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讲读(十) 上卷七虞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

注讲: 布谷指布谷鸟。提壶即鹈鹕(tí hú),是一种水鸟,善于游泳和捕鱼。毛锥是毛笔的别称,羽扇是用羽毛制作的扇子。天阙指天上的宫殿,皇都是皇帝所在的都城。

谢蝴蝶,郑鹧鸪(zhè gū)。蹈海对归湖。

注讲:谢蝴蝶指北宋诗人谢逸,他酷爱蝴蝶,曾写过300多首吟咏蝴蝶的诗词,人称“谢蝴蝶”。如其中一首:

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

郑鹧鸪指唐未著名诗人郑谷,他创作了一首咏物诗《鹧鸪》,构思精妙,非常传神,因此诗声名远播,人称“郑鹧鸪”。《鹧鸪》诗内容如下: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蹈海意思是跳海自杀。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出游到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赵国首都。赵国向魏国求救。

魏国虽然派出救兵,却又害怕强大的秦军,援军到了赵国境内驻兵不前。魏王又悄悄派出使者跑到赵国,劝赵王尊奉秦国为帝。赵国君臣犹豫不决。

鲁仲连听说此事,坚决反对奉秦为帝,与魏使激烈辩论,慷慨激昂地表示假如秦国征服各国称帝,他宁可跳到东海里淹死也决不做秦帝国的顺民。鲁仲连列举了奉秦为帝国的各种危害,最终说服各方。秦军听说此事后,自动后退五十里。这时魏国的援军也赶了过来,秦军便撤围离开了。这是《史记》中记载的“鲁连义不帝秦”的故事。

归湖意思是到湖边上去隐居。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协助勾践打败了吴国,报仇雪耻后担心心胸狭隘的勾践猜忌迫害功臣,毅然拒绝了勾践对他的封赏,辞去官职,跑到太湖边上隐居起来,靠经商为生。

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糜(mí)终创汉,莼羹(chún gēng)鲈脍(lúkuài)竟归吴。

注讲:花朵开得美鲜是因为得到了春雨的滋润,竹子显得瘦削是因为晚风吹起了竹叶。

麦饭豆糜是个成语,又作“麦饭豆羹”,比喻生活水平低下。东汉光武帝刘秀刚起兵时打了败仗被敌人包围,没有东西吃,部将冯异找到一些麦子和豆子,做成饭团和粥拿给刘秀吃。后来刘秀队伍不断壮大,最终建立了东汉。冯异因跟随刘秀屡建奇功,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中。

莼是一种水生植物,嫩茎和嫩叶可食用,称莼菜,吃起来滑嫩鲜美而且有保健作用,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莼羹即莼菜做的汤羹。鲈指鲈鱼,脍是切得很细的鱼或肉。鲈脍就是用鲈鱼制作的美味菜肴,同时也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一个典故。南朝刘义庆撰写的小说集《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讲的是西晋时江南吴县人张翰在齐王司马冏府中做官。正值“八王之乱”,张翰对一个老乡说:现在战祸不断,有点名气的都想着退隐。我本来就是山林中人,适应不了官场这一套,目前时局也让人绝望,看来要考虑一下今后该怎么办了。

又过了一年。一日,洛阳城里秋风瑟瑟,枯叶飘零,张翰思乡之情倍增。他想起家乡吴地的莼羹和鲈脍等美味佳肴,自言自语地说道:人生应当纵情适意,我怎么为了一点儿功名地位,跑到这千里之处,做了这么个受尽拘束的官儿,有多大意义呢?于是毫不犹豫到齐王那里辞了官,驱车千里回到家乡。

不久齐王司马䢛谋反被杀,他手下的人也纷纷受到牵连。张翰因辞官幸免,人们都称赞他有先见之明。从这个故事也演化出一个成语“莼羹鲈脍”,以美味比喻思念家乡渴望回归故里的心情。

琴调(diào)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gū)。

注讲:琴调指用琴弹奏的曲调,杨柳指杨柳树,月中指月光中,潜的意思是“悄悄地”。月光中站在杨柳树下,悄悄地倾听有人轻弹琴曲。

酒旗是买酒的店铺门口挂的布招牌,被风吹得斜向一边。杏花村泛指卖酒的地方。沽的意思是“买酒”。杏花村里酒旗飘摇,酒香四溢,大家都一同来买酒喝。

罗对绮(qǐ),茗(míng)对蔬。柏秀对松枯。

注讲:罗指稀疏轻软的丝织品,绮指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罗绮指华美的丝绸衣裳。茗泛指茶,蔬即菜蔬。秀的本义是谷物抽穗开花,引申为“精华”“灵秀”“美丽”“茂盛”。

柏树枝叶繁茂,松树却已枯萎。

中元对上巳(sì),返璧对还珠。

中元指中元节,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认为这一天地狱开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也是民间祭祖的日子。上巳即上巳节,指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为三月三日。这一天春和景明,熙风拂煦(xù),人们纷纷来到水边,洗濯(zhuó)污垢,祭祀祖先,宴饮嬉戏,这样的活动叫“休禊(xì)”,以禳(ráng)灾祛(qū)邪,祈福致祥。

返璧指成语“完璧归赵”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和氏璧,秦王提出拿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当时秦国强大,有并吞六国的心思。赵国如果不同意,就给了秦国攻打赵国的借口,如果同意,又担心被秦国欺骗,失去了和氏璧却得不到城池。

这时赵国的一个宦官头目对赵王说,他有一个门客叫蔺相如,有勇有谋,可以帮助赵王解决这个难题。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见了秦王,拿出和氏璧来给秦王看,秦王非常高兴,又让大臣、妃嫔和侍从们相互传看,却绝口不提城池的事。

蔺相如看出赵王并没有拿城池交换的诚意,就起身上前对秦王说道:大王,和氏璧虽然漂亮,但也有一点瑕疵,让我来指给您看。秦王不知是计,命人将璧交还蔺相如。蔺相如接了和氏璧,紧紧抱在怀里,后退几步靠在一根柱子上面。突然怒发冲冠,板起面孔对秦王说道:大王想得到这块和氏璧,拿十五座城池与赵国交换。赵国大臣们都认为秦国贪婪,拿空话哄骗,得了璧也不会给赵国城池。我觉得平民之间交往尚且讲究诚信相待,何况是两个大国之间?所以力劝赵王借机与大王搞好关系。赵王非常虔诚慎重,专门斋戒五日,在朝堂上举办了很隆重的启送仪式,派我带着国书捧璧敬献大王。可是大王接受和氏璧却毫无礼节,相互传看如同儿戏。我看大王也无诚意拿十五座城池交换,所以取了回来。现在大王如果强逼我交出和氏璧,我就连头带璧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话拿眼睛斜瞄柱子,好像就要往上撞的样子。

秦王大惊,赶忙好言劝阻,一边叫人拿来地图,摊开放在蔺相如面前,指点着说要把哪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

蔺相如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大王也应该象赵王那样,斋戒五日,在朝堂上安设隆重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担心和氏璧被弄坏,只得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把蔺相如安置在宾馆里面暂时住下。

蔺相如估计秦国最终也不会给赵国十五座城池,就让随从化妆成老百姓,带着和氏璧悄悄返回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朝堂上设置了隆重的仪仗,重新接见蔺相如过来献璧。

蔺相如又来到秦王朝堂,对秦王说:对不起,我已经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秦王一听,脸色骤变,正要发作,又听蔺相如说道:大王别怪。现在秦国强大,赵国弱小,赵国把和氏璧给了您,能不能得到十五座城池,我实在不能放心。请大王先将十五座城池划给赵国,赵国绝不敢不把和氏璧给大王送来。

这时朝堂上议论纷纷,秦王手下一些侍臣感觉受了愚弄,吵嚷着要把蔺相如抓起来处治。

只见蔺相如泰然自若,面不改色。秦王跌坐在位子上,他没有想到蔺相如会来这一手,心中寻思:现在就是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让秦国陷于不义,又断绝了秦赵两国交往。即使出兵征讨赵国,赵国已经有了准备,恐怕也难以占到便宜。于是摆摆手止住大家议论,分附接见礼仪照常进行,最后恭恭敬敬送蔺相如回了赵国。

现在,人们常用“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它原来的主人。

还珠指成语“合浦还珠”的典故。东汉时广东广西沿海一带称“合浦”,盛产珍珠。这里出产的珍珠又大又圆,色泽纯正,称“合浦珠”。当地百姓以采珠为生,生活富足。一些官吏贪脏腐败,乘机巧立名目,盘剥珠民,甚至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强迫百姓狂捞滥采。结果当地珠蚌越来越少,都跑到临近的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区)了。后来,朝廷派了一个叫孟尝的人到合浦当太守。孟尝为官清廉,爱惜百姓,废除了那些不合理的盘剥政策,又下令禁止乱捕滥采,保护珠蚌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大量繁衍起来,合浦地区恢复了盛产珍珠。成语“合浦还珠”或“合浦珠还”,意思就是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者人去而复还。

由这两个典故组合而成的“还珠返璧”也是成语,比喻宝物失而复得。

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xī)角带,绿鬓象牙梳。

云梦泽是湖北省江汉平原上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在长江北岸。先秦时期有方圆千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战国时这里归属楚国,是楚王打猎消遣的地方。《战国策 楚策》记载: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蜺(ní),兕(sì)虎之嗥(háo)声若雷霆。说明楚王打猎的“云梦”不仅指云梦泽,还包括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云梦泽是其中一部分。后来因长江、汉江带来的泥沙沉积,云梦泽范围不断缩小,小湖逐渐淤平,消褪为互不相连的几大湖泊,如洪泽湖、东湖。因陆地增加,水土肥腴,逐渐人烟繁盛。西汉时此地设置华容县。东汉末年,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道路泥泞难行,差一点就在这里全军覆没。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水域辽阔,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名叫洞庭山,现在叫君山,湖名由此而来。古代也曾被称为“云梦”,“云梦泽”。梦在古楚国方言中就是“湖泽”的意思,与“漭”相通,说明水面漭漭沧沧,广阔无垠。洞庭湖现在仍是国内第二大淡水湖。

玉烛是对烛的美称,也表示四时之气和畅,用来形容太平盛世。冰壶指盛冰的玉壶,比喻人的品性纯洁。苍头指上了年纪的男子,头发花白,所以称“苍头”。犀角带是指用犀牛角装饰的腰带,具有一定官职品级的人才能佩带。绿鬓指年轻貌美的女子,鬓发黑亮浓密,称“绿鬓”。象牙梳就是用象牙做的梳子,也是使用者地位的象征。

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luán)影不孤。

注讲:松阴指松林中隐蔽之处,一声鹤鸣,引来其他同类鸣叫回应。这句话出自《周易 中孚》的卦辞“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比喻有才能有道德的隐士虽然不张扬外露,但有很多人受其影响,与其灵犀相通。成语“鹤鸣之士”就是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青鸾是传说中的神鸟,西王母的信使。文学作品中常以“青鸾”指代传信的使者。如宋词中有“赖有青鸾,不必凭鱼雁”,清纳兰词中有“青鸾杳,碧天云海音绝”之句。另外,“青鸾”还有“镜子”或“镜中影像”的意思。如古诗中有“妆台尘暗青鸾掩,宫树月明黄鸟啼”,“侍儿扶傍妆台,懒把青鸾高照”“ 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之类的句子。这个用法源自南朝志怪小说《异苑》,书中记载古代西域有一个小国叫“罽宾(jì bīn)”,国王在山里得到一只青鸾,养了三年从来不鸣叫。国王夫人说:听说它见了同类就会鸣叫,何不拿镜子来放在它面前试试。国王就命人拿来一面镜子。青鸾看见镜子中的影像,果然高声悲鸣,振翅奋飞,朝着影像直扑过去,却一下子撞死在镜子上。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镜里孤鸾”,用来比喻失去伴侣的痛苦及夫妇离别的悲哀。

竹户半开,对牖(yǒu)不知人在否?柴门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注讲:户指“门户”,牖指“墙壁上开的窗口”。竹门半开半闭,对着窗户朝里探望,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人在?柴门紧紧地关着,车辆停在外面,不知道还有没有客人来住店。

宾对主,婢(bì)对奴。宝鸭对金凫(fú)。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

注讲: 宾指客人,婢指丫环,奴婢。金凫即野鸭。这里宝鸭、金凫都是做成鸭形的焚香器具。

堂指厅堂、客厅,室指内室。古代建筑,前为厅堂,后为内室。升堂就是走上厅堂,也用来比喻学习已经入门。《论语》中孔子评价子由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子路学习上已经入门,但还没有太深造诣。成语“升堂入室”或“登堂入室”用来比喻学习所达到的境地,现在也用来赞扬别人学问或技能造诣高深。

鼓瑟即弹奏琴瑟。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射到壶里,投入多者胜,少者受罚按约定杯数饮酒。

觇(chān)合璧,颂联珠。提瓮对当垆(dāng lú)。

注讲:觇的意思是观测、察看,颂即赞颂。合璧指日月合璧,是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或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一种天象,天空中可以同时看到太阳和月亮。联珠指“五星联珠”,也是一种天象,是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五大行星运行到距离接近,在天空中自西向东一字排开时,在地球上仰望如同一串美丽的珠子。

古人认为,日月合璧、五星联珠都象征着吉祥,寓意天下太平,国运昌盛。古代帝王登基、立储或其他重大国事活动都选择在这样的日子举行。

提瓮是一个典故,讲的是西汉末年名臣鲍宣的妻子少君的故事。鲍宣小时候家里贫穷,但为人正直朴实。他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很喜欢他。

长大后少君父亲作主把少君嫁给了他,陪嫁的礼物非常丰盛。鲍宣见了却很不高兴,对新娘少君说:你习惯了富裕生活,而我家境贫寒。这样的厚礼我不敢承受,也不希望过那种豪华侈靡的生活。少君回答:你说得对。我父亲就是看中了你的人品才让我嫁给你。我也乐意做你的妻子,你的意见我都能接受。

鲍宣听了很高兴地说:你能这样,真没让我失望啊!

于是少君就把华丽的衣服饰物全部收藏起来,换上粗布短衣,又带了几件平时穿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全部装在一辆小推车上。少君在前面拉着,鲍宣在后面推,就这样来到鲍宣的家乡。

拜见了公婆,少君立马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公婆见儿媳妇是大家闺秀,又如此美貌贤慧,又惊又喜。

少君日常孝敬公婆、友爱姑侄,做媳妇的礼节奉行得非常到位,乡亲们提起来都交口称赞。鲍宣学识渊博、品行高洁,又有贤妻相助,先被举荐为孝廉,后来从郎官做到豫州牧、谏大夫、司隶校尉,成为朝廷大员。

当垆是当街卖酒的意思。“垆”是酒店里摆放酒瓮的土台子。“当垆卖酒”这个典故,是关于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的故事。

司马相如祖籍成都,为人风流俊逸,文采好,善弹琴,声名远播。当时四川临邛(qióng)有一个大富豪叫卓王孙,卓文君就是他的女儿,不但长相漂亮,还擅长音律。

一次卓王孙慕名请司马相如赴宴。司马相如听说他女儿新婚不久刚死了丈夫,正住在娘家休养,有意相见一面,便欣然应允。席间宾主宴饮甚欢。为助酒兴,大家要求司马相如弹奏一曲。

司马相如为表达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倾心弹奏了一曲《凤求凰》。

此时卓文君早已躲在屏风后面偷看了半天。她也早就知道司马相如是个人才,如今一见,真是风流俊雅,卓尔不群。

司马相如琴技高超,一曲弹罢,举座喝彩。卓文君更是听出了司马相如的琴外之意,禁不住耳热心跳,含羞出来敬酒,两人一见钟情。

当天夜里,卓文君就趁人不注意,偷跑出来与司马相如携手私奔。

在古代,这可是败坏门楣的大事,直把卓王孙气得七窍生烟,不去找,也不管他们了。

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他们在成都住了一段时间,生活难以为继,于是想了一个主意。

两个人又返回临邛,在街上开了一家酒店。司马相如负责进货,卓文君当街卖酒。

卓文君本是豪门千金,原来在家侍候她的奴婢也有十几人,从来没有干过粗活重活,现在却做起街头叫卖的营生。

这事成了一个重大新闻,很快在当地传得尽人皆知。

卓王孙又心痛又恼羞,老脸臊得没处搁,赶快派人带着一大笔金银财物给他俩送去,叫他俩赶快离开临邛。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达到了目的,就把酒店盘给别人,带着财物回成都去,购买了田产房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提壶和当垆虽然讲的都是富家女嫁给寒门子弟后,抛弃原来的身份甘愿从事贫贱之事的故事,但二者的目的和境界却有天壤之别。

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

注讲:抬头看去,红日近在眼前;极目遥望,远处白云孤飞。

这两句各是一个典故。上一句说的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司马绍,自幼聪明,非同常人。一次国都建康(今南京)从长安(今西安)来了一个使者,拜见晋元帝时,晋元帝正把儿子司马绍抱在腿上玩耍。听到使者说是从长安过来的,就逗着问儿子:“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离我们远啊?”

司马绍回答:“当然是太阳远,长安近。经常有人从长安来,从来没有听说谁从太阳那边过来,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元帝听了非常惊异,觉得这个小孩子不一般。

第二天在朝堂上宴会群臣,元帝为卖弄儿子聪明,又拿这个话问司马绍。司马绍却回答:“太阳近”。元帝听了很不高兴,脸色一变说道:“昨天怎么说的?今天怎么变了?”

司马绍不紧不慢地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元帝先是一愣,进而转怒为喜。群臣中也有明白过来的,交口称赞这真是个奇童。原来,司马绍头一天说的“日远”,指的是太阳。第二天又说的“日近”,指的却是身为皇帝的父亲。晋元帝更加喜爱这个儿子,后来就把帝位传给了他,就是晋明帝。

下一句说的是唐朝武周时期的宰相狄仁杰,他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大同)做官时,时常思念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的父母,就带着人爬到太行山上,遥望着河阳方向对随从们说:“你们看,远处的那片白云下面,就是我的父母所在的地方。”他深情地凝望着那片白云,久久地伫立着,令跟随的人都非常感动。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白云孤飞”,用来表达客居他乡,思念父母的心情。

歆(xīn)向秘书窥二酉(yǒu),机云芳誉动三吴。

注讲:歆向指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刘向是汉高祖刘邦后代玄孙,曾奉命整理校订皇室秘藏的书籍,撰写书籍分类目录《别录》一部,是中国目录学的鼻祖。此外,他还编订了《楚辞》《战国策》《列女传》等先秦书籍,并与儿子刘歆合作编订《山海经》。刘歆在几何学上也有成就非凡,计算出圆周率为3.15471。

这里的“秘书”是秘藏书籍之意。二酉指湖南省沅(yuán)陵县西北的大酉山和小酉山。传说秦朝时有人曾在这里读书,在山中留下上千卷书。窥二酉的意思就是看了很多秘藏的书籍。

机云指西晋文学家、诗人陆机、陆云兄弟两个,是三国时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兄弟二人自幼聪明,长大后才华超群,文章冠世,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今南京)之英”,声名传遍江南大地。“三吴”泛指江南吴地。陆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潘岳同为西晋诗坛代表人物,在诗文创作方面同样才华横溢,世称“潘江陆海”。后来,陆机、陆云兄弟二人从南京来到洛阳,因文才盖世,倾动一时,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誉。“三张”指当时洛阳城内文名隆盛的张载、张协、张亢三人。陆机在“八王之乱”中因小人构陷被杀,夷灭三族,弟弟陆云也受到牵连被害。

祖饯(jiàn)三杯,老去常斟(zhēn)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

注讲:祖饯是古代一种隆重的饯行仪式,在路上设宴祭祀路神,为人送行。“花下酒”出自唐诗“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羡君花下酒,蝴蝶梦中飞。”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迈返乡,喝罢朋友送行的三杯酒,今后只能在偏避的乡间花丛里独自饮酒,回味昔日的友情了。

后面一句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意思是在乡下开垦几亩荒田,每天早上迎着太阳出去打理庄稼清除杂草,傍晚在月光中独自扛着锄头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一种清冷孤寂的晚年归隐生活。

君对父,魏对吴。北岳对西湖。菜蔬对茶饭,苣(jù)笋(sǔn)对菖蒲(chāng pú)。

注讲:君指国君,父指家父。魏指曹魏,吴指东吴。北岳恒山对杭州西湖。苣指莴苣(wō jù),根茎可食用,又称青笋、笋菜。菖蒲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灵草,用于防疫驱邪,也有观赏、药用价值。

梅花数,竹叶符。廷议对山呼。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

注讲:梅花数又称梅花术数,是北宋理学家、诗人邵雍创造的一种占卜方法,任取一字,通过计算笔划得卦,附会人事,预断吉凶。

竹叶符又称竹使符,以五支竹箭并排刻字制成。汉代作为信符,一部分留在京师朝中,一部分授予郡国守相,互通信使时作为凭证。

廷议指在朝廷上商议事情,结果须上奏皇帝。山呼也作“嵩呼”,是古代臣民向皇帝表达祝颂的一种礼节,三跪地,三叩首,三呼万岁。

两都指东汉时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东汉建立后定都洛阳,关中旧臣们怀念西汉都城长安的繁华富庶,想要迁都到长安去,朝野议论纷纷。班固作《两都赋》分析了长安和洛阳两地的优劣,从时代变迁和礼法角度驳斥了迁都想法的错误。《两都赋》由《西都赋》和《东都赋》两部分构成,各自成篇又浑然一体,内容繁杂,结构明晰,后世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均受其影响。

八阵是古代打仗时陈兵布阵的方法,有八种变化。相传由三国时诸葛亮推演创设,称八阵图。

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póu)青柏(bǎi)墓前枯。

注讲:田庆是西汉时京都长安人氏,弟兄三个,父母过世后商量分家。老宅院里长着一丛紫荆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栽种的,一直枝繁叶茂。兄弟三人分家时,商量着把紫荆树也分为三份,兄弟三个每人一份。紫荆树好像有预感似的,突然枝叶枯萎,纷纷败落。兄弟三人看见后心有所感,便决定不再分家,于是紫荆树又繁茂起来。

王裒是西晋初年人,有高风亮节,为人刚直不阿。祖父、父亲在魏末晋初都是社会上有名望的人。父亲王仪曾经在司马昭军中做参谋长,一次战役进展不顺利,司马昭开会问大家:“最近的事,该由谁来承担责任?”王仪就说:“罪责主要在元帅身上。”司马昭闻言勃然大怒,咆哮着说道:“胡说!你这是往我身上推卸责任。”不由分说,喊武士把王仪推出去斩首。

后来,司马氏篡夺了曹魏天下建立西晋,王裒因为杀父之仇不愿出来做官,朝廷多次征召都不答应,隐居起来以教书为生。

他常到父亲墓前祭奠,抱着墓前的柏树悲哀痛哭。泪水洒在树身上,柏树也似乎受到感染不忍偷生,青翠的柏叶渐渐枯萎,最后整棵树都死掉了。

出塞中郎,羝(dī)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

注讲:前一句讲苏武,他在汉武帝时任中郎,奉命出使匈奴,所以说“出塞中郎”。羝即公羊。匈奴人扣留了苏武,让他在边境上放羊,并告诉他什么时候公羊下奶了就放他回去。苏武在匈奴放了十九年羊,直到汉昭帝时汉匈关系缓解才回到汉室。

后一句讲战国时燕国太子丹曾经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非常傲慢,他整日郁郁寡欢。一次勉强鼓起勇气对秦王说想回到燕国首都去。秦王轻蔑地对他说:“想回去?好啊。等到乌白头、马生角吧。”意思是乌鸦白了头、马儿长出角就让他回去。此后“马生角”演化为成语,与“羝有乳”“乌白头”都表示不可能的事情。

(0)

相关推荐

  • 语文老师为何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大

    完璧归赵的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余年,在教科书中,蔺相如一往无前的气势令人折服,尽管敌强我弱,可他还是为国家争取到了利益.不过,为何老师从来不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其实,不是老师不想说,而是不 ...

  • 司马光评蔺相如完璧归赵:失败的外交事件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名臣,关于他的典故流传下来的就有三个,而且都是非常有名的,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将相和".蔺相如不 ...

  • 司马光评“完璧归赵”:一次失败的外交,哪有这样为国君办差的?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太史公看来,蔺相如索回和氏璧乃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除了他以外,试问又有何人敢当面与秦 ...

  • 笠翁对韵讲读(五)上卷 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注讲:晨.午.夏.冬.下饷.高舂.青春.白昼都指的是时间.饷的本意是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引申有吃饭.进餐.招待.赠送等义.古人一天早晚吃两顿饭, ...

  • 笠翁对韵讲读(六)上卷 三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gāng).朱漆槛(jiàn),碧纱窗.舞调对歌腔. 注讲:釭是古时候的一种灯具,灯体装燃油,灯口有芯.银釭就是银灯,所以与"宝烛&quo ...

  • 笠翁对韵讲读(七)上卷 四 支

    泉对石,干(gàn)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xiè),鹦鹉对鸬鹚(lú cí). 注讲:盛唐诗人王维的<山居秋冥>中,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那时他已 ...

  • 笠翁对韵讲读(八)上卷 五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cān)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fēi). 注讲:贤的意思是有高超的德行和才能,或者指有高超德行才能的人.圣的意思是有最崇高的德行和智慧.贤者和圣人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有很大 ...

  • 笠翁对韵讲读(九)上卷六鱼

    羹(gēng)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jū).鸡冠对凤尾,芍药(sháo yào)对芙蕖(fú qú). 注讲:羹指糊状或带浓汁的食物,称汤羹.短袖指轻便的衣服,短衣.裾是衣服的后襟,长裾就是大衣. ...

  • 笠翁对韵讲读(十一) 上卷八齐

    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旄(mào)倪(ní). 注讲:塞北指长城以北,又称"塞外".关西指涵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历史上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各省称"关东 ...

  • 笠翁对韵讲读(一)《笠翁对韵》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笠翁对韵>是一部指导训练文字对仗.押韵和词语组织,从而使学生增强语感,提高写诗作文能力的启蒙读物. "笠翁"是作者的"号". 古人有名.有字还有号 ...

  • 笠翁对韵讲读(二)读诵《笠翁对韵》有哪些好处

    知道了这是怎样一部书,接下来说说为什么要学习它.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好处: 一是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现代人一般不需要吟诗作对,但写一段话.写一篇文章总是必须的.学生答题.作文都是写作,写毕业论文也是 ...

  • 笠翁对韵讲读(三)如何轻松学读《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怎么读好?关键在于两点,一是"铺路打虎",二是学会"玩读",不要有任何压力. 先说"铺路打虎".前面说过,书中有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