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ing Rectory Farm-UCL Bartlett Part II Distinction 2021毕业设计分享

Parking Rectory Farm

Yitao Zhu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项目标题叫做Parking Rectory Farm,设计者是以Distinction一等荣誉毕业于Bartlett School Part2项目的Yitao Zhu。一句话概括,Parking Rectory Farm项目中作者重新思考了关于“公园”这种空间类型全新的可能性,并在伦敦一个已有项目的基础上重构了新的城市景观。
这个项目出发于新冠疫情下伦敦公园大幅增长的使用量,城市公共绿地被重新重视,但也暴露了不少危机。数十年来,英国财政紧缩,公园作为市政公共设施因常年缺少资金逐渐荒败,许多绿地甚至被政府出售来补贴其他财政支出。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在公园里开展,这也让民众开始质疑公园的公共性是否受到了危害,并常以游行示威抗议。公园在英国当今语境下所面临的两难境地令人思索公园是否已经不是一个合适的模式?
另外,项目也探讨了公园中最重要的元素——自然的人造属性。巧合的是,今年夏天伦敦的新项目Marble Arch Mound恰恰在城市中创造了一个'人造的自然’。针对Marble Arch Mound以及我在做毕设过程中的一系列调研,我在我的播客“不伦不类”里讨论了关于造山的一系列话题,作为毕设的一个补充。大家可至文末扫码收听或订阅我的播客频道。

“Park”如何改变城市

首先,从公园“Park”的词源和演变出发。公园的空间形式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和各种疾病的爆发,间接地促使政府开辟了一系列公共空间,用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健康状况。随后,在19世纪,伦敦建造了一系列非常大的市政公园。

公园从出现到发展,背后显现了许多社会观点和问题。其一,公园是提高土地价值的工具,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二,公园中自然景观的展示形式代表了上层阶级的审美倾向,成为上层对下层阶级道德宣扬和行为规训的工具,只有被认为是高尚的运动和行为才可以在公园里发生。其三,公园对于居民健康的巨大价值因无法用直观的数字或者形式显现出来而常常被忽略,仅被当成是一般的财政支出。

公园不是唯一的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历史上,花园城市运动曾提供了一种改善城市空间的方案。近年来,国际上不同的设计也尝试将不同功能融入城市空间。这两年,西方城市借疫情重新定义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交界,以及自然出现在城市里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把公园理解成一种空间形式,单独划分出来的公园正在消亡。但反过来讲,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公园可以为它提供新的生命力,也成为项目的主要出发点。

实验性项目解构公园空间

在学年的前半年,我借助3个小型实验性项目对公园进行彻底的重塑。在疫情隔离的背景下,我和室友的客厅变成了这个城市里尺度最小的一个公共空间。

在第一个实验中思考了家具对人行为的规训和引导,家居的设计引导着人们使用这个空间。通过利用了这一点,将在公园里野餐的行为记录在地毯上,上面的印记既是记录也是提示。我将它称为“让你在任何地方进行野餐的地毯”,借用它去打破家里空间原本对人的规训。接着,我邀请了几个朋友来家里,让他们把家里已有的家具重新组合成陌生的景观,然后把这些景观用白布给包起来,创造出3个公园场景。通过以不同的方式去使用这个空间,解放了对客厅空间传统的解读,重新被记录在白布上的活动形式展现出客厅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个实验是针对自然的思考,自然在公园里并不是本身的样子,而是被人类设计和利用以追求舒适。于是,我决定用讽刺的手法,利用自然让室内变成一个更好的空间。先在海德公园收集了一些自然的碎片,利用三片镜子在浴室墙角处开出一个洞,造成墙角外有更广阔自然环境存在的幻觉。

第三个实验是针对公园的公共社交属性,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共享的空间。在去年英国疫情时,每家的窗口变成了交流的空间。每周四晚上8点,所有人都会走到窗边一起为医护人员鼓掌,此时会非常真切地体会到人和人之间的连接。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能够让人站在窗口和远处邻居隔空对话的装置。人把嘴巴放在装置的焦点位置,把它转向需要对话的人,就可以进行远程无障碍对话。

通过这三项实验完成了对客厅和公园的双重解构,并阐述出公园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空间形式,它可以是一套概念,展现一系列空间的特质。

重塑城市工业与住宅景观
结束了这一部分的实验性设计后,我开始着手正式的建筑设计,选定了伦敦希思罗机场附近的一个场地。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一大片的农业用地,现已废弃。2017年,政府通过了此场地的重建提案,计划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公共公园,也将成为100年内伦敦出现的最大公园。然而,此项目的重点其实是为了开采地下的矿产资源,并把开采后地下的空间改造成一个大型物流中心,利用希斯罗机场发展物流产业。

在英文中,有一个词叫做“Green Washing”,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商业发展和地产开发项目中引入绿色的自然空间来让项目更易被民众接受。场地中新建的公园依然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公园,仅作为物流中心的附属。但是,一个传统的公园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场地可以用来实验性地重构新的城市景观。从另一方面看,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城市近郊的地形地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物流设施一般非常巨大,缺乏人的尺度,因此对当地的居住环境带来负面的打击,使其越来越荒败而缺少生机。

自然和基础设施
在空间模块中融合

在设计中,场地的3个重要元素——住房、自然和物流工业被打散重组,形成新的景观。从场地的划分出发,物流中心仍然会被放置在地下,其地下仓房的结构柱网提供了地上空间分割的依据,地上场地由此被划分成一个个可复制的空间模块,每个模块都将设计成一个综合的空间。除模块外,场地的中心区域也会放置更多的公共设施,比如市场、体育馆、社区中心、水景广场等。

项目的重点放在不停重复的空间模块中。在初期模型中,自然景观是分割地上住宅空间和地下工业空间的一个界面,承担地上和地下空间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将自然、空间与功能相结合。通过对物流设施流线的研究,将空间大致分成两部分,前面是工人们处理包裹以及短期储存的空间,后面是长期储存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去划分在地上的空间,工人的住宅区会集中在前面的处理区,后面的储存区工作主要由机器完成,上面就会涉及更大片的绿地,接下来的设计重点就是怎样把这两个部分更好地衔接在一起。

设计中的另一个重点是自然和基础设施的结合,我称为“artificial nature人造自然”,也是这一片景观的本质。由于这个项目包含了工业和居住两个元素,所以这两者所需要的设施既是本设计的挑战,也是机遇。人造自然景观可以满足通风、供暖、处理雨水等方面的需求,绿地价值提升后,政府也会更愿意出资维持运营。
在项目中,每一个空间模块中主要设计了三种基础设施。第一是热能转换装置,来控制冬夏住宅里面的温度。第二是自然的通风塔,也是地上地下主要的聚集空间。第三是一系列的阳光转换装置,将阳光反射、聚集、输送到地下,去照亮地下的空间,让地下的物流空间变得更加舒适。这一系列的装置就像雕塑一样可以散布在景观的各处,并和不同的空间相互结合。

另一个想法就是将所有住宅里面的服务型空间,比如厕所、厨房、通风管道、排水管道等,都整合成在房子中的有机形体,我称为“Domestic mountain室内的山”。当多个服务性空间整合在更大的体量里时,这个体量就变成一组住户共享的中心点。一组住户被安排在这一座座“山”的周围,发生不同的活动。Studio的户型安排在首层公共区域,大家可以在半室外的空间里活动和聚餐;而家庭房会被安置在楼上,私密性更强;最顶上是屋顶花园和公共农场。

最终,设计出来的每一个空间模块都是融合了住宅空间、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物流设备等的一个大型景观空间。这个景观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三维空间,分成很多层,层与层之间互相连接,大片的绿地很自然地形成一条由最公共走向最私密空间的过渡路线。

总结来讲,这个项目通过理论推导,将公园重新定义成一系列的空间特性和生活方式,并把不同的功能打散融合在其中。可以说,公园不再存在了,也可以说整个空间是一个新意义上的公园。

文/Haoyue  编/Lynn

文中图片及作品版权归Yitao Zhu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