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诗评集(诗歌类)】赵元苍评芦花格格作品《背影》(41)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诗评人简介】赵元苍,陕西周至人,现居西安,历任西安外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等职,多年从事《写作》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写作学会会员,陕西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报》诗评中心诗评、副主编,《望月文学》、《长安学刊》杂志编委。在国内刊物、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诗评、书评及学术论文多篇。热爱文学,钟情书法,坚持在文学中思考人生,在书法中历练品格。诗观:诗歌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用灵魂去书写生活,用真情栖居于诗意。

【诗歌作品】

背影

文/芦花格格

那人头上开满了

芦花,轻飘飘地

像风

我看不见她的面孔

也看不到墨染的黑夜

遮盖的星星

一种莫名地恐惧和兴奋

迫使我走过去,寻求

一点点安慰

但我走得太慢了,或者

很多年后,我才能走到

她曾经站过的地方

【赵元苍品诗】

大家都非常熟悉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特别让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朱自清先生描绘的那幅清晰细致的“背影图”。而诗人芦花格格尽管没有交代“她”的身份,但从诗歌当中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身影,因此,诗人用诗歌为我们描绘了母亲的“背影图”,同样具有感人的力量。

诗歌以“白”开篇,诗人用芦花来比喻“她”的白发,“轻飘飘地像风”,充满着沧桑感。非常巧合的是,诗人的笔名是“芦花格格”,可见诗人对芦花这个意象的热爱,在其中饱含了诗人美好的情感诉求。

诗歌的第二节写了“黑”,诗人将“她”的背影置于黑夜之中,把“头上开满了芦花”的白发置于“墨染的夜”的背景之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眼前虽然是黑夜,但“芦花”般的白发在我们的心中萦绕。诗人在此营造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诗人无法到达的,诗人看不到“她”的面孔,“也看不到墨染的黑夜/遮盖的星星”。“她”的背影充满着梦幻的色彩,若隐若现,这种意境不但为我们揭示了诗人与“她”分别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而且,这种意境使诗意充满虚幻的美。

思念就像长了翅膀,在梦幻般的夜里奔走,越是看不清楚,越是有看的愿望,因此,思念与愿望成为一对矛盾。但是,面对这种思念,诗人还是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和兴奋/迫使我走过去”,为自己的心里寻求“安慰”,但是,追思的奔跑再快,也追不上远去的时光,也很难到达“她”曾经站过的地方,这种遗憾为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回味。

这首诗歌充满了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源于曾经的过往,源于思念的本能,同时,诗歌些许遗憾的心境,毕竟,我们在可追上“她”的时光,可以很好地去目睹“她”的音容笑貌,共度人生的美好时光,但当一切远去,看不到黑夜之中的“她”的时候,在“她”成为“背影”的时候,终究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珍惜当下。

这首诗歌语言朴实,简约凝练,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充满着淡淡的缺憾的心境,诗意在语境的转化中不断深化,为读者带来无尽的思考。

【诗人简介】芦花格格,原名张格花,河北雄安人。2014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散见《大风诗刊》《雨时诗刊》、《雪魂诗刊》等刊物,收录《河北青年诗典》《中国朦胧诗》《中国诗歌民间读本》等多种文学选本。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中国诗歌报诗评中心全体编辑人员

总监:海底月

主编:幂闻

副主编:冯福君 赵元苍

编辑:张林

编辑:张志河

诗歌编辑:李海楫 李悦岭 柯羽 村邻 舟儿 赵富有 左秦 白丁 二木 张志和

诗词编辑:陈勃 赵云翔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

如有打赏80%(其中20%有诗评人支付作者)支付诗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