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Workbench 接触(二)

每次学完了基础操作以及相关理论之后总要做个小例子,在整个机械专业学习中似乎没有一门课专门讲解接触力学,想到也就是机械设计里面有过一个赫兹接触公式。在面对一个如此陌生的问题,如果不寻找一个有背景的例子,做完了心里也是不踏实的。赫兹接触有许多大神做过,可那毕竟是别人做的,现在我想做自己的赫兹接触。
赫兹接触
赫兹接触说的是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提出的关于弹性体接触的理论公式,关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程【百度百科】。每个公式定律都有其使用条件,在使用前务必确认使用范围,如果要延伸或者跨领域引用也应该给出合理依据。
基本假设

  • 弹性体。这说的是材料的性质,为我们选择材料给与参考

  • 小应变。排除了几何非线性中的大应变一类

  • 光滑表面接触且不允许彼此穿透。这里提的是接触对象的表面质量,不允许穿透是实际物理现象,理想接触状态。

观察上面三个基本假设可以发现,均是对实际问题的理想化。弹性体与小应变是容易理解的,材料的本构以及几何变形影响结构刚度变化,第三条说明接触对象的表面质量是可能影响接触质量的。
典型接触

最常见的是下面两种情况:球接触与圆柱接触,基本描述如下

上图给出圆柱接触时基本力学表达式。常识告诉我,初期接触时两个圆柱之间是一条直线,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接触处应力是无穷大的。但是对于可变形体而言,其逐渐变形导致接触变成一个小而狭长的面。从上图的侧面观察到,接触压力呈现椭圆分布状态。

上图给出圆柱接触时同样适用的情况:圆柱与一个半径无穷大的平面接触、圆柱与一个圆柱形凹槽接触。

上图是两个球相互接触,接触初期是一个点,随着对象的变形,接触区域变成一个圆,接触压力亦是呈现椭圆分布。

适用情况道理类似,不赘述了。下面开始做一个球与大平面相接触的问题,具体按照如下展开。

Workbench模拟接触

使用DM建立模型,考虑到载荷与边界沿着中心轴对称,因此使用轴对称模型降低计算开销,且能够使结果满足轴对称效果。前面提过,边界载荷是对称的,其分析结果是应该含有对称的。但是使用对称分析是否适合一切结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讨论。
由于与球接触的物体极大,以及小应变行为,故将大的柱体考虑为刚体,进一步缩小计算问题。
DM建模

在DM的XY平面里面建立如下的面体,且所有的几何体都落在X正半轴所在的一侧。

这里有一个问题,图中的红色框对应的选项,在图标的左下角有一个颜色不同的图标,右击查看可以看到提示,因为采用的是开放线条拉伸,这里是为了切分上面的几何体,无需理会。上半球半径为8mm,下侧由于要考虑为刚体,尺寸自己定一下,没有太严格要求。

设置材料数据仅需要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其余无需,两个物体采用一样的材料参数。

分析流程框图

自己搭建即可,至于是否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流程图,自己确定就好。不过这里推荐下面这种方法,注意设置分析类型为2D,以前详细说过,这里就不凑字数了

设置轴对称

进入mechanical里,点击Geometry,设置详细栏如下:

设置接触

将默认的绑定接触(Bonded)修改为无摩擦接触(Frictionless),并且设置接触行为为“非对称接触”,因为打算把其中一个看成刚体,两者刚度差异巨大,如下图所示:

设置接触算法和刚度更新,算法为增广拉格朗日,刚度为每次迭代更新刚度

网格划分
设置单元为低阶

因为接触是由于压力作用产生的,其直接力学效应为变形。带有中间节点的单元,在变形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中间节点滑移,从而影响网格质量参数:雅可比。如果网格过度扭曲可能导致无法收敛,而低阶单元则没有这种缺陷。

设置下侧柱状体的边长一个单元,因为它考虑位刚体,设置整个为一个单元,其具有很大刚性,等效为刚体。

设置上侧变形球体面的单元尺寸

之所以切分设置网格大小在于缩小计算资源,没办法,电脑硬件跟不上。所以仅对下方的进行了控制,并且要确保接触处的网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网格要整齐)。为了使软件能够捕捉到接触对,建立良好接触,接触的网格不应该过于粗大,因为接触面需要探测几个下伏单元深度。

上侧顶点处需要施加集中力,如果划分的网格过于细,可能导致极其明显的应力奇异,而这种可能导致我们偏离了分析意图,所以为了减小此种不利情景出现,建议将上一侧的单元划分的粗一些,单元的粗细直接体现着单元的刚度。因为没有对上面进行尺寸控制,软件自动给出较粗的网格。

得到划分结果

分析设置
设置分析的载荷步
求解设置
关闭弱弹簧,确保大变形也是关闭
输出控制
分析数据管理设置

边界条件

设置下侧柱形体为固定,上侧半圆直径线X轴方向限制移动,半圆顶点受到竖直向下的集中力188.5N

查看分析结果

2D分析结果

边界上在Y向施加的是188.5N,软件得出的Y向支反力为187.76N,误差0.39%

上方基于节点加载,不可避免地出现应力高于周边的情况,下侧接触处存在挤压也是应该存在极大的应力。

初始接触的地方在竖直方向上应该是没有位移的,数值上分析结果是合理的。节点施加处应该是竖直方向位移最大的地方,上图亦是合理。

查看接触状态

初始接触处存在着滑移接触,附近是近场接触(是数值上的接触,在Pinball以内),更远处是远场接触,即不在Pinball里面。

接触压力随着接触状态发生变化,其具体数值分布可以观察下图:

自定义输出Y向应力,取绝对值,便于比较。因为实际是受压,颗粒当时负值,这里去掉符号。

可变形球体在竖直方向上最大接触应力86.086MPa

以上是以2D形式查看了基本后处理,因为是轴对称模型,这里简单看下3D状态下的扩展显示。如下图所示:

为了与理论计算做简单对比,通过球与圆柱理论公式知道,需要知晓接触半径,这里通过获取接触面积来间接得到接触半径。

据说新版本已经可以直接输出接触面积了,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本版本18.0没有找到办法,只能在网上搜集了,获得如下基本的命令流。首先需要定义一个Name Selection,对象是上半球网格控制的那条边,它在命令流里面作为一个变量:cnt_press_edges。在Solution下侧插入命令流,查看结果即可

命令流如下:

resumeset,last allsel
*get,num_el,elem,0,count *get,start_id,elem,0,num,min *dim,cnt_area,array,num_el
cmsel,s,cnt_press_edges esln,s,1 esel,r,ename,,172
*vget,elem_sel,elem,start_id,esel
allsel
*vabs,1*vmask,elem_sel *vmask,elem_sel *vscfun,elem_tot_area,sum,elem_area *vmask,elem_sel etable,carea,nmisc,27 *vmask,elem_sel *vget,cnt_area,elem,start_id,etab,carea *vmask,elem_sel *vscfun,tot_area,sum,cnt_area
my_contact_area = tot_area
获得接触面积大小为:3.237mm^2,因为接触区域形状是一个圆,可计算接触半径为1.0153mm,理论接触半径为1.00964mm,误差0.56%。
根据公式计算理论接触应力大小为88.29MPa,分析计算得到的是86.086MPa,误差约2.5%。而如果根据接触工具直接看接触压力 ,大小为88.03,这个相比较更近,但是理论计算最大值为中心处的,所以需要注意接触压力是一个总的值,不仅仅含有竖直方向的。
以上就是球与无限大平面接触的简单示例,简单走下流程,感受下接触分析。接触虽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但是这个经典问题收敛确实很容易的。按照上面的设置,大概10秒就可以收敛。做出来了,感觉是不是掌握了呢。其实这里面还是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对于经典问题,已经知道其力学表现形式,应该根据力学响应形式精确的设计网格分布,如数量、位置、路径、大小、形状等,才在网格这个点上有一个基本认识。网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较好的参考资料,简单的处理也就不用这里总结了,说什么梯度以及关心处做好网格也都是不具备太大实际价值,因为这样的话几乎已为人熟知,但是具体操作却不仅仅是所谓的局部精细化布置。这里只是做一个粗糙的过程,还不清楚网格是如何影响接触反应的。这里存在着不小的误差,可误差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只是网格一个原因么?还有两个圆柱相接触,并且还有各向应力计算没有对比,是不是按照上面粗糙的过程也能满足的呢一定的精度呢?鉴于问题太多,只能慢慢学,慢慢总结了。有兴趣可以自己做一做,找了一下应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此为球接触时的主应力和剪应力计算

此为圆柱接触时主应力与剪切应力计算

诸多问题以后再讨论学习,关于赫兹接触这一节总结到此。

注:仅记录学习FEM的一个过程,表达的是个人观点与认识,欢迎一起讨论学习。有疑问可以私,本号没有留言功能,无法互动。本人小白一枚,正在努力的路上。

(0)

相关推荐

  • 无限元、完美匹配层和吸收层的设置及网格划分

    解决方法 概述 我们可以使用三个选项来模拟一个域,用来表示无限延伸的区域.其中每个选项都有不同的适用领域: 无限元域功能用于本质上为扩散型 的控制方程,固体传热 物理场接口就属于这种情况." ...

  • ANSYS Workbench 接触(一)

    接触是物体之间产生关系的一种手段,除了接触还有许多方法使物体建立联系,如焊点.缝焊.胶粘.运动副等.物体要建立联系,无非是为了传递载荷.运动或者热量等,因此在结构应力分析.刚体运动学或者传热都是有可能 ...

  • ANSYS Workbench 接触(三)

    关于WB接触有一些选项上次没有记录下来,感觉挺重要,这里记录下.更为复杂深厚的理论,我也实在是搞不懂,现阶段就这样慢慢领会,什么时候有更好的部分再补充.比较重要的部分如下图所示: [Scoping M ...

  • 一线工程师总结Ansys Workbench连接——接触分析实例详解(上)

    Ansys Workbench连接关系--接触分析实例详解 当几何体存在多个零部件时,需要确定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Mechanical中可以创建的连接关系如下: ·接触Connect ·网格接触M ...

  • 一线工程师总结Ansys Workbench连接——接触分析实例详解(下)

    3接触实例 3.1模型干涉与间隙的前处理 对方大型装配体,可能出现若干微小干涉与间隙问题,若想要全部到CAD中处理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此时我们可以用到SC软件提供的前处理功能. 3.1.1模型干涉的 ...

  • ANSYS Workbench六种接触类型解析

    翻译自ANSYS Help ANSYS Workbench提供了6种接触类型,这些接触类型大多只对面接触适用. (1)bonded.使用绑定以后,在接触面或者接触边之间不存在切向的相对滑动或者法向的相 ...

  • ANSYS Workbench齿轮动态接触分析

    今天笔者使用ANSYS Workbench的Transient Structural(瞬态动力学)模块,模拟一下齿轮传动. Step1:建立齿轮副模型 笔者使用PTC公司的Creo2.0,通过调用标准 ...

  • ANSYS Workbench 中的螺栓连接(二)

    接上篇,这里从基础层面理解: How bolted joints work.How simple analytical models compare with the FE models.How a ...

  • ANSYS Workbench杆系(二)

    在学习有限元理论时提到,我们要在离散区域单元节点上建立平衡方程,而实质就是用节点的位移表示节点上的力.材料力学里面学过线弹性范围内,位移与力的关系表达为:胡克定律,F=KX.因此节点上的平衡方程其实质 ...

  • ANSYS Workbench梁结构(二)

    有限元梁结构 前面学完了材料力学里面关于梁弯曲的基本内容,本节接着前面部分继续学习梁结构,ANSYS里面3D梁单元主要有三种:Beam161.Beam188以及Beam189.在初学阶段我们仅了解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