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议嘉靖为什么能赢?皇帝轮到我当,不是你们的恩赐
先来看看嘉靖给自己的生父追上尊号为皇帝为什么会遭到大臣反对,就知道为什么建文帝给自己的生父朱标上庙号没有人反对了。
嘉靖的生父是兴献王,是宪宗的儿子,孝宗的弟弟。孝宗死的时候,只有武宗这一个儿子,而武宗死的时候才只有三十一岁,还年轻,却没有儿子,只能从宗室里面找人来继位。当时血缘上离帝系最近的,就只有嘉靖了,所以,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嘉靖被迎立为帝。血缘上,嘉靖是武宗的堂弟,是孝宗的侄子。
大礼议之所以能闹起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杨廷和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写了“伦序当立”四个字,嘉靖主要就是在这四个字上做文章。按照一般宗藩入继大统的程序来说,都要承认为人后者为人子,也就是来主祭祀的,不能让自己继承的对象无人主祭。所以,一般入继大统的时候,都要先默认自己已经被过继给先帝做儿子,然后才能继位。
如果武宗死的时候,还有其他的他的侄儿辈的选择,应该是最合适的,但问题就在于,当时血缘上离得比较近的只有嘉靖,没有子侄辈,也就是说,武宗也没有合适的侄儿可以拿过来过继给自己当儿子来继位。所以,只能找嘉靖。按照为人后者为人子的逻辑,嘉靖和武宗同辈,但既然嗣位,就起码要先承认自己为孝宗的儿子。
但嘉靖却偏偏不肯。嘉靖就在伦序当立这四个字上做文章,而且做得很足。他的意思是,他不用过继给孝宗当儿子,也轮到他来当这个皇帝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血缘上最近,就应该是他,他比其他人都有资格。所以,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先把自己的世系改到孝宗这边来,也同样可以成立。而且,他还认为,因为继承皇位,就不承认自己的生父母,这是不孝,是违反儒家伦理道德的,理由很充分。
大臣反对的理由则是为人后者为人子,如果追尊兴献王为帝,这就不仅等于改变了原来的帝系,让帝系变成了宪宗—兴献王—嘉靖这样的世系,不仅让武宗无后,而且连孝宗也无后了,也没有人主祭了。这当然是不合礼法的。
实际上,嘉靖坚持的伦序当立的理由并不成立。曹魏明帝曹睿临死的时候,因为他没有儿子,继位的齐王芳一般都被认为是任城王曹锴的儿子,也就是曹丕的弟弟曹彰的孙子。但曹睿其实并不是单传,曹丕的儿子当时就还有东海王曹霖还在,如果按照嘉靖的逻辑,曹霖血缘上就离帝系更近,比齐王芳要更近。因为齐王芳只是曹丕的侄孙、曹睿的堂侄,而曹霖是曹丕的亲生儿子。后来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不久死去,司马师刚一即位,就废了齐王芳,改立的曹髦就是东海王曹霖的儿子。
所以说,本质上就是武宗死后内阁和皇太后在决定继位人选的时候,本身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诏书上也不应该多写伦序当立这四个字,否则嘉靖的没有这么充分的理由来做文章了。如果内阁当时决定找一个比武宗低一辈的人来继承皇位,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嘉靖就只能在蕃邸读书、修道度过一辈子了。
从离帝系的血缘关系远近来说,历史上最远的肯定要数宋孝宗了。高宗无子,孝宗从小就被选入宫中养着,而且他父亲还活着。孝宗父亲死的时候,孝宗自己都没提出来要回去奔丧,但高宗立刻提出来要让孝宗回去服丧,而且将孝宗的生父的爵位不断提高,一直提到嘉王,等于皇子的待遇。孝宗继位之后,也从没提过要把自己的生父追尊为帝的事,哪怕是高宗死后,也没提过。
再回头看建文帝追尊朱标为帝,就非常合理了,而且在礼仪上没有任何瑕疵,也不会改变帝系。朱标当了二十五年太子,建文帝也是朱元璋生前就立为皇太孙的,即便建文帝登基后将朱标追尊为帝,也没有改变皇帝世系。建文帝不追尊朱标为帝,帝系是太祖—朱标—建文帝,他追尊朱标为帝,帝系也仍然是这个序列,不会有什么变化。
而嘉靖追尊兴献王为帝,主要就是因为他改变了帝系,而且让武宗和孝宗都无后了,这是大臣坚持反对的主要理由。从正统史观看来,嘉靖的这个做法当然是违背礼法的,并不合理。大臣之所以不断死谏,不但是因为他们要捍卫帝系,更是因为君子爱人以德,他们认为这也是在维护嘉靖帝的后世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