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见过
上次读书会上,有位师兄说到:余华让他儿子把读过的经典踩在脚下。余华的作法太傲娇了啊,我是不提倡的——就是余华本人,也没有这个资格,他就是太不自信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必要这样刻意,多少有点仇富心理——跑题。
余华的用意非常明确:不要让儿子对经典产生盲目崇拜,产生迷信。这也确实是阅读经典中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小读者——大人们都说好的东西,他未必敢说不好,人云亦云就失了阅读的本意,真不如把经典踩在脚下。
正在读的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不经意间解开了我这股迷惑。前两天读到木心说《红楼梦》,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评点解读《红楼梦》的书那可比《红楼梦》本身多多了。我一直受不了的就是那些“考据派”,说是“那时”的官制如何,家族如何——我是一直也没敢说啊,那么多人在研究的东西怎么会不是真的?可是,大家只要定神一看,《红楼梦》是一个“架空”背景类的作品,与现在许多网络剧的设定是一样一样的:就比如《庆余年》吧:人物,背景并不存在于“真的”哪里,那还有什么“那时”“那里”!不管你们愿不愿意信,反正宝玉不梳清朝人的大辫子。这个看法,也是木心的看法,应该也有别人这样看。剥掉一层迷信吧?舒服很多吧?还有别的关于《红楼梦》的迷信,就不展开了。
想不产生类似的迷信有什么办法呢?踩人家的书?太小家子气了,真踩脏了,也躲不过老婆一顿骂。又是木心给了答案:就是要增加“常识”。他不要求他的学生们真的精通文学,他要的是大家听到什么的时候不至因陌生而无法思考——这就是常识的价值。
通俗点说就是:要吃过,见过。终于扣题了:要想不迷信,就是要读的多,懂的多,也就能自由褒贬了。
一个穷人骂慈禧奢侈——那个老妖婆!天天吃饺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