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练就强大心态,你只需想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闹情绪”的时候,但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往往是一个人心理成熟度的体现。

我们知道,情绪的出现都需要有一个“刺激源”,在这个刺激源的撩动下,我们潜藏在心里的情绪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

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我们对这个“刺激源”持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

例如,如果你认为倒霉是一种对自己不公命运的体现,那么一旦你下楼梯不小心跌倒(刺激源),你也会把这件事与“倒霉”这种信念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郁闷的情绪;甚至一绊倒,就会愤怒地“骂娘”。

但如果你持有的信念,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个人肯定不会这么事事顺利的,那么一旦你跌倒,你就会坦然接受这件事,不会产生太大的情绪波动。

然而,有些人对于某些事情会很容易闹情绪,对有些事情却能够坦然对待,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心理概念:掌控力

你对自身的掌控力,建立了哪种认知?

我们人类的安全感,是构建在自身对外界拥有多少掌控力上面的。

我们之所以在城市会感到有安全感,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在城市拥有一定的掌控力,可以做什么,怎么做,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但如果把我们扔到亚马逊森林,面对各种潜在可怕的动植物,我们还会感到有足够的安全感吗?很明显没有,因为我们对这个环境,缺乏足够的掌控力。

也就是说,当我们缺乏掌控力,我们就会缺乏安全感。由于没有安全感,是一种让自己感到很不爽的事情,所以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找回这种安全感。

这个情况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上面,这种对外界掌控力的潜在本能,依然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你没有收入,想去找工作,但又如何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时我们的大脑就会认为自己对外界没有足够的掌控力,从而缺失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我们的情绪就失去阻挡的“大门”,容易溃堤而出。大哭大闹也好,郁闷生气也罢,都是自身缺失安全感的表现。

问题是,人对于外界,是无法100%掌控到的。大部分客观现实的变化,从来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你希望明天的天气能够阳光灿烂,但现实却是下起雨来,你对此无法掌控,如果你不认清楚这一点,你就会感到不开心。

希腊哲学中的斯多葛主义,有一个称为“斯多葛控制二分法”的观点,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而我们应该只关注那些能够控制的东西,而不应该关注那些无法掌控的东西。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个“掌控力”分为三种:

第一,完全可以掌控的事情;

第二,完全不可控制的事情;

第三,通过努力就能控制的事情。

例如,明天的太阳会不会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完全不可控制的事情。而每天玩不玩手机,就是我们完全可以控制的事情。

至于我们将来会不会过上好的生活,就是通过努力,就能够提升掌控力,让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

如果你对这三种掌控力,建立了一个错误的认知,你就很容易会“自寻烦恼”。

好比你喜欢了一个异性,想去追求对方,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完全可控的,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可以,那么你就会做出一些“越界”的行为,不顾对方的感受,从而对对方造成骚扰。

但如果你认为追求喜欢的人,是完全不可控的,只能听天由命,依靠缘分,那么你就会什么事都不做,自己也会一直感到闷闷不乐,觉得命运没有青睐你。

当然,也有可能你觉得这件事完全不可控,说不定心态也会变得很坦然,来则安之,去则顺之。

而如果你认为这件事通过努力就能够控制,那么你就会采取积极的做法,主动出击,先做一些可以控制的事情,诸如关心对方,邀约对方,而暂时不控制的事情,诸如让对方答应做自己的另一半,就慢慢等待时机。

这样子,你的心态就会保持平常心,不会出现太波动的情绪。即便遭到对方的拒绝,认识到这件事不可控,那么你也会继续关注那些可控的事情,例如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去留住心仪的人。

所以说,懂得识别客观事物的发展,然后合理对外界去分配掌控力,才是一种心理成熟度高的人,应该要掌握的素质。

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重塑自己的掌控欲

有些人之所以很容易情绪化,那么是因为他们总是想什么都要掌控,什么都要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行事,否则,自己就会感到空虚、无助。

这就是对掌控力,构建错误认知的体现。

记住,我们能够完全掌控的,只有自己,至于外界,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可能被掌控的事物,也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无法完全被掌控的事物。

即便是自己的另一半或者孩子,我们也并不是有完全的掌控力。如果我们以完全可控这种思想去跟他们相处,就很容易出问题。

例如你另一半下班喜欢玩游戏,不陪伴你,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是完全可控的,你就会横加干涉,粗暴地阻止他,用非常主观甚至命令式的语气跟他说话。

如果你觉得这件事完全不可控的,那么你就会消极逃避,对此置之不理,什么都不做,然后一个人生闷气。

可是,如果你觉得这件事,经过努力就可以影响和掌控的,那么你就会想办法,用适合的方式跟他沟通,告诉他你自己的想法,而且情绪会一直维持稳定、平和的状态,最终大家都会让步。

这才是最恰当的包容。

分清楚事情的掌控类别

很多人之所以什么都觉得不开心,就是因为什么事都想去控制。而由于自己无法控制那些事情,于是就觉得不开心。

一个人,越是想去掌控外界的所有,就越是容易让自己产生不开心的情绪。怎么办呢?解决办法就是,说服自己,切勿在不可控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正确的做法是,控制好自身能够控制的事情,至于那些无法掌控的事情,就不要过多地浪费时间去处理,这是生活中的重要法则。

为了明白这条法则,我们必须懂得区分什么是“现实”,什么是“问题”。“现实”,就是无法通过我们的个人意志就能够控制或者改变的;而“问题”,却能够经过我们的努力就能够解决。

例如,一个心理强大的人,是不会因为交通堵塞就大发雷霆的,因为这是“现实”,我们的心情变得怎样,这个情况都不会因此而改变。

但“提早起床”或者“选择更好的行车路线”,这些问题就可以被我们控制到,从而努力去解决。

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闹情绪,是因为对很多事情感到“无能为力”,不管我们怎么做,都无法让事情获得改变。既然没办法,我们只能把精力放在那些有办法的事情上。家人生病我们没办法,但我们却可以找一家好的医院去治疗他们。

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这才是我们要拥有的好心态。

调整你的思维方式

正如前面所受,人们之所以产生情绪,通常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就是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即便是同一件事,每个人的反应都有所不同。你花钱去一家新的餐厅吃饭,发现不好吃就连忙抱怨,但你朋友就觉得,下一次不来吃就可以了,不用大动干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诱发事件A与情绪和行为这个结果C之间,还有一个B在其作用。这个B,就是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和解释。

你用什么样的角度去解读事件,你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看法和解释。

你可能会认为花了钱,东西不好吃,觉得很亏。但你朋友却觉得,花了钱,既尝试新餐厅,又知道不好吃,那么下一次不来就可以了。

这就是心态和思维方式的调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绝对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坏事,都是绝对坏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所以,当你因为某些事情而引起自己的坏情绪时,试着不要执着坏的地方,调整一下思维,你会更容易熬过去这段艰难的时光。

根据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提出的建议,想要获得好情绪,你尝试这样去做:

1,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自己又没能力达到,或者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却经常因为一些小瑕疵而感到闷闷不乐,这是不恰当的自我认识。

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2,对他人不要过高的期望;

许多人都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要求别人,如果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失望、愤怒。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别人呢?

毕竟做好自己更重要。

3,偶尔也要屈服;

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影响往后的结果。要让自己的心胸和眼界广阔一些,做事从大处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到影响,有时候小事的得失,就没必要斤斤计较了。

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接受这一点,偶尔屈服一些现实,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4,找人倾吐烦恼;

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与其一个人闷闷不乐,倒不如找个三五知己,痛快地倾诉一番。某些事情,不快乐的情绪一旦排解出去,人就会立刻感到轻松了。

5,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一个人不受外物所影响的有效工具。当一个人发现不协调的现象时,既要客观面对现实,同时又要不让自己陷于激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幽默的态度去应对。

自嘲,就是其中一个方法。

6,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

每个人的生活,都包含各种喜怒哀乐的生活体验。如果你觉得现在的你,消极的情绪占据着上风。

那么从现在开始,增加你生活中快乐的生活体验,让自己获得正面的回忆,积极的反馈,这样才能消除不良的情绪。

最后,环境对于情绪有重要的影响。

当你感到悲伤、愤怒、焦虑不安时,到外面走一走,逛逛公园,爬爬山,去一趟旅游,或者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美食,都可以让你从环境的变换当中,获得情绪的改变。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护着不想过度花钱,那么找个没人的地方,把不开心的事情喊出来吧!没有这么狂放?

写文章,或者用手机录下自己的感受,也有同样的效果。

只要,你真的能够行动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