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陆黄生:《换一个角度看巴黎---续》

【总第026002期】


巴黎乱象
巴黎的美是有目共睹的。徐志摩曾说过,“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赞美巴黎是多余的,正如赞美天堂是多余的”一样。
事物总有两面性,有阳也有因阴,有美也有丑。海明威说,“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盛宴过后,必定会有杯盘狼藉、满地污渍的时候。你在巴黎,请不要大惊小怪,什么稀奇古怪事都可能出现。什么国际论坛、体育赛事、批骂政要、罢工游行、裸体游行、同性恋游行、无国籍者集会、性工作者集会,以及大大小小的展示会、博览会、庆典会,可谓不一而足,可能天天都有,都是寻常之事。见怪不怪,总统可以没有第一夫人,但可能有不断变换的第一女友。
如果说,上述这些在西方自由的国度里还属正常的话。那么,偷盗行窃,这个古老的职业,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巴黎,不但没有消失,甚至不比其他地方少,偷盗失窃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天天见诸报端。作者在巴黎短暂的旅行中,亲眼所见美丽巴黎中不美丽的一面,四处都有无家可归者的宿营地,亲身遭遇过被“骗乞窃”的经历。
作为大都市的巴黎,出现街头卖艺、街头行乞当属正常,但行骗、抢劫就不属于正当职业了。广场、街边、地铁站常有卖艺者,或个体或群体,卖唱卖艺,乐着以艺换钱,或者行乞出卖时间、尊严,换些零钱、面包钱。地铁中,也有来回行乞要饭者。街巷中的行乞者与国内迥然有别,他们要么席地而坐,闭目养神,要么携狗带喝的静心阅读。神清气定,实属老到专业,非一般人之所为。
协和广场的摩天轮下,常有一群人提供露天推拿服务,和国内云南等地类似,成为街头一景,参与尝试者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公共场所,游人多的地方,还有装聋作哑的骗子,以某种慈善为由头行骗。笔者在巴黎圣母院旁,遇到一个女孩,手持一个本子,以聋哑人社团名义,募集骗钱,她叫我在本子上写了名字,我同意给她10欧元,当我掏出20欧元时,她拿了就走,说就让我捐20欧元。后来又在巴黎其他地方,多次遇到类似的行骗行为,多以残疾为噱头。孟马特高地有许多流动商贩,强卖小商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另外,巴黎的偷窃扒者,特别多。我们每天上街,在地铁站、地铁上几乎都会遇到偷盗,背包多次被拉开。其中一次,有几个中学生模样的人围住我,趁着人多,使命挤我,有的还不时向我打招呼做鬼脸,有的用包挡住我的视线。我的包已经被拉开,正当他们动手拿我的相机和钱包的时候。一位法国大妈提醒了我,并训斥了这些年轻人,才逃过那一劫。还有一次,我老婆背包被几个人拉开,出地热是那伙人还在尾随,伸手行窃,所幸我发现的早,得以幸免。另外,我儿子在法国留学期间,钱物也多次失窃。更可恨的是,我小孩和他三位同学在郊外94省合租了一处独栋房,从宜家购置的家具电器,申请了网络。其中2个同学已入住几天,大家准备搬进去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谁知还没有等大家聚齐,就被人入室洗劫一空了。后花园的铁丝网被人剪开,门锁被撬,行李、电器悉数都被搬走了。
另外,我们在巴黎借住小孩同学的巴黎市政厅附近公寓,在我们回国不久,也被入室洗劫,损失可不小。电脑、服饰、化妆品、小家电、箱包,全给搬走了。街头巷尾、车站码头,抢劫财物者,也不在少数。据小孩讲,他的同学几乎都有在街上被抢过包、笔记本电脑、手机的经历。偷盗抢横行的巴黎,无疑对所有人都是一场场梦魇。后来听说,入室抢劫者、团伙作案的年轻人多为外来族裔,已成为巴黎的一大公害。目前,政府对此损害巴黎形象的行为,也是头疼无比,苦无良策。
美国人曾公开地说,巴黎人给大家宠坏的。此话一点都不假。全世界都趋之若鹜地一口一个“巴黎香水”,“巴黎时尚”。香水、时尚,有那么重要吗?!国人购买香水都是装满了购物篮,一小瓶几十上百欧元,大多不懂香型功用,送人多数也用来喷洒厕所。辛苦挣来的钱,轻而易举就落入洋人的腰包。典型的穷帮富,买的高兴,卖的更高兴。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经典款的名牌箱包,几乎都是不变的色彩,相似的图案设计,凭着所谓的名牌,卖着天价,还限量供应。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更欺负人的事,居然有企图多买而被拒之门外的顾客、在街上眼巴巴地央求过路客,替他们进去再买几个,笔者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代为别人买过LV箱包,柜台前挤满排队交钱的顾客,大多是乡音未改、面孔熟悉、豪气满天的祖国同胞。
(全文完)



后  记
法国的历史文化,不仅滋养着法国的人们,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人民。巴黎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笔者对其有着崇高的向往,所以时常关注它,“换一个角度看巴黎”,就是笔者多年持续关注的结果,也是亲朋多年鼓励的结果。
三度巴黎之行,尽管在客观上受知识背景、视野感知、喜爱偏好、行程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但主观上,还是尽力做到“登高、触底、探边、照相”之目的。登蒙马特高地、登埃菲尔铁塔、登新老凯旋门,谓之曰“登高”。“登高”观夫巴黎胜状,但见脚下:塞纳河水穿城而过,宛如绫罗玉带;楼宇宫殿,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波云诡谲,气象万千。乘地铁、游下水道博物馆、看地下墓穴,三者皆在地下,谓之曰“触底且有深度”之游。巴黎地铁密密麻麻,乘坐出行很是方便;参观全球唯一的下水道博物馆,让人耳目一新;探访深藏于巴黎深处的地下墓穴,如同出入阴阳两界一般,窄窄的坑道,阴冷潮湿,稍宽处堆成墙一般的人体骨骼,阴森可怖,呼吸紧张,毛发悚然,说它是幽灵出没或灵魂出窍的地方,一点也不为过。怪不得参观须知上,警告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毛病者、心脏心智不健全者、腿脚不便者以及胆小惧恐者,不宜入内参观。
逛过巴黎老城区的边界——拉德芳斯,且登楼观景,又去过郊外的凡尔赛,美其名曰“探边”。照相就用不着更多的解释了,相机随身,随时拍照,逢景必照。尽管与摄影有别,达不到摄影的效果,但还是积累了第一手图片资料,帮助了记忆,也丰富了自身的感官认识。
除了自身采集的影像资料外,过往已学的知识、零星涉猎阅读的相关图书资料、浏览相关官方网站汲取的养料以及一些阅读旅人的公开博文、游记,都给本书以诸多的营养。同时,分享了儿子陆闽及他的同学留学经历及他们对巴黎的认识与体会,也是本书部分篇幅的重要资讯来源。
为此,借巴黎游记成册之机,向本人提供帮助的所有新老朋友,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特别感谢金春雷参赞,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



【作者简介】陆黄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油气储量评估师,SPE会员,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1983年7月,毕业武汉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后又在测井专业、地质构造专业深造,先后取得测井硕士学位和构造地质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储量评估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有较强的能力,对石油测井的地质应用、工程应用有较深入研究。在非洲加蓬担任石油勘探项目经理长达5年。业余时间,喜欢旅游,交友、写游记。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华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