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系列第七十九篇:万园之园的覆灭(上)——《天津条约》始末

值国庆佳节,在此祝愿祖国日益强大,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在国庆之际,我们回望近代历史,更能让我们珍惜当下,居安思危。

上周我们分享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国内外的形势,本周我们继续沿着历史的车轮前行,走进第二次鸦片战争,看看这场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战争始末,本周我们着重了解战争的前半部分:《天津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

1856年2月,法国传教士马赖在广西西林接纳当地的地痞流氓为教徒,他们强奸妇女、抢劫村寨,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当地政府认为马赖没有遵守只能在五口通商口岸传教的约定,就把他处决了。

这让法国拿破仑三世恼怒不已,决心对清宣战,他积极联络英国,筹建英法联军。英国人此时觉得马赖有点罪有应得,参战理由不充分。

终于1856年10月8日,一艘在香港登记的“亚罗号”商船走私鸦片,被关东水师抓获,逮捕了船上的两名海盗和十二名中国水手。英国领事抓住这次机会,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以船是英国船和中国兵士侮辱英国国旗为由,要求广东水师释放犯人并向英国赔礼道歉。不仅如此,英国还要求广州方面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似乎是感觉到了什么不对,这次叶名琛一改强硬的态度,向英国领事妥协了,还派人将犯人送了回去。但英国人继续以送人的官员级别太低且不懂礼数为由,对沿江炮台发起了攻击。侵略者“可耻、无理”的嘴脸和急于发动战争的心态暴露无遗。

10月23日,叶名琛正在主持武乡试之时,三艘英国军舰炮轰广州东郊猎德炮台。战争就这么开打了。

叶名琛原以为,这就是英国人惯用的伎俩,不会让事态扩大,于是就没有组织有效的防御。但是英国人并没有打算收手。24日,英军继续炮轰广州,占领了海珠炮台和商馆,兵临广州城下。

叶名琛此时仍然认为不会爆发战争,宣布对外中断一切贸易。27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晞名厘照会叶名琛,要求进入广州城并允许外国人自由出入。

叶名琛,这位不满四十岁的、镇压广州红巾军的名将,仍然把“让步、妥协、和解”看作是软弱,他一次次地拒绝同僚和下属们提出与外国人交涉的建议,态度坚决,拒绝了外国人的要求。

于是,英军每过两个小时就炮轰广州总督衙门。叶名琛稳坐总督府主持大局,一方面照会美、法领事,谴责英国的行为,另一方面下令发动乡勇,发现英国人入城,格杀勿论。

到此时,叶名琛还没有发现英法美早已沆瀣一气。

10月28日,英军轰倒了广州南城门,英军冲入了总督府,叶名琛提前安排好妻儿后,跑到城里的城隍庙烧香祈福。幸运的是,英军打砸抢之后,感到势单力薄,就退出了广州。

紧接着,时任英国公使的包令照会叶名琛,要求清政府正式允许外国人入城,并对“亚罗号”事件向英国道歉。叶名琛再次拒绝这种无理的要求。包令退出了广州河,等待本国的援军。

2.胜利之梦的破灭

包令的退军,让叶名琛抓住时机向咸丰表功。他向咸丰谎称广州战斗,大清大获全胜,击伤英军四百余人,英国海军上将被击杀。

咸丰看到奏报后,为自己终于一雪前耻而激动万分,全然忘记了核实事情的真相,因为他太想一次胜利了。于是他下达了诏书,说如果英国人“悔祸”,就可以与他们谈判,如果还是蛮横无理,就不要迁就议和。他还着重夸奖了叶名琛,说他“熟悉夷情,必有驾驭之法,着即相机妥办。”而事实上,叶名琛的驾驭之法就是“不敌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11月6日,英军再炮轰广州,竹横沙东定炮台被摧毁。10日,猎德炮台再次被占领,12日横档炮台被摧毁,广州和香港的海路被打通。13日,威远、镇远、靖远炮台均被占领。

面对英军的新一轮挑衅,叶名琛没有组织官方的反击,而是鼓励乡勇反抗。在士绅的带领下,广州乡勇爆发了一系列武力反抗。

12月14日,广州人民烧毁了英法美十三洋楼,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乡勇包围了广州。人数不足两千名的英国军队,退守虎门,等待援军,准备大规模军事行动。

1857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了侵华议案,新任公使额尔金途经法国,同法国签订了联合进军的协约。7月,额尔金抵达香港。

恰逢此时,印度爆发了起义,额尔金不得不抽身镇压叛乱,萌生了和谈的念头。晚了半拍的叶名琛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使者拜谒额尔金,希望和谈避免战争。可惜使者到时,额尔金已经赴印度指挥作战了。

等到额尔金平叛成功后,叶名琛再次提出议和,额尔金改变了主意。恰逢此时,叶名琛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了,诸如额尔金不会打仗差点死在印度,英国败于俄国无力发动大战,以及英国国内财力不足和法国不会帮助英国等一系列的假情报,让叶名琛对接下来发生的大战毫无准备。

11月5000英法联军集结完毕,12月12日,英法联合照会叶名琛再次提出了之前的所有要求,并要求他10日内作出答复。被假消息蒙蔽双眼的叶名琛,底气十足,拒绝了最后通牒,完全忘记了大清由于国内的太平天国,已经经受不起任何一场大战了。

12月24日,额尔金再次照会叶名琛,要求其在24小时内率领清军后撤90里,不然就立刻攻城。此时才感觉事态不妙的叶名琛,连忙委托各国商会联系额尔金组织战争的爆发。但额尔金也开始学习叶名琛了,拒绝交涉并不作任何答复。

12月27日夜,英法联军攻城。此时叶名琛正在过自己的大寿,并向咸丰帝上报了英国人已经黔驴技穷,让大清做好“斩断葛藕,以为一劳永逸之举”的准备。

咸丰帝在叶名琛编织的胜利之梦中,倍感欣慰,内心极度渴望“抬起头来”的他被假情报和欲望蒙蔽了双眼。开心地批复:“叶名琛既窥破底蕴,该夷技俩已穷,俟续有照会大局即可粗定”,夸张叶名琛是拒敌的楷模。

但梦中就是梦。28日,英法联军攻破广州,1858年1月5日,联军入城,叶名琛慌乱之中同士兵交换衣服后,从总督府后花园逃跑,被英国领事包令逮了个正着。

叶名琛被捕后,被英法联军扭送到了印度加尔各答囚禁了起来,他不吃不喝不语不动不视,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控诉侵略,饿死在了英国的监牢中。

广州沦陷后,英法联军大开杀戒,广州将军、广东巡抚、广东副都统、广东布政使联名上奏咸丰,才让做着胜利美梦的皇帝清醒了过来。

3.《天津条约》的签订

醒来的咸丰茫然无措,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任命黄宗汉为新任广州总督,希望能够处理好国际事务。

此时,俄国和美国看到英法联军的胜利,纷纷做出表态,支持英法的军事行动,并派本国的军舰为英法助战。美国更是派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明尼苏达”号军舰,向大清施压。

1858年2月,英法俄美四国同时向清朝提出修约的要求,其中俄国更是提出,要清朝割让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

此时咸丰还没有从叶名琛营造的乐观氛围中彻底走出来,认为四国不过是想要通商,拒绝了四国要求清朝派遣类似耆英这样的全权代表,赴上海进行和谈的要求。只派了黄宗汉和奕经同四国公使在广州交涉。

英法联军非常不满,3月底,大军北上攻打天津。4月13日,联军抵达天津大沽口,再次照会清朝政府派全权代表在北京或天津同英法谈判,否则就攻打天津。

内忧外患的咸丰皇帝,倍感屈辱和无奈,于是同意和谈。派直隶总督谭延襄赴天津和谈。但联军仍然认为官员级别不高,权力不够大。几次交涉后,咸丰觉得英法故意刁难,认为忍无可忍,决心再拼一把。他提出,要想和谈就必须先归还广东省,并向大清道歉。

这一表态,让英法联军以清朝拒绝和谈为由,炮轰天津大沽口。四国军舰进入白河,直隶总督、谈判代表慌忙逃跑。2个小时后,天津大沽炮台沦陷,联军进入天津。

这一战打的咸丰失去了之前的自信和勇气,急忙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赴天津和谈,并向他们颁发了全权证书。

桂良和花沙纳直到签约将承担骂名,迟迟不愿前往。这时已经被一撸到底的耆英,再次被咸丰起用,咸丰希望借助耆英在英国人那里的良好印象,让谈判容易一些。

但咸丰不是道光,他总想做点什么改变国际上的颓势,没有给耆英全权,而是让战场上逃跑的谭延襄一边唱红脸,一边让耆英在谈判桌上唱白脸。

本来就受“夹板气”的耆英,在谈判桌上更是受到了侮辱。额尔金和法国公使以耆英权限不够为由,拒绝接见,仅仅让两个翻译官对耆英破口大骂。年事已高且受尽了屈辱的耆英,愤然返回了北京,撂了挑子。这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耆英被杀的主要原因。

耆英走后,谈判陷入了僵局,英法拒绝接见清朝的代表,天天就是翻译官怒斥桂良和花沙纳。俄国和美国看到这样的情况,决定敲诈一下清朝。

他们以“替为清朝斡旋”为由,软硬兼施逼迫清朝同俄美签署了中俄《天津条约》和中美《瑷珲条约》。可是当条约签署完毕并获得咸丰皇帝准许之后,两国又不认账了,撺掇着英法向清朝勒索更多的利益。

得知被耍的清朝和英法,都愤怒不已,于是英法联军对清朝施加了更多的压力,谈判在“公使入京”、“亲递国书”以及在京行使“中国礼节”等方面陷入了困境。

6月26日,额尔金突然露面,向清朝代表表示,如果清朝不立刻签署合约,并全盘接受合约内容,联军就立刻攻打北京。桂良和花沙纳只好屈服。27日,中英、法《天津条约》签订。

此时咸丰还未知前线发生的事情,仍然难以接受“公示入京”等条约,认为这将有损天朝上国的威严,让大清统治万民的理论基础崩塌。可就在他准备下旨要求坚决不同意公使入京时,中英、法《天津条约》摆在了他的案头,他知道什么都晚了,无奈的他签署了“依议”二字。

4.咸丰的不甘

愤怒的咸丰,将怒火发泄在了一代老臣耆英身上,将他下狱并令其自尽。而签订条约后,满腔怒火的咸丰总憋着一股劲儿,他认为战争的失败和谈判的失利,是由于叶名琛和耆英之辈造成的。他想为维护大清天朝上国的颜面做最后的努力。

由于天津谈判时间较短,修订税等问题还必须在上海进行下一步的谈判,咸丰帝要求谈判代表,向各国公使宣布以取消各国关税为谈判筹码,拒绝列强“公使入京”、“内陆游历”、“长江通商”等内容,并要求英法提前归还广州。

与此同时,咸丰派遣镶红旗汉军都统僧格抹沁前往天津,重建了天津大沽炮台,做好了防御准备。

虽然,10月27日,在桂良、花沙纳和何桂清等人一个月的劝说下,咸丰终于同意收回了全免关税的决定,但其他的要求仍然没有放弃。

END

在咸丰皇帝的坚持下,战争的后半场即将来临,圆明园这一万园之园也即将消失在英法联军的战火之中。本周的分享就到这里,下周我们详细分享签订《北京条约》的始末。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76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启发。终身学习,我们下周继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