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德国系列 — 开信箱如拆弹
我好久没有给公众号打字了,手指锈得都快不能弯曲了,幸好脑子还够用,在懒得碰键盘的这段时间中将大量想写的话题攒了起来。
我不是天秤座,也不知道何时染上的选择困难症,症状在饭前选片时尤为严重,如今也体现在选题上。我本来上周就想写一篇文章,却因为纠结于先写哪个话题,耽误了整整一周。
在我今早下楼开信箱的时候,选题的问题意外地得到了解决。当一堆来自税务局、税务师和保险公司的账单被我从信箱中掏出来后,我在深呼吸之余决定写一篇基调轻松的文章,来缓解一下内心的痛苦。
既然这篇文章的起因是信箱,那就先从信箱写起,聊聊一个人在德国待久了,也许会养成的毛病。
我想把这个话题写全,可能要写本书,这里先捡出来几条最有代表性的。
开信箱如拆炸药包
Amazon去年宣布退出中国电商市场,专业人士分析其失败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用户体验差,与用户的通信方式依然还是通过电子邮件。
跟美国的Amazon比起来,德国人显得更加古典优雅,对纸质信件有一股执念,其中执念最深的一定是德国税务局。
我听不少美国华人说,美国治安乱,上街兜里一定要揣着几十美刀的现金,遇到黑人山大王,赶紧给钱买路。德国治安相对好,几乎不会遇到拦路抢劫的,因为这个工种基本上让税务局垄断了,所以银行账面上一定要有余额用来应对。
众多留德华,尤其是自主经营者,都曾体验过一种恐惧 — 在信箱中发现税务局的信件。
德国税务体系错综复杂,无人性可言,印证了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个真理,以后有机会细讲,这里只讲感受。
一个开公司的好友跟我说,他现在有一个习惯,为了平衡生活质量,会选日子开信箱。周五不开信箱,因为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周末的心情。周一周二不开信箱,本来周一周二的工作压力格外大,不想雪上加霜。周三周四的心态普遍较为平和,心理建设也做得差不多了,比较适合拆弹。
我的处境比好友还难,经常受双重刺激。我有两个信箱,一个是公司信箱,一个是私人信箱,两个信箱都会收到税务局来信,因为我除了有一家公司以外,还有一张个人营业执照。跟营业执照相关的税务局账单会被直接寄到家庭地址。我每次打开信箱,心情都跟等候判决的犯罪分子差不多,所以我只会在心情很好的时候开信箱,起码心态乐观,勇于面对正义的裁决,
要是没发现税务局的信件,这一天立刻会变成节日般的存在。
除了税务局账单,大多数人还会收到电视税账单、保险账单、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和税务师账单等等。每次撕这种信的信封时,我听到的都是心被撕裂的声音。
黄皮信是众多信件中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这个颜色代表信件内容很重要,就算你想逃避现实,把它和其他广告宣传单一起丢到垃圾桶里,它具备的法律效应依旧存在,阴魂不散。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情况下,黄皮信带来的都是坏消息,例如逮捕令、银行冻结令,查封令和罚款通知等等。
有一次,我打开信箱,一缕黄色格外显眼,我的双腿顿时一软,对自己想不太起来的不良行为追悔莫及,结果发现这是某个品牌发来的贺卡,好死不死用的竟然是黄色的信封。
德国商家普遍认为纸质广告更显诚意,所以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大型超市、家具城、各类品牌、夜店以及色情也的广告传单,有些根本不是传单,而是厚实的产品目录。此外,我每周还会收到莫名其妙的免费报纸,里面除了有一些类似父母在微信上转发给我们的无聊文章,基本上也都是广告。
每次回国度假几周后归来,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打开仿佛喝高了的信箱,欣赏各类纸张喷射而出的壮观景象,其中部分报纸和产品目录的扭曲度已然达到了抽象艺术的高度,然后心惊胆跳地在这片纸张的原始森林中寻找税务局和其他债主们的身影。
按说德国人这么爱寄信,邮政体系如此发达,物流水平应该也很发达,现实则恰恰相反。我要是网购一件产品,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三到四天能收到货,五天到一周也属正常,十天半个月也不奇怪。
在德国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很多超市提供送货上门送货服务,我本想从REWE超市订购一些生活日用品,却发现预定日期已经排到三周后。这让我不禁想起那年七月酷暑,我被热得实在睡不着,于是决定网购一台简易空调,不料产品售罄,商家很贴心地在产品下方写了一句话:“现在下单,预计十月份发货。”以致我误认为这台空调还有电暖的功能。
我曾经读过一首木心的诗: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反观德国不算高的离婚率,我恍然大悟。
横穿马路如打怪升级
每年回国探亲,我都会悲催地意识到,自己已然丧失了一项基本能力 — 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横穿马路。
我在德国几乎不会横穿马路,通常都会找到距离最近的红绿灯,红停绿过。见到斑马线更是令我有安全感,因为德国的斑马线代表行人绝对的先行权。
德国司机大多严格遵守交规,律己宽人,毕竟学驾照时,教练一直会在耳边不停地唠叨:“你要允许他人犯错,随时做好他人会犯错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
反观国内的司机,没有几分路怒气质都不好意思自称是好司机。国内大多数堵车的情况都跟较劲有关,每次看到前方几辆争锋相对的机动车犹如几头愤怒的公牛在厮杀,将道路彻底堵死,我都有心做东,请那几位司机一起撸个串,在欢快友好的氛围下,共同研讨“如何通过互相谦让的高尚品德来提高北京交通顺畅度”这个课题。
国内的马路很长,目的地往往就在马路对过,而红绿灯仿佛远在天边,如果按照习惯去找红绿灯,我估计能把自己走丢了,于是只好鼓起勇气横穿马路。
面对眼前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迈出第一步真的很难。我看着信步穿梭于车辆之间的年轻人,心中很是钦佩。我曾试图与年轻人平行“蹭”过,却发现完全跟不上他们鬼魅般的节奏,几次被“同伴”甩在马路中间,感受车辆与我擦鼻而过,心中那种绝望只有被亲生父母遗弃过的孤儿才懂。
后来我学聪明了,选择的平行对象都是老年人,不到六十都不屑一顾,这才可以勉强跟上脚步,苟且着穿越成功。每次安全过关,我都会有重获新生的快感。
容易得罪人的语言逻辑
不少留德华都跟我反映,在德国待久了,人都待傻了,说话特别直,回国都没法在社会上混。有这种忧虑的留德华,其德语水平往往都偏高。
我前一段建立了一个德语学习群,偶尔讲堂德语语言逻辑课,有时间的话,就解答一下读者提出的与德语相关的问题。
有一天,一位读者问我:“这个人好欺负,用德语怎么表达?Er ist leicht zu schikanieren 对吗?”
我告诉读者,纯从语法正确性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没错,但是德国人不会这样说话。“这个人好欺负”这句话在中文里所包含的意思很多:别人欺负这个人,也许是因为这个人懦弱、随和、体力差、智商低、顾虑多,要是个姑娘的话,也许是很傻很单纯。
德语是一门工具特质极强的语言,不容含糊,使得德国人习惯于准确清晰地表达其观点。他会说,这个人没性格,或者这个人很胆小,又或者这个人即没性格又胆小,所以别人会欺负他。
用中文形容一个人老实,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代表此人实在,可以代表此人木讷,也可以代表此人脑子缺根弦。德语中没有“老实”这个词,这人要么诚实,要么可靠,要么没上进心,要么是头笨母牛。
出于这个原因,我跟同胞聊天都很注意。有一次,一位读者让我帮她评价她刚写好的一篇文章。我读完,脑中即刻显示出一句德语形容词 — passabel(一般),险些脱口而出,赶紧制止住自己,委婉地说:“我能看出你上升的潜力。”
你敢乱八卦老子,老子就敢跟你在法庭上见
昨天,好哥们儿在微信上告诉我:听到了一条关于你的流言。
我心中一凛,认真思考了一番,确认自己这两年真的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难道偶尔在深夜里看过一些不太健康的视频的丑事泄露出去了?
朋友继续说:有不认识的人在外面传,高源挺流氓,半夜去敲前女友的家门。
我顿时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这条八卦跟那些深夜视频无关,毕竟一个三十大几的单身男子躲在家里看不健康的视频也不是什么长脸的事。
八卦之心人人皆有,德国人亦然。只是德国人的八卦通常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另外只敢小范围内偷偷地八,不敢明目张胆地八。不是德国人格外有素质,只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强。德国刑法对诽谤罪的惩罚很重,最高可以判到有期徒刑两年。
几个月前,一位热心读者告诉我,某同胞在某微信群中批判了我文章中爱国的观点,这倒无所谓,但他兴起后,先是诽谤我是“有偿爱国”,同时还诽谤了我的家人,这是我完全不能忍受的。
我先拜托报信的读者将他在群中的言论截屏,接着加了那人的微信。
那人在微信里将我通过了以后,我先把截图发给了他,然后很有礼貌对他说:您的言论达到了诽谤的标准,没有异议的话,咱们就走法律程序吧。
这时,我身为一名有法律保护险的合法公民,优越感骤升。
那人认怂的速度倒出乎我意料,真诚地向我道歉,并表示如果有必要,他可以在他发言的群中当众认错。
我选择原谅了他,毕竟不想为难同胞。
不过就这个例子,我想跟留德的同胞们说一句真心话:“老祖宗教导我们说,人要留口德。德国法律教导我们说,言论自由不代表胡说八道。小八怡情,大八犯罪。流言蜚语的受害者们一定要知道一件事,德国法律不嫌弃小事,而且特爱惩罚法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