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湖北滚龙坝村
滚龙坝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东南部一个山间平地,距鸦鹊水集镇1公里,"三一八"国道绕村而过。这里山清水秀,风土人情独特,文化传统深厚。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司正式命名为"中国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滚龙坝村,四面环山,林木葱茏,古树参天,山峰独秀。南北两条河水经流其间,面积约五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九百余亩,土地肥沃。
现居住两百余户,八百余人,形成了各民族人民大杂居、小聚居之地。村中房屋建筑庭廓烟树,院落棋布,古朴雅致、雾霭迷蒙。四周山势形成了东有青龙是瞻(青龙山),西有天马辔鞍(马鞍山),北有猛虎下山(黄家岩),南有五凤朝阳(五峰山),中有文笔调砚(宝塔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村内道路尽皆硬化,或水泥路面,或石板铺成,循山势沿级而上下,东上下通麦子淌、西下可达南里渡;黑色油路穿村而过,南可至沙地,北连"三一八"国道,交通极为便利。
出恩施沿318国道东北行40公里,到达恩施市崔坝镇鸦鹊水集镇,从集镇后一条村级柏油公路前行2公里,滚龙坝村便跃入眼帘。青龙、笔包、纱帽、马鞍、尖银、五峰、外坡、马环、宝塔、茅坎、老虎诸山,或直耸壁立,或斜伸缓延,拱卫着五百余亩的一坝良田,尖龙、洋鱼两河穿行坝间,旱时卵石突兀,雨时山水暴涨,一清一浑,交汇注入天坑,如双龙翻滚,滚龙坝的名称由此而来。
进入坝中,田坝边,阡陌旁,古树名木,高刺云天。据林业部门测定,最大的一棵青檀树龄长达545年,高36米,胸径137厘米,冠幅22米;最大的一棵银杏树龄594年,高34米,胸径159厘米,冠幅12米。树是村落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滚龙坝历史的久远。
在巨大的古银杏掩映下,茅坎山向氏族人墓葬分布在公路上下,几十处坟堆,或圆或长,大致差不多,墓碑则有长方形、圆头形、尖头令牌形、房屋形、虎头形,精简有别,各具千秋。细读碑文,才知最早的墓葬为南明隆武丁亥年,据今已有360多年,算得名副其实的古墓。墓主人的身份各异,有的是滚龙坝向氏的开山鼻祖,有的是功成名就的进士、举人、把总、千总、游击、都司、总兵,有的是夫贵妻荣的诰命贵妇,有的只是草民百姓。
滚龙坝的文化遗存主要以古民居与古墓葬为主。古民居主要分布于茅坎山、中村、老虎山脚三处。滚龙坝有明清古建筑及有保护价值的近现代民族建筑13处、房屋100多间,建筑总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且70%保存较好。
滚龙坝墓葬主要分布在茅坎山、马鞍山、尖银山等地,共30余座。有些墓葬虽葬于明代,但由后代族人在清代补立墓碑,大多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墓葬,其中4座墓葬为虎头碑。这实属罕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