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码大清宣三前世今生 长须龙为何没当选
自大清光绪十六年(1890)起首铸广东七钱二分至宣统三年(1911年)所铸大清银币壹圆,短短20年间,从中央到地方,因为利益纠葛、两圆之争而带来的币制之乱,堪称之最。也就是在这期间,诞生了各具特色、币值不一的各类钱币,事实上这在全国范围的金融流通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直至宣统二年颁布《币值则例》,宣统三年才开铸了全国统一的大清银币,这在中国近代金融货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具有深远意义,对后世民国期间的币制产生重要影响。而设计精美的“大清宣三”也成了钱币收藏的热门品种,一直想写点与之相关的文字,谨以此文代之。
解码大清宣三系列的前世今生
说起宣统三年的前世今生,便不能不先说一说宣统二年。在宣统二年颁布的《币值则例》中,由于沿袭光绪风格的“宣统年造”宣统二年“水龙”系列,这套由维也纳造币厂雕模的方案,虽然雕刻精美,但由于图案、辅币部分二角五分存在币值换算等问题,最终未能获得清廷认可。
就是在此时,意大利雕刻师乔治(Giorgi)来华担任总雕刻师,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清宣三系列,最终主导了清朝统一国币的诞生。或许是鉴于宣二系列的单一性导致方案“流标”,造币总厂在甄选宣三方案时,采取了“比稿”“选稿”的方式,尽管最终采用了“曲须龙”作为最终版的国币。
不算最终选定的“曲须龙”,此外还曾参与“比稿”的,从大版别上划分还有“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此后四者最较为少见,四种样币按照存世量由多到少的珍稀度来排名的话,依次应该是:“反龙”、“长须龙”、“大尾龙”、“短须龙”。
而如果算上五款“国币”候选细分版别的话,在钱币收藏界享誉盛名的宣三系列中,还有“长须龙普通面”,以及“曲须龙签字版”,此二者仅次于“短须龙”,数量比“反龙”、“长须龙”、“大尾龙”都要稀少。如再算上枝叶、字体、签字内容的不同,那么版别更多。
据孙浩《百年银圆》推测,按照龙形图案的设计不同,可以认为“曲须龙”“反龙”“大尾龙”由乔治(Giorgi)亲自操刀或者领衔,雕工上注重立体及线条流畅美感,“长须龙”“短须龙”由余子贞领衔的中国雕刻师团队完成,雕刻风格显得比较抽象。
本人对此表示认同,这符合中西相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情趣,一如郎世宁之于宫廷书画。从设计风格上来说,前三者比较“写实”,符合西方钱币主体人或动物具象,而后二者则偏向“写意”,以突出龙图高高在上、威严霸气之气度,也摒弃了宣二水龙困在圈内的束缚感。
事实上,除了“曲须龙”,因为“比稿”而诞生了其余四种“淘汰”方案里的精美样币,而这些具备中西文化融合方案的龙洋样币,无疑是大清龙洋巅峰之作的集大成者,也成了钱币收藏中难得一见的珍品,更是国内外各大拍卖会钱币专场的贵宾,无一不是各大实力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
细数大清宣三系列之五大版别
大清宣三系列壹圆主币中,如果不算最终选定的曲须龙,其余四款样币正面的图案布局、文字书法、花枝风格几乎一致(长须龙配普通面除外),钱币中间汉字“大清银币”,楷书端庄、厚重雄浑,尽显皇家威仪,左右两侧花枝点缀,上书满文“大清银币”,下书“宣统三年”。
在乔治作为总雕刻师、比稿要求一致的情况下,四款样币在龙面上的图案布局上依旧保持一致,飞龙环绕,中书汉字壹圆币值,下书英文壹圆币值,龙身周围祥云围绕。但在龙身、胡须、尾巴等细节上,便存在了诸多差异,钱币收藏界也形象地给了这四款样币四个约定俗成的名称。
1、长须龙
顾名思义,龙面的两个龙须较长,龙须末端伸到了“圆”字,此外龙头较大,整体看起来十分威严,但面部的设计使得龙看起来有一些老态龙钟,精气神远不及“曲须龙”“反龙”“大尾龙”。拍卖行一直称“长须龙”是除却“短须龙”之外,最具人气的版别,这个观点严格来说,不够严谨。
1),长须龙标准款:a、阴叶版(左侧花枝靠近内齿的枝叶经脉下凹),b、阳叶版(左侧枝叶经脉凸起),c、破模版,d、银币金样破模版(目前PCGS鉴定入盒仅有一枚,此枚递藏历史:法鲁克-依兰-斯宾克拍卖-鸿禧美术馆-陈吉茂)。
2),长须龙普通面:目前存世所见此版均为龙面破模版,可见此版为长须龙龙面破模版配标准字面,以作“国币”最后的候选,数量稀少或许仅是因为最后时刻呈样需要,从前后内齿的根本性变化来看,此版是在长须龙破模版的基础上做了修模。
2、短须龙
拍卖行在介绍“长须龙”时,称之为除却“短须龙”之外最具人气的版别。实际上从人气上来说,“长须龙”毫无疑问是第一,人气有两个指标:美感、珍稀度,如果太珍稀就谈不上所谓人气了。但在珍稀度和市场价值上,毫无疑问,“短须龙”在大清宣三系列样币中独具鳌头,没有之一。
林国民《中国金银币目录》对BU短须龙的估价是120万美金,这是和四川楷书、湖南七钱二分、陕西七钱二分、中外通宝一个级别的待遇,仅次于浙江楷书、福建官局七钱二分、吉林厂平一两等,由此看出它的珍稀度,以及在中国近代钱币收藏中所享有的顶级待遇。
尽管珍稀,但短须龙却是四款样币中最粗糙和难看的,或许也因为此而数量稀少。亮相记录中,一枚耿爱德旧藏于1953年6月在Schulman拍卖;一枚1972年3月耿爱德专场第三次拍品以2100美金成交,1978年芝加哥拍卖会13000美金成交;国内纪录为2004年北京拍卖会118.8万人民币成交。
3、反龙
“反龙”的说法是因为“曲须龙”的国币身份确立,二者在龙身的朝向上是相反的,因此得名。“反龙”从龙头、龙身到龙尾呈逆时针方向,而且龙尾是隐现于云朵之中,是大清宣三系列中唯一一枚“见首不见尾”的样币。在版别上,也是根据正面左侧花枝边叶经脉的不同,分为阴叶版和阳叶版。
个人一直觉得“反龙”在美感和珍稀度上,均占有一定优势,设计上丝毫不逊色“曲须龙”及“大尾龙”,也有一定的数量来确保“群众基础”,但或许相比之下,“反龙”的存量确实要比“长须龙”大,使得价值被弱化,而且存量实际也不算太大,又有些“曲高和寡”,最终高不成低不就。
4、大尾龙
设计上来说,“大尾龙”算是“曲须龙”的一胎同胞兄弟,无论是两面的文字、图案、龙形、内齿,都相当的接近,并且龙身的结构也是一模一样。只是“曲须龙”在处理字体、龙身、龙尾、云朵、龙珠等细节时,更加细腻。“大尾龙”得名则是来自于11根龙尾比“曲须龙”显得比较粗大。
尽管从身价上来说,“大尾龙”比“长须龙”略胜一筹,但由于在世面亮相较少,所以从神秘感上说,“大尾龙”算是有些“见首不见尾”,因此藏家对“大尾龙”的认识和感知上,也要差一些感觉,当然,在收藏“大尾龙”的难度上,也要要大一些。
5、曲须龙
上文说了很多“曲须龙”,也就是最终选用的“国币”——大清宣三,乔治亲自设计并雕刻。目前“曲须龙”除了普通、有点、签字外,并无在字体、图案上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曲须龙”的字面和龙面,均为乔治亲自设计及敲定,他的签名也在签字版上两面都出现过。
和其他四款样币相比,“曲须龙”可能少了一些夸张和革新,多了一些协调和传统,相信这是中西方雕刻师争执与妥协的结果,也是最终能通过“比稿”原因之一。事实上,“曲须龙”并不缺乏威严霸气,更是在细节上表现得更加细腻和精美,成为“国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目前“曲须龙”的版别主要包括:
1),无点:a、深版龙(尾巴出云很长很清晰,齿边多为直边),b、浅版龙(尾巴出云很短较模糊,齿边多为橄榄齿)。
2),有点:由于天津造币总厂生产能力有限,因此也委托南京、武汉两造币厂代铸“曲须龙”,为区分产地在币上加上记号。
3),签字:a、阳文简签(龙面尾巴左侧GIORGI),b、阳文全签(龙面尾巴左侧GIORGIINC),c、阴文签字(字面左下L.GIORGI),c、阴文签字(字面左下L GIORGI)。
大清宣三版别间内在联系初探
尽管从版别上来看,大清宣三系列可以分为五大类别及衍生出来诸多不同的版别,但究其字体、内齿、龙面细细研究来看,相互之间渊源很深,都有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及传承性,比如长须龙普通面,就是采用的与标准宣三一样的字面,而大尾龙采用的也是与标准宣三近乎一样的龙面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以乔治(Giorgi)为总雕刻师的创作团队,在进行最后时刻“选稿”时,也是对五套“国币”方案做了整体的考虑,并做了最后的调整,以确定最终的方案,能够快速在呈样御览时快速通过。从最终结果和正反面搭配来看,长须龙普通面曾一度是热门之选。
1、“短须龙”与“长须龙”
一眼来看,“长须龙”与“短须龙”似乎是胡须长短不同,但二者诸多细节都不太一样,尤其龙头部分,“短须龙”图案不够精美,神韵不足。个人推测,此二款样币出自一人之手,而“短须龙”是“长须龙”初稿,在初审时被枪毙后重新调整,时间极短,这也致使短须龙最为稀少。
2、“长须龙”与“曲须龙”
“长须龙普通面”为长须龙龙面破模版配“曲须龙”字面,也唯有此款是配的“曲须龙”标准面。由此是否可以推断,“长须龙”版还是深受“比稿”审查小组的亲睐,包括乔治本人,因而才在破模版上修模,重配了更加规范的边齿,打制少量呈样,以作“国币”最后的候选。
3、“曲须龙”与“大尾龙”
如果说大清宣三银币哪一款和“曲须龙”最接近的话,毫无疑问是“大尾龙”,除了尾巴明显不一样外,其他图案在风格、布局上几乎一致,龙头、龙身非常相像,甚至连云朵数量和位置都很统一,只是“曲须龙”龙身、云朵图案更具象,相较之下,“大尾龙”粗旷有余,细腻不足。
4、“大尾龙”与“反龙”
“大尾龙”与“反龙”实在有太多相像的地方,字面几乎完全一致,龙面如果不算龙身朝向,也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龙头几乎完全相同,云朵风格一致,不同的地方主要在龙爪和龙身,“反龙”的龙爪“张牙舞爪”,显得更威猛,龙身更加紧凑,立体感强,只可惜神龙见首不见尾。
个人认为“反龙”宣三系列最好看的龙,在美学设计上几乎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而且和其余三款大清宣三样币相比,单从铸造的数量上,便可以看出“反龙”应该是除去“曲须龙”外,最受人欢迎的,或许更甚,但很可惜的是,至少两个方面让“反龙”无法被清廷正式认可。
其一,“反龙”龙爪太过“张牙舞爪”,使得威猛有余、仪态不足,作为货币上面的标志符号,这或许是官方无法接受的;其二,“反龙”顾名思义,反则不正,不正则不顺,中国传统龙身都是顺时针伸展,历朝皇帝龙袍上的龙,都是如此,“反龙”因为这条理由被否定的可能性更大。
总而言之,“短须龙”与“长须龙”非常相像,而“曲须龙”“反龙”“大尾龙”的龙也太多相像的地方,甚至五款龙相互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可以确信的是,整个大清宣三银币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是在不断沟通和融合,以寻找最优的方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曲须龙”外,其余四款样币的字面几乎一模一样,这也差不多几乎可以确定,“曲须龙”的“瘦体字”是在最后一刻得到众人的统一认可,也正因为如此,这才有用“瘦体字”去配“长须龙”龙面的方案出炉。
原著: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