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表示:做皇帝,也压力山大,还不如做太上皇
“太上皇”,这个称呼听起来很拉风,但里面透露出的都是一种无奈。谁不喜欢权力?谁不喜欢大权在握?只有皇帝,才有这个资格。太上皇,虽然听上去是皇帝的老爹,比皇帝地位还崇高,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虚号而已,没有实权(正常情况下,要说特殊情况下,太监也有可能比皇帝权力大)。
历史上第一个当太上皇的是谁?你知道吗?
刘太公,也就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邦不是靠继承得的皇位,所以他当皇帝的时候,刘太公还没死,怎么办呢?就尊他为“太上皇”。
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太上皇,就是唐高祖李渊,不过他的太上皇当得就有些憋屈,他是迫于形势,才将权力下放给儿子李世民,不过总算是颐养天年。
太上皇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笔侠现在重点要讲的是南宋皇帝。
南宋的皇帝压力真的很大,他们甚至在这个位子上,干得都不想干了。
宋高宗赵构,因为惊吓过度导致失去了生育能力,晚年压力过大,提前禅位给了养子赵昚;
宋孝宗赵昚,同样因为北伐失败,事事不如意,加上奸臣当道,心力交瘁,最终也提前禅位给儿子赵惇;
宋光宗赵惇,连后宫干政都管不了,怎么管得了天下?后来也草草当了个太上皇。不过他这个太上皇当得,就有点儿耻辱,因为他连自己是怎么当的太上皇都不知道,儿子就已经“继位”了。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就是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禅位给宋光宗的时候是公元1189年,这一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乞颜部,称“乞颜汗”。
宋孝宗当年在立继承人的时候,就有点奇葩。他的长子早死,本该立正直仁惠的次子赵恺为太子,但他偏不按套路出牌,立了性格古怪,又有点惧内的三子赵惇为太子,理由是:赵惇和他类似——“英明神武”。从后来的情况看,赵惇确实和他类似,但不是英明神武,而是懦弱不堪。
当宋光宗要确立继承人的时候,宋孝宗又来插一脚(此时他是太上皇),他好像良心发现了,觉得对不起次子赵恺,于是又支持立赵恺的儿子赵抦为太子,由此闹得父子俩关系失和。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光宗有个悍妇,叫李凤娘。
李凤娘这个人讨厌到不光公公宋孝宗不喜欢,连公公的父亲宋高宗赵构都反感,也真是极品。不过她还是凭借姿色和家世当上了皇后,后来就是她搬弄是非,挑拨宋光宗父子关系,导致宋孝宗死的时候,宋光宗都没去看宋孝宗最后一眼。
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联合宋高宗的皇后吴氏(长寿皇后,活了83岁,此时已是太皇太后),直接拥立宋光宗的儿子赵扩(也是李凤娘的儿子)登基称帝,是为宋宁宗。宋光宗此时还不知道,不明不白的就当了太上皇。
但此后的朝廷,也并非宋宁宗说了算,他只不过是个旗帜罢了。失去了中央集权的大宋朝,正在陷入万劫不复。
宋光宗在羞愤中当然活不了多久,几年后便驾鹤西去了。宋宁宗将会怎样面对如狼似虎的朝臣和金人呢?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号“賨人客”,一个有“灵魂”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