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春节不能回家,心态要崩?先看完这些...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不知道你有没有出现过这些情况?
一直担心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即使做了核酸检测为阴性,仍然不放心;
每天都感觉心情不好,提不起精神,即使一天什么都不做,也觉得很累;
反复、持续地受到负面信息的刺激,对疫情产生麻木、松懈的心态;
……
尤其是冬季以来,疫情又出现了局部的反弹,大家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包括健康焦虑、过度清洁、疑病等问题。
那么,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今天就来说说。
疫情反弹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疑心重
担心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严重不符,常常会把正常的生理现象或异常感觉当作疾病来进行解释,反复就医和反复检查也难以消除这种怀疑。
随着怀疑程度的加重,会逐渐导致工作、学习和生活功能下降,长期持续则可能发展为“疑病症”,属于躯体障碍的一种。
抑郁情绪或抑郁状态
受疫情反弹的后续影响,有些人不得不上在家办公、上网课等等,他们可能会因为工作业绩、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这种状态在未能复工、复学的群体中比较常见。
具体包括情绪低落、精力疲乏、注意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如果此类症状严重,也可能会逐步发展为抑郁症。
所以,一旦出现此类感受,且持续长时间没有改善,那么请及时就医,或者拨打当地心理热线求助。
麻木、松懈的心态
由于防疫、抗疫已成常态,战线拉得较长,也有一些民众在面对疫情反弹时会表现出习以为常的心态。
在这种心态的主导下,人们很容易出现松懈的行为,则有可能会加重疫情的反弹。
另外,也要格外注意,时刻提醒自己做好防护,积极参与到全民抗疫的战斗中来。
春节不能回家,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
春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全国就地过节的民众不在少数。
如果因为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而感到沮丧、失望,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从心态和行为上调节。
在心态和认知上,要对就地过年予以理解
因为返程中与人员的接触会间接地给家人带来风险,尤其是老人。所以,这是不得不做出的防疫办法。
而且,国家新冠疫苗正在逐步接种,疫情防控形势也会好转,相信抗疫的胜利就要接近了!
在行动上,即使是就地过年也要减少人员聚集
难得有一段独处的时光,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一些技艺或者培养好习惯,如烹饪、健身、读书、写作等等。
通过网络、视频时刻跟家人保持联系、维持亲情,一起期待着见面的那一天!
长时间居家产生烦躁情绪,怎么办?
居家学习模式可能会给学龄青少年、儿童带来烦躁、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
面对这些情绪,最重要的首先是不要自责、否认。家长也不要因为孩子的状态不好就加以责备。
接下来告诉大家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
1、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知道这种情绪的来源。
例如,一些同学会因为难以静下心来学习而焦躁,或者是因为无法坚持学习计划而对未来的成绩感到焦虑,又或者是因为在家不能自律,过长时间玩游戏而感到自责、愧疚。
2、尝试接纳这些情绪,看到它的价值,因为它可以提醒自己做出改变。
3、通过行动来调节。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问题。这时,你就不再因为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好事”、“达不到要求”而自责。同时,从小事做起,逐步增强对自己的“掌控感”和“效能感”来开启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好,第一反应就是责备、讽刺、训斥的话,通常只会加重他们的负面情绪,并不会真正有效地帮助到孩子,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分析情绪的来源。
如果孩子们在家的状态实在很差,也不需要过度勉强。可以多做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比如包饺子、做游戏、打牌等,做到有效、高质量的陪伴,转换心情。
总是觉得自己消毒不彻底,怎么办?
对于一线医务工作者来说,因为是高风险暴露人群,有这样的担心是正常的。
接纳自己的情绪,但要注意这种思维和相对应的行为的“度”。
比如,如果部分医务工作者的这种担心、焦虑的想法已经使他们产生了一些严重的、不必要的清洁行为。
每5分钟就要用酒精消一次毒;不与其他人进行必要的接触;即使已经在做别的事情,还是忍不住的去回想之前消毒和洗手的行为;……
且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个体的痛苦感受,想要停止却不能阻断,并达到较高的严重程度和较长的持续时间。那么,可能需要去心理专科就医求助,检查是否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建议一线的医务人员做好以下几点:
1、定期做好体温和核酸检测,如有不适,就要及时就医求助;
2、注意劳逸结合,医院也做好关键岗位轮休;
3、多做一些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听音乐、简单的锻炼等,这样担心、焦虑也会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