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心火篇
少师曰:心火,君火也。何故宜静不宜动?
岐伯曰:君主无为,心为君火,安可有为乎!君主有为,非生民之福也。所以心静则火息,心动则火炎。息则脾胃之土受其益,炎则脾胃之土受其灾。
少师曰:何谓也?
岐伯曰:脾胃之土喜温火之养,恶烈火之逼也。温火养则土有生气而成活土,烈火逼则土有死气而成焦土矣。焦火何以生金,肺金干燥,必求济于肾水,而水不足以济之也。
少师曰:肾水本济心火者也,何以救之无裨乎?
岐伯曰:人身之肾水原非有余。况见心火之太旺,虽济火甚切,独不畏火气之烁乎。故避火之炎,不敢上升于心中也。心无水济则心火更烈,其克肺益甚。肺畏火刑,必求援于肾子,而肾子欲救援而无水,又不忍肺母之凌烁,不得不出其肾中所有,倾国以相助。于是水火两腾,升于上焦,而与心相战。心因无水以克肺,今见水不济心火来助肺,欲取其水而转与火,相合则火势更旺。于是肺不受肾水之益,反得肾火之虐矣。斯时肝经之木,见肺金太弱,亦出火以焚心明助肾母,以称于实报肺仇而加刃也,。
少师曰:何以解氛乎?
岐伯曰:心火动极矣,安其心而火可息也。
少师曰:可用寒凉直折其火乎?
岐伯曰:寒凉可暂用,不可久用也。暂用则火化为水,久用则水变为火也。少师曰:斯又何故欤?岐伯曰:心火必得肾水以济之也。滋肾安心则心火永静,舍肾安心则心火仍动矣。
少师曰:凡水火未有不相克也,而心肾水火何相交而相济乎?
岐伯曰:水不同耳。肾中邪水最克心火,肾中真水最养心火,心中之液即肾内真水也。肾之真水旺,而心火安。肾之真水衰,而心火沸。是以心肾交而水火既济,心肾开而水火未济也。
少师曰:心在上,肾在下,地位悬殊,何彼此乐交无间乎?
岐伯曰:心肾之交,虽胞胎导之,实肝木介之也。肝木气通,肾无阻隔,肝木气郁,心肾即闭塞也。
少师曰:然则肝木又何以养之?
岐伯曰;肾水为肝木之母,补肾即所以通肝木。非水不旺火,非木不生欲,心液之不枯,必肝血之常足。欲肝血之不乏,必肾水之常盈,补肝木要不外补肾水也。
少师曰:善。
三焦火篇
少师曰:三焦无形,其火安生乎?岐伯曰:三焦称腑,虚腑也。无腑而称腑,有随寓为家之义。故逢木则生、逢火则旺。即逢金,逢土亦不相仇而相得。总欲窃各脏腑之气以自旺也。
少师曰:三焦耗脏腑之气,宜为各脏腑之所绝矣,何以反亲之也?岐伯曰,各脏腑之气非三焦不能通达上下,故乐其来亲而益之以气,即有偷窃亦安焉而不问也。
少师曰:各脏腑乐与三焦相亲,然三焦乐与何脏腑为更亲乎?岐伯曰:最亲者,胆木也。胆与肝为表里,是肝胆为三焦之母,即三焦之家也。无家而寄生于母家,不无府而有府乎。然而三焦之性喜动恶静,上下同流,不乐安居于母宅,又不可谓肝胆之宫竟是三焦之府也。
少师曰:三焦火也,火必畏水,何故与水亲乎?岐伯曰:三焦之火最善制水,非亲水而喜入于水也,盖水无火气之温则水成寒水矣。寒水何以化物。故肾中之水,得三焦之火而生;膀胱之水,得三焦之火而化。火与水合实有既济之欢也。但恐火过于热,制水太甚,水不得益而得损,必有干燥之苦也。
少师曰:然则何以治之?岐伯曰:泻火而水自流也。
少师曰:三焦无腑,泻三焦之火,何从而泻之?岐伯曰:视助火之脏腑以泻之,即所以泻三焦也。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三焦之火附于脏腑,脏腑旺而三焦旺,脏腑衰而三焦衰,故助三焦在于助各脏腑也,泻三焦火可置脏腑于不问乎。然则三焦盛衰全在视腑也。
郭廷英六十年针灸临床经验应用,扫码免费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