存坏了呢?
并且振振有词,岩茶三、五年内会出酸味,后面能转换成醇味; 白茶的酸味是梅子味,这种酸味是正常的。
真想学李.麻花翻上一个大大的白眼给这些茶掌柜。
真可谓睁眼瞎说,指鹿为马的典范啊。
没存好茶, 承认自己学艺不精,不够细心,认栽就是。
大不了明年再重新存过,从头再来。
最没担当的是,自己没将茶存好,还舍不得损失,变着法的将这批存坏发酸的茶卖出去。
说出一堆昧良心,为“茶叶发酸”做辩解的歪理。
这种差劲的操作,本身就极酸腐,没格调,让人特鄙视!
《3》
武夷岩茶不是有武夷酸吗?老岩茶带酸味怎么不正常?
认真说起来,“武夷酸”这些年背过的黑锅太多了!
武夷酸这类物质,确切真实有存在,这点不假。
搜一搜化学资料,可以得知,那是包括没食子酸在内的综合类物质组成。
从岩茶的茶味构成主体看,武夷酸仅仅是配角。
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大戏里,文官武将悉数登场,而宏大场面里的群众演员连个名字也没有,只是无名氏。
换言之,喝岩茶能从茶汤里直接喝出武夷酸的存在,概率微乎其微。
当你喝习惯了岩茶里的水仙、肉桂、大红袍风味时,甚至会忽略武夷酸带给口腔的极轻微的酸味体验。
而是被岩茶的活甘清香,岩骨花香等风味,牢牢吸引。
看完这茬能顺势推理出,当我们在喝一泡武夷岩茶时,如果尝到了明显酸味,当然不能再搬出“武夷酸”作为借口。
认真找出背后的真相,综合茶香茶味的异样表现,看看岩茶是否因变质出酸,才是关键。
是做青没做透,走水没走透,还是发酵时水汽太重,引起了岩茶的异样变化,生出酸味。
或者是,存放多年的老岩茶,早早已经跑气受潮了,产生出酸溜溜的味道?
找明缘由,逐一排除,对症下药。
才不会白白冤枉“武夷酸”。
才不会因看走眼,将带有醋酸味的老岩茶当成宝!
总之还是那句话,任何茶叶发出明显酸味都不正常。
对茶叶的储存而言,滋味发酸是一条品质红线。
一旦逾越,茶叶背后隐藏的猫腻,自然会有不少!
《4》
除了白茶岩茶外,红茶发酸的问题同样很敏感。
常听到茶圈有人提起,红茶是发酵茶,有点酸味很正常。
额,制茶发酵与茶叶发酸之间,还真不能扯上关联。
六大茶类里,按发酵程度的不同,白茶红茶岩茶分别有各自的归属领地。
白茶,轻微发酵。
岩茶属于青茶,是半发酵。
红茶,则归为全发酵。
红茶的加工,基础步骤大体相似。
将茶青鲜叶采下来后,先萎凋,再经揉捻/揉切,接着放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发酵,最后再烘干出成品。
经过揉捻后,茶青鲜叶的植物细胞被破坏,内在物质析出到表面,帮助氧化。
理论上,红茶的“发酵”本身是氧化的过程。
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形成红茶的独特风味。
这个过程,好比是切开过的苹果,果肉容易氧化变色。
但在红茶加工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并不会形成酸味。
除非是,制茶环境湿气控制不当,太过潮湿,红茶内部的含水量没有及时彻底做干做透。
不然,好端端的一款红茶,怎么可能带出酸味?
翻遍所有红茶的国家标准,里面对于红茶的风味评语,一概是鲜甜、鲜醇为主。
官方认定的滋味评价里,不论是任何茶,都没有酸味的一席之地。
说到底,茶叶发出酸味,总归不是好事!
《5》
于好茶而言,酸味始终是敏感信号。
干燥干净的一款茶,不应该与酸沾边。
存茶过程当中,酸,就意味着坏了。
从茶叶发酸的根源看,酸味是负面产物,不存在有“好闻的酸味”一说。
毕竟,存茶又不是腌酸菜。
非得要,腌出酸味才为好。
存放多年的老白茶发酸了,老岩茶里喝到醋酸味,遇上一款怎么泡都带有酸味的红茶。
不论是存茶不当,还是工艺影响,产生酸味的茶,品质已经发生改变。
对待这样的茶,它们到底还能不能喝?这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反正,村姑陈是不喝了。
喝变质变味的茶,不如喝白开水解渴。
已经存坏的茶,及早断舍离为好。
吸取教训,重新出发,重头来过。
选茶,可不能选带酸味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