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堪重负,家长满腹怨言,如此奈何?
孩子不堪重负,家长满腹怨言,如此奈何?
小编语:
上一篇《除了爸爸和爷奶,谁都不认》的文章发上来以后,引起较大反响。许多老师与我交流关于逆反学生的教育转化问题,遇到这样的学生感到很头疼。上周二在“绿色课堂研究院”的平台上讲课后提问环节,有几个老师提到对问题学生感到很棘手,征询我的意见,几个同行给我发来信息谈这方面的情况。
“张老师好!我也是一名老师,在教学中也挺有成就,但与自己家的孩子相处的不好,孩子根本不理解我,甚至我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为此,我很纠结,非常苦恼。”我建议他们坐下来耐心和孩子聊聊,少一点说教,听听孩子的心声。
下面这个实例也是一个与家长闹得很僵的孩子,家长与孩子不在同一个节奏上行进。孩子离家出走,明知道她在哪里,就是不与家长照面,家长情急之下总想把责任推向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我掌握着主动权,使矛盾得以成功化解。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叮铃铃,刚下班回到家,还没换衣服,听到电话铃响了。一看,是丁校长的。
“胜利,你在哪儿?”
“刚进家门,有事吗?”
“有事,你赶快回学校。有个班的学生昨天晚上离家出走,现在还没回来。家长刚来学校了,你去协助查一下,有情况及时和我沟通。”
接电话的过程中,我又迈出家门,来到学校后看到保卫科的老师和学生家长正在调监控查看。询问情况后得知田草(化名)昨天晚上没回家,今天也没有参加考试。
放学后学生陆续回到教室,我和班主任把田草的同桌及关系要好的几位同学找来询问情况。听几位同学反映,田草对妈妈的一些做法很逆反。家长有时在教室窗口观察监视,后来到教室桌斗里翻看东西,查看与她交往的同学是否成绩好,再派其他人监视等等,搞得田草很伤自尊。经了解,田草高一期间曾经有两次出走。听同桌和要好的同学反映,这次是因为近段时间以来妈妈再对她监视,令她非常反感。明天要考试了,妈妈又让姐姐来班里“看”她,接下来又是考试成绩退步之类的话。想想这些让她压抑不堪,田草多次与同桌表示不愿意再上学了,以此抗争。
我把了解到的情况委婉地告诉了田草妈妈,她似乎很不理解。祥林嫂式的反复讲她的家世:“我的孩子我能不爱她吗?她爸爸去世几年了,这个家由我支撑着,我一个女人养几个孩子容易吗?难道我不让她玩手机、我让她好好学习有错吗?我想让她考个好成绩有啥不对吗?”“真不可想象,啥话她都给同学说,却不给我说,现在的孩子呀,唉……”她一遍遍叹气,一会儿又重复着刚才的话。听着田草家长哭哭啼啼地述说,我有几分同情,但更多的是可怜。可怜她给孩子满满的爱而不被理解,可怜她处处想着孩子而越发被孩子反感,可怜她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可怜她不被孩子理解却找不到原因,更可怜她的执拗又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而使母女关系越来越僵。
在我们的交流中,田草妈妈多次说到田草是从学校走出去的,坚持要看看监控录像。看完监控后,她一直在强调孩子是从学校走出去的。我已明显感觉到她说话的味道变了,在把责任推向学校。我耐着性子找班主任和学生了解情况,就在一个小时前田草还和晓琳(化名)在一起。据晓琳反映,田草不愿意回家,也不让告诉她的行踪,尤其不能让她妈妈知道她的情况,她想躲出去清静清静,她心里太乱了,她烦透了,压抑得喘不过气……
朱永新先生说过“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成长看成是孩子的事情,其实不然。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家庭教育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也不会有孩子的成长。”
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们经常是指责学校和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男孩小厮高考后自杀的“绝命书”《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 别把我拿回去》,看得我透心凉啊!这是一个学霸型的孩子,从学习成绩好做一个学霸中找到了优越感。遗书有2800多字,在此节选一点点:“我觉得我爸这人因为从小吃了很多苦,心理有点问题,脾气不好。小的时候我有一次因为吵着说要喝他带回来的花生牛奶,他当时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来了。”“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隔一耳光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光打过来。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好非要对我要求严格,当然也可以说是什么对我的爱啊,但抱歉我感觉不到,虽然我懂这个道理,但从心理非常不认同。后来反正我越来越反感我爸,心情几乎没好过,我就故意不学习,考差点(不写作文,数学睡到广播里说离考试时间还有半小时才开始写)……我发现我活得没有任何意义,我的情商太低,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
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像一个提线木偶,被母亲操纵来操纵去;像一只风筝,被大风吹打而被长线生拉硬拽。有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妈妈残忍自私而心生怨恨。家长与孩子的价值观错位,家长们认为:现在的孩子太不体谅父母,成天折腾!想让孩子考公务员,有地位又有面子,但他家孩子志不在此。有的家长们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到孩子身上,硬把接力棒硬塞进孩子手里,让他拼着命往赛场里冲。从小严格管制,各种逼迫,从小到大,一切选择都是由父母包办。孩子一旦反抗便会被父母以各种亲情、道德绑架打压。这是爱吗?不是!这是控制,是道德绑架,是亲情压迫!这种以爱为名义的控制,真的太沉重,孩子根本承受不起。
有的孩子站在成年的分界线上回望而发现一个血淋淋的真相:十几年来,竟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而活。作为独立的生命,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而是被父母套上枷锁,强行攥在手里,孩子就只剩下“满足父母的欲望和实现父母未了的愿望”的功能。其实这样的孩子很不幸,这样的父母很失败。家长们会认为:我是为孩子好,避免他走弯路……
父母都对孩子有所期待,望子成龙是父母的至高追求,在培养孩子方面不计付出,哪怕砸锅卖铁,都要把孩子培养成才。最失败的孩子不是没有成才,而是没有成人。最失败的父母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让孩子成为他们的复制品,甚至玩偶或工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辅助,但不能操控。专制的爱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设计好的人生,受束于各种条条框框,思想刚刚萌芽就被父母掐断,孩子梦想死了,内心早已空虚。背着父母的包袱行走一生的孩子没有几个是快乐的,孩子一旦不堪重负,再也没有别的选择,便会为了反抗而反抗,理智将不复存在,会形成畸形的亲子关系。亲情关系的破裂与分割是家庭的不幸,更是父母的悲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是什么样子孩子。重压之下,孩子就会有逆反心理,甚至会催生报复心态,不计后果,只是想单纯地脱离父母的控制。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其实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而言,精神上的虐待才是致命的,它会一步步摧毁孩子内心的世界,从而把孩子逼上绝路。父母是最爱自己孩子的人,但我们要注意爱的方式,不要把爱变成一把匕首,一次次的刺穿孩子的心脏。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最终升华与定格,父母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播者,不能只做特长的培训者,而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张胜利,驻马店市一高政教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全国著名德育专家,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全国名师大讲堂主讲专家、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全国教师绿色教育研究院、北京众师行教育中心、北京神州智达教育中心、广东名思教研特聘专家,笃行教育(北京)研究院专家组核心成员,河南省最具智慧力十佳班主任,河南省国培计划主讲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带头人。“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顾问。《新班主任》封面人物,《班主任》栏目人物,《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和 “特别关注”栏目人物。《陕西教育》栏目评论专家,《教师》杂志“大专题”栏目撰稿人。2010年度 “感动天中”十大人物,专著《班级主流文化的魅力》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社科普及作品一等奖,《致远情 教育梦——班级主题活动开发与应用》被誉为班主任工作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