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留住,教你“驻颜术”:内练“精气神...
把青春留住,教你“驻颜术”:内练“精气神”!#养生#
一、气功
保健气功,兼有静坐、打禅之功,辅以气息运行,是名副其实的“内部按摩”。双目微闭,肢体端然,摒除杂念,放松自我,以意念引领气息徐徐至丹田处,稍作停留,再缓缓呼出,如此循环往复。
丹田是蓄积元气,或说真气之地。随着年龄增长,元气渐衰,加之生活操劳,世俗侵袭,名利所累,欲望过多等,元气被不断蚕食,丝丝散去,我们也就渐渐衰老,器官功能下降,肤色暗淡无光,发质稀疏枯涩,皱纹爬上额角,反应呆板迟滞,步履蹒跚无力。这时,部分人又心生紧张和恐惧,哀叹青春易逝,岁月无情,忌惮人生苦短,行将不远,于是又加速了衰老的进程。还有的人心态失衡,为了“犒劳”或“纪念”自己的青春,要么变得平庸而碌碌无为,要么放逐自我而及时行乐,突然改变了节奏和负荷的人生,会让肌体和健康陷入更大的麻烦。
练功入静,可以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内在,也就是进入“自我对话”。空灵虚无,神思邈邈,皮肤微热,经络畅通,偶有无欲无念、飘飘欲仙的无我的巅峰体验。那时,微循环畅通自不必说(微循环有利于头发、皮肤的保养,可以将血液营养运输到四肢末端,避免手脚厥冷),还会有纷至沓来的新颖碎思,也能感受到经络阻滞被疏通的畅快(中医认为,很多慢性病就是由于寒邪入侵,导致体内诸多淤积、阻塞)。收功之后,也会有步履轻盈,神清目明之态。
人体之精微复杂,非西医和分析所能道尽。各个系统的“完美”合作,共生出“活性”的思维和语言。所以我认为,人才是自然和人文的最和谐统一体。正因为其精微,所以难以分析和描述,只能体验和感悟。就此而言,人对于人而言,永远是一个难解之谜。练功、冥想,做“内省”之法,行感悟之实。
二、学习#终身学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会让人永不满足,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小学生,道阻且长,学旅的尽头是什么样儿,充满了玄幻与神秘,令人神往而好奇。
学习带来思考,从而走向对真理和规律性的认识与明晰。亚里士多德曾说:吾更爱真理。人们的衰老、自残和轻生,很多时候与认知困惑和自我调节力不足有关,面对纷繁世事迷失了自我,错乱了行为。道家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我认为是建立在对本质规律性认识把握基础上的“以静制动”。
学习而至学理。学理是远离喧嚣与尘世纷繁的,是一个静思而纯粹的世界。静思有内敛心神之功,纯粹有平衡人性与物性关系之效,部分高人甚至能滋养出神性与仙气,常有超脱飘逸之态,离开世界时也是安然平和。#驻颜有术#
读书,丰盈了精神世界,是苦难和失意袭来时的“避风港”和缓冲器。物是为人服务的,可是很多时候,人却活成了物的奴隶。实物化成“虚无”,变成我们身体和精神的一部分,陶冶、氤氲、护佑,于是“虚无”也就具体化为年轻态。
三、德性
有教育哲学家呼吁:过一种德性的生活。人们普遍认为,道德是自律,是为了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具有公益性和利他性。实际上,德性还具有利己性,是个体的涵养和修行。
德性首推孝亲感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经常陪伴父母,谨记生命来于何处,不忘责任使命,因而会更加珍爱生命和健康。父母在,家就在,精神有了归依。父母关切的眼神和话语,是治疗失意打击痛苦的灵丹妙药。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放松自然,无拘无束。儿童婴儿,单纯可爱,代表着新生和希望,可以勾起我们对过去的怀想,往事悠悠,这时,我们就可以在心田里修篱种菊,岁月静好。
爱和尊重。爱和尊重是人的高级需要,也是高端素养,是人文主义的核心要素。心怀大爱,甚至有悲悯情怀,是远离戚戚然、患得患失、蝇营狗苟的,自然多了一份达观和坦荡。尊重他人,减少人际对立与紧张,获得几许真诚问候和祝福,生活和工作中自然处处是春天。
最后,愿你青春永驻,慢慢优雅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