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一百四十二)——送毛伯温
送毛伯温
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律诗部分。今天,我们要来鉴赏的是来自于明世宗朱厚熜的《送毛伯温》。按照惯例,还是先介绍一下作者,朱厚熜(读作‘匆’),他的身份可不一般,因为他是一位皇帝,他是明代的第十一位皇帝,即明世宗,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孝宗朱佑樘(读作‘撑’)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读作‘元’)之子,于公元1521-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多称其“嘉靖皇帝”。他为人非常的聪慧,在书法和文学诗词方面都有不错的造诣,史书上评价他是“中兴之主”,可谓是非常的高了。不过,其即位之初的“大礼议”事件,以及晚年沉迷炼丹和道士方术,宠幸奸臣严嵩等,也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负面的评价。
我们来看诗的题目“送毛伯温”,“毛伯温”字汝厉,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因为不费一兵一箭讨平了安南国内(今越南)的叛乱,加封太子太保,后因被人诬陷而发配边疆,途中被赦免还乡,回乡后不久就去世了。那首诗就是毛伯温出兵讨伐安南之前,身为皇帝的朱厚熜为他饯行而写的作品。当时这场战争的背景是这样的,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安南王世孙黎维宁派人向朱厚熜控诉大臣莫登庸叛乱篡位,请求大明讨伐叛逆,助其复国(当时安南是大明的附属国,国王也要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三年后,朱厚熜便任命毛伯温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率兵南征,并于次年驻扎南宁,结果莫登庸因畏惧大明威力而献表归降,毛伯温未发一兵一箭便取得了胜利。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作为皇帝,将会用什么样的文字来为即将出征的将军送行。
先来看首联“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大将”即毛伯温。“征”即征讨,以上伐下为征。“横”在这里是挂着的意思。“秋水”是形容刀剑的光亮如秋天的水面一般清净明亮。“雁翎(读作‘灵’)刀”是一种刀的名字,因形状如大雁的羽毛而得名。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大将军即将去征讨南方的叛乱,胆气豪迈冲天,那把腰间挂着的雁翎刀都如秋水一般清净明亮。
接着看颔联“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鼍(读作‘驮’)鼓”即用鼍皮做的鼓,这里专指战鼓,“鼍”即扬子鳄。“旌旗”即战旗。所以,这两句诗所要形容的便是,劲风吹过战鼓轰鸣,连山河都开始震动,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战旗,几乎与日月同高。
再来看颈联“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古人多用它来象征地位的高贵,这里是形容毛伯温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蝼(读作‘楼’)蚁”即蝼蛄(读作‘姑’)和蚂蚁,多用来比喻那些十分卑贱,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这里是形容安南的莫登庸叛军不堪一击。所以,这两句诗所要表达的意义就是,将军英勇神武,犹如天上的神兽麒麟一般,所向披靡,而那些不成气候的叛军,就像是洞穴中的蝼蚁一般,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最后看尾联“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待诏”即等待皇帝的命令。“朕(读作‘镇’)”本是古人的自称之词,与“我”相当,后从秦始皇嬴政开始,便成为了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则不能再使用。“先生”这里指的就是毛伯温。所以,这两句诗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等到南征得胜,天下太平之时,下一道诏令让你班师回朝,到那个时候,我将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