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诗病举隅(4):挤韵和撞韵

诗中的韵脚就如大楼的基石,基石不稳固,楼便容易倾覆。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场遣兵,没有规则用韵,就不叫近体诗了。
       这次我们将“挤韵”“撞韵”一起来讲,因为他们都是一个音律系统,往往他们会同时出现在一首诗词里。首先,我们要分别弄清“挤韵”“撞韵”基本概念。
       什么叫“挤韵”?如果一首律绝句中出现与韵脚相同的字,就叫 “挤韵”。“挤韵”也称犯韵、冒韵。譬如王驾《古意》: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这首《古意》以寄衣起兴,首句“夫戍边关妾在吴”突出了夫妻天涯暌隔之感,次句“西风吹妾妾忧夫”则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之情,转句通过“一行”与“千行”的强烈对比,极言纸短情长。结句用试问语,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心中的焦虑,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心。全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毛诗序》)便是如此。此外,全诗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和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字字情深,句句意重。使人共鸣。此诗只首句犯挤韵。“夫”与“吴”皆在七虞韵部,二者相挤。若破此法,只需将末句中的“君”字借来即可。更为“君戍边关妾在吴”这样更能体现回环往复的艺术韵味。
       什么叫“撞韵”?就是白脚(不押韵的句,一般是指律绝奇数句)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近体诗,无论平、仄,只要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譬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本诗通过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诗风清丽而自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退之《早春》诗也。‘荷尽已无擎雨盖……’此子瞻《初冬》诗也。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黄叔灿《唐诗笺注》:“‘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最是’二句,言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胜于烟柳全盛时也。”此诗乃千古绝句,只不过第三句结尾“处”与韵脚“酥,无,都”同韵母,此处犯撞韵,甚为憾事。
       “挤韵”“撞韵”干扰了近体诗韵美效果,一般来讲,古诗可以出律,但不允许错韵。“挤韵”“撞韵”也是近体诗中的忌讳之一。但在《全唐诗》中,犯此两病者可以说,遍地都是,俯首可拾。譬如戴叔伦《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本诗所写之景是暮春之景,所写之情是怨别之情。首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次句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恰如“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三四句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和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全诗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只不过,第三句结尾“晚”与脚韵“漫、阑、寒”犯撞韵。未句“漫”与 “寒”韵脚犯挤韵。一首诗犯此两病者,在唐诗中也并不多见。
       关于“挤韵”“撞韵”理论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南朝梁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四声”是指“平、上、去、入”;“八病”是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关于“八病说”,为了初学者了解清楚,下面便分别述之:
       1.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音字,这就是平头。
       2.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如乐府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
       3.蜂腰。顾名思义蜂腰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五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4.鹤膝。五字句若首尾皆清音,中一字独浊,则两头细中间粗矣。如傅玄诗“徽音冠青云”,以清夹浊者是。 
       5.大韵。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
       6.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则是犯了小韵的毛病。
       7.旁纽。五言诗两句中,不能有相同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出现,如“长”“梁”同韵。
       8.正纽。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比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韵母相同,只调不同,这就是正纽的毛病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所讲的“挤韵”和“撞韵”。其实说“大韵”“小韵”和“旁纽”的翻版。
       将“四声八病”运用于诗歌创作,务求作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四声八病”这一声律要求是永明体产生的基础。它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四声八病的要求过于精密繁琐,给诗歌创作带来不少困难。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唐人作诗时没有接受这些观点,所以说,“挤韵”“撞韵”在《全唐诗》中遍地都是。不过,在诗词的创作中,如果能尽量避免“挤韵”“撞韵”,有益而无害,稍加注意即可。

(0)

相关推荐

  • 浅谈撞韵

     郭培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泰安市诗词学会会员.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岱岳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苑"微刊创始人.主编.有散文.新诗.旧体诗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 ...

  • 古代汉语讲座•(连载五)《唐诗的用韵》讲解 陈全喜

    唐诗的用韵 讲解  陈全喜 <诗经><楚辞>以后,诗歌的形式不断有新的发展.唐代律诗兴起以后,诗歌更有了严密的格律.不了解诗歌的形式格律,不能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也谈不上充分地 ...

  • 格律诗的押韵要不要遵循平水韵?写诗就离不...

    格律诗的押韵要不要遵循平水韵? 写诗就离不开用韵,一个现代人写格律诗到底要不要遵循平水韵?先请看我几年前写的一首诗<游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畔水潺湲,溪水清泠古镇喧. 曲径石桥连巷陌,飞甍 ...

  • 唐诗诗病举隅(22):换韵

    换韵,亦称"转韵".是诗歌隔若干句转换韵部的现象.换韵的目的是为了造成诗歌声韵的起伏跌宕和节奏的变化,具有强烈的音乐美.不过,律诗.绝句是不能换韵的,出现"换韵" ...

  • 唐诗诗病举隅(3):凑韵

    据<全唐诗话>所载:唐代景龙年间,朝中有位左武卫将军叫权龙褒,不懂声律,但喜 "赋诗",被人戏称为"权学士".曾作有一首<秋日咏怀>:& ...

  • 唐诗诗病举隅(2):重韵

    重韵,顾名思义,就是重复犯韵.也称之为复韵.是指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这是近体诗中的大忌.       关于重韵的情况,有些是诗人故意为之的.譬如杜甫<杜鹃>诗:"西川有 ...

  • 唐诗诗病举隅(1):出韵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合辙押韵是诗词歌赋有韵之文的基本特征.它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语音上的回环美,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 ...

  • 唐诗诗病举隅(33):偷懒

    在诗词创作中,诗人有时不免仓促,在遣词造句上,就会有"偷懒"的行为.只要诗人一"偷懒",读者是可以觉察的.譬如宋曾几<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

  • 唐诗诗病举隅(31):失替

    "失替"是指近体诗句中,在韵脚句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否则就是"失替&qu ...

  • 唐诗诗病举隅(30):联边

    何为"联边"?简而言之,联边就是一句诗中所有字都有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汉武帝刘彻的<柏梁诗>:"柱枅(jī)欂栌(bó lú)相枝持.枇杷橘栗桃李梅.&quo ...

  • 唐诗诗病举隅(29):逐奇

    诗词创作到了一定的层次,因为不屑重复前人词字.往往另辟蹊径,遣词造句,常用难字和僻字,希望探索出一条新路来,结果"逐奇而失正",陷入了另一个泥潭而不能自拔.刘勰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

  • 唐诗诗病举隅(28):乱叠

    近体诗讲究避开重字,但对于叠字而言,却是个例外.据网络大数据分析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者的有二百篇,比如雎鸠"关关"之声:桃花"灼灼"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