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官科:常用方剂:喉科六味汤
喉科六味汤
薄荷9g,荆芥6g,僵蚕6g,防风6g,桔梗10g,甘草6g
【方解】
六味汤,首见于清代喉科专书《喉科指掌》,书中以此方作为统治喉科72症的基本方。为避免与六味地黄汤混淆,后世常称之为喉科六味汤。余治疗喉痹,从经方入手,阳结者以小柴胡汤合六味汤加减;阴结者余常用麻附细合六味汤加减。
“喉科六味汤”不管急性还是慢性咽炎都是以它为基础,效果神奇。
喉科六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
笔者运用祛风润燥法,以《喉科秘旨》喉科六味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50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结合内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女15例,男10例,年龄29~58岁,平均40岁,病程1~6个月。对照组25例,女13例,男12例,平均38。5岁,病程20天~6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具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喉痹”的标准制定[1]。①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经治疗后其它症状消失,唯遗下咳嗽不愈或较前加重;②其咳嗽特点是喉头作痒,旋即咳嗽,或咳而不爽、少痰,有时大声讲话或遇冷热,异味刺激喉痒咳嗽发作;③咽部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④血常规及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偶见肺纹理增多、增粗。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喉科六味汤加减治疗。组方:荆芥、防风各10g,桔梗、甘草各6g,僵蚕、薄荷(后下)各10g。咽痛甚加大力子15g,青果10g;口干舌红少苔加沙参10g,麦冬10g;声音嘶哑加玉蝴蝶15g,胖大海10g;咽干甚加石斛10g,天花粉15g,如兼有风寒表证加苏叶10g,细辛6g。1天1剂。。。
喉痒咳嗽,其病名为“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其咳嗽的根源和主要病源在咽喉部,而不在肺。 其主要特征是:咽喉干燥、发痒,痒则咳,咳则呛而持续不断。这与一般的扁桃体炎(扁桃体炎常以感冒发烧,扁桃体红肿为特点)或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有本质不同。
大家知道,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咳嗽过后,多数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而喉源性咳嗽则不同,
愈咳愈不舒服。因为,愈呛咳,则咽喉愈干涩,也愈容易发痒;反之,咽干涩、发痒又容易诱发下一轮呛咳。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此等咳嗽,一般治疗临床效果差,且留有后遗症而难除根,患者也会埋怨不已。
近代中医喉科奠基人干组望老先生积六十年之经验而言曰:“如其把本病作为一般咳嗽而混为一谈,治疗效果必无法满意。因为其所知者为无辜之肺而非病灶所在的喉。”
是以创立“喉科六味汤加味”以治该病。方加减如下:
荆芥、防风、桔梗、生甘草、薄荷、僵蚕、射干、蝉衣各10克,木蝴蝶20克、鲜梨50克、贝母10克、麦门冬10克。(小儿减量服)
本方只要喉证初起,不论轻重,皆可加减应用,且疗效显著。
笔者,在几年的临床治疗中,只要确诊为急慢性喉炎则用之多验,且多数患者有断根之效。
笔者,将此方载与此,以求同道共享,造福喉病患者。
附:医案一则:王琳,女。三年前,因感冒而患慢性喉炎:常常咽喉干燥、发痒、频频阵咳、语音嘶哑,且喉内有异物感。每逢冬春之交或平时感冒发作更甚。为此病,患者曾在威武、兰州输液治疗,花资过万,但只治其表不治其根。今冬春之交,患者感冒,该病又发。笔者应用“喉科六味汤”加减治疗——九剂病痊愈,随访两个月未发。
方如下:
荆芥、防风、桔梗、生甘草、薄荷、僵蚕、射干、蝉衣各10克,木蝴蝶20克、麦门冬15克、贝母10克、丹皮15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全蝎10克(分两次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