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金大宝剑 ,艺术与科技的结晶 !
今天从一件出土自秦地的兵器说起。它“生”于春秋晚期,距今两千多年。此兵器通长 35厘米、身长 24.6厘米、柄长 10.4厘米,按这个“身高”来讲,在古剑中并不出众,不禁使人想起荆轲刺秦王时所用的徐夫人匕首。但细看那金质的剑柄,铁质的剑身和剑柄上的绿松石,说明其身价不菲。这件兵器的名字叫“金柄铁剑”,当然,喜爱它的人们还赋予它一个响亮的别称——“秦剑之星”。
★金柄铁剑
春秋
通长 35 厘米,身长 24.6 厘米,柄长 10.4 厘米
1992年陕西宝鸡益门堡出土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
随着秦国国力的不断壮大,冶铜业、冶铁业、黄金业都飞速发展。铁器的产量在春秋中期激增,与楚国并称铁器大国。此剑制作于春秋晚期,在1992年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墓出土,剑为纯金柄,铁质身,有铁茎插入柄内,锋端为柳叶状。其铁刀片和金剑柄分别浇铸,然后用铆钉接头接合。
这柄春秋金柄铁剑,通长35厘米,身长24.6厘米,柄长10.4厘米,肩宽3.7厘米,重量343.6克。自出土后,“秦剑之星”便长期保存在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偶尔只在一些重量级特展中面向观众展露其真容。
金柄铁剑的剑身为铁质,已经锈蚀,剑身呈柳叶形,柱状脊。上剑首格均为嵌饰料珠的沟槽纹,茎部八菱形,素面。
出土时,剑身外有丝织物包裹,并有7枚小金泡整齐列为一行,可能是剑鞘上的装饰物。剑柄整体镂空,以相互交错相连的蟠虺纹(又称“蛇纹”)和饕餮纹装饰,并镶嵌绿松石及料珠等。
剑柄的部首和格部,各有镂孔,茎两侧各有五个突出方齿,两两相对,下剑柄饰以勾云状、珠形的绿松石和料器,来镶嵌出角、眼的阳线蟠螭纹。格部为曾面纹饰,华美无比,上饰蟠虺纹,绿松石和宝珠镶嵌其间。
金柄铁剑采用了浇铸、铆合、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法,用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铸造同一柄剑,对工艺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充分说明了春秋时期的秦人不仅掌握了金与铁的冶铸技术,而且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更有意思的是,金柄铁剑所镶嵌的宝石为绿松石,考古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绿松石的加工制作过程曾使用了青铜工具进行表面打磨处理,这说明我国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青铜打磨工具。
许多人第一次看到此金柄铁剑都被其华丽的剑柄所吸引。在大英博物馆还保存着另一件同源神器——春秋透雕蟠龙纹金剑柄。格、柄、首合铸,整器蟠螭交错,铸工繁縟精细极其华丽,与这件有“秦剑之星”之称的金柄铁剑风格一致,应属春秋中晚期秦地高等级贵族佩挂之器。
然而,这柄金柄铁剑最有价值的不是剑柄上的黄金和绿松石装饰,而是铁制剑身。透过当年发掘报告上的旧照,还能看出刚出土时,剑身上斑驳的铁锈。
照片来自于金柄铁剑发掘报告,拍摄于1992年
冶炼金属,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温度。金的熔点是 1064℃,铁的熔点为1535℃。在古代封建社会人们所用的燃料大都是木材,基本上不用煤,而木材燃烧的温度低,熔点高的金属根本不能融化,无法冶炼。所以,相对金的熔点来说,铁要更高,更不容易冶炼。因此,这柄铁剑也极大证明了昔日的秦地已经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黄金和铁的冶炼工艺方面,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无疑,这柄金柄铁剑是一件秦地瑰宝,铁剑的雕刻技术和手工镶嵌工艺,令今人望尘莫及。那这柄出自何等规制的墓葬之中?墓主人又是谁?大贵族亦或是诸侯王?
墓中出土“秦剑之星”及各类金器
陕西省的宝鸡市,古称陈仓、雍城,誉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公元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294年。秦汉时期,宝鸡都算得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地区,是公侯将相往来频繁之地。因此,在这里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
墓中出土“秦剑之星”及各类金器
1992年,考古队在宝鸡一个叫做益门村的地方有了新发现。在当地出土了两座古墓,由于墓的规格非常小,所以大家比较泄气。一号墓价值较低,并未出土太多重要文物。二号墓面积也不大,二号墓只有2.8米长,1.5米宽,这样的面积对考古专家来说,着实是有些失望的。
墓中出土各类金器
然而,在后来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发现此墓室表面的夯土层中填有厚厚的板灰和朱砂层。板灰层的厚度和之前发掘过的大多数墓葬都差不多,但是厚达5厘米的朱砂层,在一般的墓葬夯土中是很少见的。因为古人在夯土中填充朱砂,主要是利用朱砂的防腐性能来保护墓中尸体和随葬品的完好。因此我们可知夯土层中的朱砂层越厚,墓主人的身份就越高贵,随葬品也就越多。
墓中出土各类金器
而作为周秦王朝发祥地的宝鸡地区,其地下也曾出土了为数不少的秦国王侯大墓,但是只有秦公一号大墓也就是秦景公墓夯土层中的朱砂层达到了5厘米厚。由此可见这座神秘朱砂墓墓主人的高贵身份。考古队员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展开了对墓葬的发掘清理工作。随着墓室顶部夹杂着板灰和朱砂的夯土层去除后,件件金灿灿的器物出现在考古队员的面前,这其中,就包括那件“秦剑之星”。
墓中出土各类金器
除了“秦剑之星”外,之后还出土了另外两把金柄铁剑。最后经清点,益门二号墓共出土随葬器物 225 件(组),其中金器 80 件(组),铜器 23 件(组),铁器(金铁合成器)20 件,玉器 93 件(组),料器 9 件(组)。这批文物精美绚丽,让人叹为观止。其中出土黄金的总重量就达到了3千克,这个重量堪称是整个中原地区古墓出土黄金总量之最。
墓中出土另一把金柄铁剑
最终,藏身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贝重见天日,但让人遗憾的是,墓中棺椁早已化成朽灰,墓主人的骨骼也不复存在,而且墓葬中没有发现有明确纪年的资料,也没有出土具有判定年代的青铜礼器、陶器等,这给墓葬断代带来了不少困难。别无他法,考古人员唯有通过已出土器物上的纹饰及器型,结合以往已知的考古资料来推定,其年代属于春秋晚期偏早阶段,距今2600多年。
墓中出土另一把金柄铁剑
这座规格低,无任何显示身份地位的青铜礼器,甚至有些简陋的墓葬,与种类多、品相好、数量大的出土文物以及5厘米厚的朱砂层显得格格不入。特别是重达 3公斤的黄金饰品,精美绝伦的“秦剑之星”出现在一座如此“寒酸”的春秋墓葬中,这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是绝无仅有的。于是关于墓主人的身份,流传着各种猜测。
墓中出土绿松石串饰
一 · 盗墓贼说
这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一种猜测。众所周知,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最大古墓,也是考古所知盗洞最多的墓葬,一共发现盗洞 247个。当发掘到椁室时,仍有十多个盗洞,其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至唐、宋时代。再看看益门春秋秦墓和秦公一号大墓,这两座墓葬的规模有着天壤之别,但其出土的诸多器物却有着惊人的相同甚至相似之处。
左:秦公一号墓出土 右:益门村二号墓出土
1.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金圆泡金管(管状络饰)与益门春秋秦墓的同类器几乎完全相同;
2.金方泡与益门春秋秦墓的同类器相似,虎首玉觹与秦公一号大墓所出形制纹饰亦很相似;
3.两座墓葬中都出土的鸭首金带扣,其纹饰及工艺制造水平“如出一范”……
左:秦公一号墓出土 右:益门村二号墓出土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益门春秋秦墓出土器物的制作工艺毫不亚于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器物,甚至所出器物拥有同样的文化属性。从已发掘的秦人墓葬来看,其中出土的黄金器物十分有限。秦时,一般贵族们是不会将贵重的黄金制品作为随葬品入葬的。由此许多人推测,益门春秋秦墓中的随葬器物应该来自那些王室等级的陵地。
墓中出土各类金器
二 · 商鞅说
据史书记载,商鞅最风光的时候,有十五座城池的封地,说富可敌国那可一点都不夸张。而死的时候,又是被“车裂”,没有落下全尸,当然更没有资格享受善终者才能享受的青铜礼器。可惜,据史料记载,原来商鞅死后,有个忠心之下人把他四分五裂的尸体收了起来,埋在了陕西洽川的秦驿山下。那除了他还能有谁呢?
墓中出土玛瑙珠串
三 · 逃亡大贵族说
当时那个年代,贵族流离、逃亡就是家常便饭,如晋公子重耳、齐公子小白、秦公子连等,都是如此,他们中,成功的不少,但是死在逃亡路上的更多。况且,那个时候公子贵族们逃亡,很多都是拖家带口,亲信等大批人相随。携带的器物很是不少。所以,这个墓有可能是其中以为逃亡贵族人士的草草埋葬之所。
墓中出土三翼有銎铜镞
四 · 戎王说
益门二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只有草原上少数民族才有的三翼有銎铜镞。根据史料记载,秦穆公曾经率领秦国的部队灭掉了西戎12国,平定西戎之后,秦穆公就把一些部落的戎王,迁到了中原。于是有专家猜测,益门村这座墓,就是其中一位戎王的。
对于益门春秋墓墓主人的种种猜测,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也许我们永远找不到正确答案。正如时任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院长任周方的回答一样,“这是一个谜,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但墓中出土的金器、玉器等文物,在秦国文物中均属精品,一般人是享受不了的,可以说它的所有权非王室成员莫属,而墓中无主人,那么它的主人是谁,是什么身份,为何极简单地埋葬于此地,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不管怎么说,它的发现使我们对秦国早期的文化面貌有了新的认识,可以看出居周人故地的秦人,确实在周文化中吸收了大量的精华,为以后的统一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真是一把牛剑
一发现就引起了轰动
下面是古埃及图坦卡蒙的匕首
黄金的剑把
陨铁打造的剑身
富含镍等微量元素的优质陨铁
是人类当时能够利用的最坚硬的金属物质
距今已有3400年
比秦剑之星
早了也就1000年
也是图坦卡蒙的 ,这把是纯金的
这个黄金铁剑是不是跟秦剑之星很像了
剑把也是镶嵌的绿松石
不过这把是阿富汗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