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诗评集(诗歌类)】兰茹评莫燅珠组诗《无梦的石阶》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中国诗歌报诗评中心全体编辑人员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冯好平
主编:幂闻
副主编:冯福君 赵元苍
编辑:张林
编辑:张志河
诗歌编辑:李海楫 李悦岭 柯羽 村邻 舟儿 赵富有 左秦 白丁 二木 张志和
诗词编辑:陈勃 赵云翔
【诗评人简介】兰茹,原名蔡兰茹,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新诗学会理事。参加辽宁文学院首届报告文学培训班,辽宁文学院中青年作家诗歌创作研训班的学习。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千余首(篇),入选多个选本并获奖。著有诗集《12:00》《匍匐在时光深处的低吟》、散文集《飞翔的眼睛》。现为《中国诗歌报》辽宁工作室主编。
1 无梦的石阶
排列后,以一种姿势
布阵
勒紧的印痕
盛满半爿光阴
另一半,铁钻与火星迸溅
声音已经剥离
厚厚的雪定时拜访,怕
冻伤的凹痕冰冷
无数登临,驻足
垫高了过往云烟
铺垫层层
目光翻不过去
其实,许多忧郁
都坐着
沉默的陪伴
从第一级石阶排队
2 观舞
衣袂层层折叠
踏浪的弦
撑出一支竹篙
桨声灯影的秦淮河
波光潋滟
日暮黄昏,婀娜的飞天
演绎敦煌高云
霓裳的雾
为一丬青石
生长江南的清香
月光之下,夜色伸进来了
那些绰约的窗扉
笛音清越
一条失眠的鱼
剥落莲花
3 老街
青石轻叩,一些应和款款而来
石磙深蹲,石槽浅卧
半爿石磨失孤,沉甸甸地
在街巷深处
研磨记忆
竹篾编制的簸箕
也在筛子里晒着太阳
豆干熏的蜡黄
苕片切的规则
一只小黄狗,摇着尾巴
殷勤地蹭过来
镂刻的刀笔在门扉停留
残存的雕饰愈发苍老
布满皱纹的微笑,慈祥地
喃喃自语,转角处
犹自挥手
屋檐下,木板的铺面
在故事里打烊
几张暗颜色的年画对称
把守的人事已老
半截土墙的痕迹里
烟熏的故事沉默不语
站在老街的尽头
失落地回眸
在遥远的深处,一声吆喝
与羽鸽隔空盘旋——
磨剪子来,镪菜刀!
4 小城
灯盏与渔火,在水岸
相守,洄游的鱼
围观垂钓。霓虹
在水底,修砌一座佛塔
参差的栈道,隐身离岸的
森林。猿啸隔空而来
那些竹筏,探视着唐诗的倒影
峡江号子,已收归鱼篓
一场素颜,正临窗刺绣
青黛的砖瓦,把朝代砌进身体
木制的阁楼,收藏半爿裂纹
青石叩响 ,小巷通幽
转角处,京味的老腔与二胡对弦
在高楼的75度视角
老街,温润的
晒它百年的太阳
5 青石巷
跫音轻扣,青衣穿巷而过
清浅的苔痕,弥漫着江南味道
油纸伞下,唐装款款而来
雨帘处,望穿水袖
失孤的乌篷,紧牵一爿驿站
凿开的颓圮,失泊当年桨声
轻捣石杵,听雨霏霏
晚归的环佩,留不住小帘微颤
窗外,谁的铁器击中马掌
【兰茹评诗】
审美的主体意识与心理时空的多层诗意构建
——读莫燅珠组诗有感
“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时代,母语和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属性,观物,歌吟,感漓,随讫。
读莫燅珠先生的作品,像萧瑟的秋寒之夜,品一杯醇香的佳酿,悠远而绵长,温润内心,为之震撼。
诗人成熟稳定的写作风格,有序内敛的象征意识,艰深思辨的语言色彩,虚实相生的情境解构,自由瞬间实现的文本价值,无不渗透出深层的美学意识。这种美诗意般流淌进读者的内心,缘于词语对事物莫名的冲动,引领你走进一个由他所创设的心灵空间。在这里遇见美,遇见他的语言诗学。
【美的主体心理层】用心理器官去审察,观照,感悟,判断周围现实的事物的呈现。
排列后,以一种姿势
布阵
勒紧的印痕
盛满半爿光阴
另一半,铁钻与火星迸溅
声音已经剥离
厚厚的雪定时拜访,怕
冻伤的凹痕冰冷
无数登临,驻足
垫高了过往云烟
铺垫层层
目光翻不过去
其实,许多忧郁
都坐着
沉默的陪伴
从第一级石阶排队
——《无梦的石阶》
此诗中,作者以冷峻的眼光审视曾经被登临驻足过的一级级石阶,人、事、景、物都化为主体的体验对象:排列布阵,光阴的印痕,都在这垫高的过往云烟中,或剥离,或沉默,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让无梦的石阶灵性化,那些沉默的陪伴,踏过细碎的往昔,是怀念,是眷恋,是忧郁,是希望,是饱含深情地期待,是复杂矛盾的对立体。在这心理体验的过程中,主体心理功能的活跃,让心灵在这瞬间要处,在不涉旁鹜的无障碍的自由状态中,实现诗意心灵的二次元。
【美的客观对象层与美的心理时空层】美与丑,崇高与卑下,悲与喜,双重对比结构下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事物。引起心理回响性的感动。
灯盏与渔火,在水岸
相守,洄游的鱼
围观垂钓。霓虹
在水底,修砌一座佛塔
参差的栈道,隐身离岸的
森林。猿啸隔空而来
那些竹筏,探视着唐诗的倒影
峡江号子,已收归鱼篓
一场素颜,正临窗刺绣
青黛的砖瓦,把朝代砌进身体
木制的阁楼,收藏半爿裂纹
青石叩响 ,小巷通幽
转角处,京味的老腔与二胡对弦
在高楼的75度视角
老街,温润的
晒它百年的太阳
——《小城》
诗人在《小城》的创作中沿着时间,空间的转换,移步换景,创造出每一个立体的剪影画面,仿佛你就置身其中,跟随诗人在唯美的夜色中浏览小城的水岸,佛塔,栈道,森林,木制阁楼,青砖黛瓦,旧的街巷,青石不语,京腔京韵,转角处,老街温润的太阳百年如昔。这样的静,静的空灵;这样的美,让人窒息,每一处每一点,人们享受这古朴的自然民风民俗风情,穿越时空,营造安静祥和淡然的生活画面,心灵被浣洗,这种境,不染纤尘无我无他。诗以意为主,意深义高,意象多而不杂,情境解构契合,气息一脉通畅。作者沉浸在小城如梦似幻的美妙中,情感波状起伏,倾注满满的爱意,节奏明快。在外形与生命,情感与论性,奔放与约束力间实现美的心理时空跳跃,呈现出最纯粹的立体诗意。
【美的历史文化层】诗意的美的渗透,积淀,它的每一次实现都必然渗透人类的历史文化传统,凝结成精神的崇高诗境。
跫音轻扣,青衣穿巷而过
清浅的苔痕,弥漫着江南味道
油纸伞下,唐装款款而来
雨帘处,望穿水袖
失孤的乌篷,紧牵一爿驿站
凿开的颓圮,失泊当年桨声
轻捣石杵,听雨霏霏
晚归的环佩,留不住小帘微颤
窗外,谁的铁器击中马掌
——《青石巷》
唤醒古典。旧城,老街,青石巷,诗人把朝代的印记砌进身体,跫音轻扣,青衣穿巷,那些沿着江南味道款款走来的历史与现实,每一个画面用一条清晰的线,通过心灵和情境的交融,真切,参与,展现出眼里强烈的现实指性。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诗人把事物揉成无穷的不同形态和力量的综合,让情绪得以舒展,对等,升擢,超越。这是一门语言的诗学。在以构建历史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笔触下,现实非现实,灵魂非灵魂,虚构非虚构,对词语的高度关注使他的语言特色更为突出。跳跃,升华出新的词语事实,语境在虚实之间转换,确立起文本与现实,理想与超脱之间的存在性意义。情怀的隐与发,修辞的扩展,提炼,美化,最终达到观景,引相,心生。
文学艺术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诗歌算是审美的最高境界。诗人莫燅珠先生的诗歌所涉及的情感、精神,是灵魂的歌唱,是伤口流出的血,是心声的抒发,是载道的文字。它从不属于个别事实,它比个别事实更高。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