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评】静物摄影如何补光构图 第1644讲?

提到静物摄影都会谈到布光,恰当的布光,创造性的捕捉产品的特点,则会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

透明的、粗糙的、细腻的......不同物体都有其专属的质感,学会运用光线来表现被摄对象的质感,则是每个摄影师必备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从不同质感不同形状的酒类产品出发,看看透明体,反光体的产品应该怎么拍。

玻璃啤酒瓶

因为是要拍摄高级白底图,首先需要布置白色背景,考虑到啤酒瓶的体积并不大,因此在啤酒瓶后方放置了LS 60d+硫酸纸,来充当白墙。

高级感的完成,勾边这个步骤不能少,两侧放置黑旗,对背景光线进行切割,给啤酒瓶勾出黑边。

顶光从上至下,从瓶盖打亮,勾勒瓶身轮廓,增加立体感。同时点亮正侧补光,给产品logo形成一个明暗过渡,丰富画面层次。

玻璃洋酒瓶

拍出精美剔透酒瓶的关键就在于,从后方使用一盏自带透镜的LS 60d对酒瓶进行打亮,让瓶身有一个晶莹剔透的反光点。

第二步给甲方拍产品,标签千万不能忘,使用LS 60d+柔光箱打亮瓶身标签,注意要控制光区,不要打到背景上,以免破坏背景氛围。

最后为了画面层次更加丰富,使用LS 60d+Spotlight Mini Zoom+gobo片,打到背景上,形成光斑效果。

易拉罐啤酒

易拉罐不易凸显质感,放在黑色亚克力板形成倒影,可以拉升产品档次。本次布光一共使用三盏灯LS C300dⅡ,一盏用于打亮黄色背景纸,做出渐变背景效果。

金属拉丝材质的易拉罐拍摄需要格外注意反光面处理,因此左右各放置一面柔光屏,左右两灯在高位点亮,右侧灯光作为主光,照亮整个画面,左侧灯位布置在逆光方向,用来制作瓶身亮度反差,整个布光就完成了。

最后不要让“固定位置”限制了你的创造性,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反而更能增加作品的生气。学会自己去找不同的角度的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摄影用光的艺术魅力。

拍摄环境

这组照片是在家里一个不到10平的小房间里完成拍摄的,主要利用的空间是图中箭头指向的那面墙,基本上每个家里都能找到这么一面墙,选择在这里拍是因为靠近窗户采光比较好,当时手边也没有比较合适的打光设备,室内拍摄容易遇到光线不足的问题,前期选择拍摄环境记得注意光线。

前期准备

最终场景

实际拍摄使用空间非常小,不足5米,只要想拍全世界都是你的影棚。

模特妆容

在家拍摄由于环境比较单一,想要拍出不一样的杂志风照片,则需要在妆容跟造型上多花心思。首先分享几个找妆容的小方法:

1、从当前比较热门的图案中找灵感,比如之前很火的五彩小花图案

2、参考一些画报/杂志/专辑里好看的妆容

化妆工具

这次主要用到的是三层的蛋卷棒,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然是化妆手残党,但是自己和朋友一起化妆的过程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很有趣、对造型有更高要求的话可以请化妆师来完成。

服装参考

整组照片是比较喜庆的红色主题,背景选择了大面积的红色,所以在服装上就以白黑色为主用小面积的红色进行点缀。

还是像之前说的,服装尽量避免太过于普通的款式,更用心的搭配有利于提高成片效果,本组所有服装单品如上图,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分别是自色针织上衣/黑色蓬蓬裙/红色打底衣/红色个性手套/白色复占贝雷帽/红色网纱项圈。

相机参数

拍摄技巧

1、提前准备动作图

当天拍摄的是自己身边没有什么拍经验的朋友,最好自己捉在网上找些动作参考图存在手机里,拍摄的时候可以让被拍摄者看一看,一方面比较容易帮助她快速找到感觉,另一方面也能更加具体的传达摄影师想要的拍摄效果。

2、借助道具避免尴尬

刚开始拍的时候大家还没有那么快进入状态,可以让模特玩玩花,拿一拿手边的东西然后进行抓拍,这样模特才不会手足无措,也可以多拍一些闭眼/侧面/挡脸等动作。

3、正对光源免逆光

除非能借助打光设备,否则尽量让模特的脸部对准光源进行拍摄,否则容易出现脸部死黑的问题,显得整组照片没质感,后期如果觉得整组照片脸部朝向单一,可后期在ps里面进行翻转操作。

摄影新手刚入门首先要学的是曝光三要素,那就是光圈、快门、感光度。今天我们就先来详细讲解光圈!

一、什么是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用F/数值来表示。

光圈与快门速度、ISO同时控制画面曝光!

通光孔越大,进入光线越多

通光孔越小,进入光线越少

二、如何理解光圈数值?

光圈通常用F1、F2来表示。

数字越大,光圈越小;数字越小,光圈越大。

光圈F值=镜头焦距/镜头有效口径直径

重点:

F后的数字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

F后的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

三、光圈在相机中怎么设置?

我们可以看看下图,光圈在肩屏上的显示,可以直观的看到光圈值的大小。向左拨动主拨盘,光圈值变大;向右拨动主拨盘,光圈值变小。

四、光圈的作用

1、改变画面亮度

在快门速度和感光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光圈大小影响画面亮度。

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

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

2、改变景深深浅

在聚焦完成之后,焦点前后的范围内所呈现的清晰图像的距离,这一前一后的范围,便叫做景深。

光圈越大,虚化越大,景深越浅。

光圈越小,虚化越小,景深越深。

五、如何正确使用光圈?

1、大光圈

大光圈可以给背景强大的虚化效果,常用来拍摄人像,小物体等。

2、小光圈

小光圈可以记录清晰的背景,常用来拍摄大场景,如合照,风光等。

重点

尽量不要用镜头的最大光圈进行拍摄,开小两档可以获得最佳的影像素质。

六、常用场景参数设置

(1)花朵特写:F1.2-4

(2)集体合照:F11-F16

(3)星空:F1.4-5.6

(4)静态人物:F1.2-4

(5)夜景人像:F2.8-5.6

(6)烟花:F11-20

(7)风景照:F8-11

(8)抓拍:F5.6-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7条新手摄影存在的误区,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经验~

1.摄影靠后期

拍照一分钟,修图半小时。虽然这是一句戏言,但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在摄影拍的不好,也能靠修图找回来的想法中。

后期处理对照片的渲染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后期不是万能的,一张废片无论怎么改造,也无法拯救成出色的作品。

2.摄影设备最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拍摄出好的作品,第一反应都是询问对方的拍摄设备是什么。

不得不承认,好的相机在画质、功能等多方面,有着绝对优势,但是,决定一张照片好坏,最重要的一定是拍摄者的摄影技术,以及拍摄思路。

3.主体的完整性

由于镜头受限,细节忽略等因素,在拍摄过程中,很多拍摄者出现了主体呈现不完整的问题。比如,人物主体画面出现缺胳膊、缺腿等情况;建筑主体只部分出现……

一张合格的照片,基于拍摄主体的完整呈现上。拍摄前严谨构图,确定好拍摄主体的位置,避免此类现象的产生。

4.背景凌乱出不了好作品

背景凌乱是所有拍摄者头疼的事情,就好比假期去到旅行地,风光再美,也斗不过人山人海的“壮观”景象。

当拍摄时发现背景凌乱却又无法避免时,怎么能加强主体的表现力,需要拍摄者去思考解决。比如,适当的虚化照片中的背景部分;选择黑白摄影;更换拍摄的角度等等。

5.晴天比阴天拍摄好

很多新手认为,晴天光线好,肯定比阴天更好拍摄。其实不然,晴天的光线过强,形成明暗的强烈对比,如果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亮度过曝的现象。相反,阴天环境下,光线分布均匀,更利于新手拍摄。

6.背会参数就能拍出好照片

有些人看到优秀的摄影图,就会立刻询问其摄影参数,准备收藏起来慢慢背诵。

对于新手来说,可以根据摄影参数来学习,但是切忌不要过分依赖。毕竟摄影参数只是那一瞬间的技术指标,对将来自己的拍摄意义不大。

7.多拍就能成为摄影师

凡事多练终归是有好处,但是这个“多”字,不能仅体现在数量上。

摄影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拍摄需要多加分析,为什么同样的场景,人家拍摄的好看?下一次可以尝试哪种构图?光线哪个方向更适合?

只有不断的分析总结,摄影技术才能更快提升,否则,即便拍摄数量很多,也很难产生好作品,永远是个门外汉。

特点:特写是对某一局部的细节进行集中表现、使之充满整个画面的景别。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特写,就是“表现细节”。以人像而言,该景别的取景范围是从脖子到整个面部的区域。当然并不局限于面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手、脚、胸等都可以,只要拍摄目的是“表现细节”,就是特写。

这张也是抓拍你们信不?真的是抓拍,

说实话,关于特写手头存货不多啊~~~那我穿插着找一些没有版权的电影特写画面哈,比如这张:

这不是《北非谍影》么?……啧啧,早告诉你,看破别说破,会暴露年龄的

其实英格丽·褒曼并不是我最喜欢的女明星,她的气质太忧郁了,动不动就梨花带雨……我喜欢的是阳光活泼的奥黛丽·赫本:

这些,都是特写景别。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既然特写是表现局部细节,构图会非常饱满,甚至可以允许头顶出画——这对特写景别而言是很合理的。若是其他景别,比如全景、中景,头顶出画就很奇怪了。

可是还有一半脸出画的呢?比如这张——

这当然也是特写,但这不是常规摄影,这是创意摄影。

特写的作用:

  1. 用来表现人物情绪或物体的细部质感。

特写景别通常除了人物面部以外,没有其他的画面元素,观众注意力非常集中。因此,构成画面的最主要对象当然是人物的表情或物体的细部质感。

所谓表情,当然是那种有可读性的、有丰富表现力的表情,而非呆若木鸡的,那样的表情就失去了特写的意义。

关于表情,我个人的体会是特写镜头非常具有戏剧性(就像拍电影)。而我们普通人日常很难有丰富的表情挂在脸上,特别是中国人比较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而老外就比较好拍,他们的顽皮经常写在脸上。

又是《北非谍影》的剧照。看到英格丽·褒曼眼角几乎夺眶而出的泪水没?这就是特写景别对细节的表现力。离远一点根本看不清泪水,这里必须用特写。

1.无背景、无陪体,主体极度突出,细节表现事物由表及里的深层特质。以人来说,面部情绪代表的是内心。所以特写的景别除了形还有神,这是形神兼备的景别。如果说远景追求的是“势”,那么特写追求的就是“神”——正所谓“远取势,近取神”,特写与远景是两个极端。

2.特写镜头在电影中常常被用来转场。电影的剪辑规则中有一条是“相邻景别不宜接”,比如中景接近景,就会给人一个跳跃的感觉,仿佛人物向前跳了一步。

那么如果用特写在中景和近景间过渡转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当然也不要接在远景里,因为还有一条原则是“两极景别不相接”,除非是两个时空的蒙太奇。因为这也是特写的作用,顺便介绍一下。

特写拍摄注意事项:

1.不宜用广角镜头抵近拍摄。一方面广角镜头会有明显的畸变,另一方面会引起人物的不适感,从而影响正确的表情。那种举着广角镜头贴近遇难者家属痛苦的脸努力抢拍泪水的记者,要么是不懂,要么是混蛋。老宋也做过记者,绝不敢这么干,可以拍人家悲伤的泪水,但要用中长焦拉过来。

特写并不是指相机与拍摄对象的物距离得近,要指望焦距发挥作用。再说一次:离得太近,小心大蒜味喷人家脸上。

2.正面拍摄是很考验人脸型的,如果不是完美的脸型,通常不宜正面拍摄(东亚人很容易被拍成大饼脸),脸部最美的角度是45度角左右。强迫症也别纠结角度的精确,差不多就就行啦,艺术不是工程。

上面的例图中虽然也有正面的,但人家是奥黛丽·赫本,那么完美的美人脸,在人家那儿也得百里挑一。如果是咱村东的王二丫,或者村西的刘翠花,长着一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态尊容,那就算啦,可千万别逞能。

3.不宜仰拍。全景可以仰拍,那是为了表现气势或者伪造大长腿;但仰拍特写就很容易拍出大下巴,倒三角形的脸型不好看,你可能会被模特的小拳拳捶个半死。

4.因为特写镜头中的面部非常清晰,那么对妆容的要求就比较高。你最好跟化妆师搞好关系,也要适当修图。否则如果拍出一堆清晰的痘痘,估计轻者要一至两顿烧烤赔罪,重者你从此就会被模特永久拉黑。

呼……总算讲完了所有的景别,不用写“下回分解”了,不然我会被等着急的同学骂死的,嘿嘿。

为了安抚一下那些催稿的同学的小心脏,我准备来一段Encore,返个场赔罪呗(这年头演唱会没有返场,观众不干呀)……

咱来说说特写下面的衍生物——大特写。

大特写当然就是比特写还特写啦,是特写里面的特写。我把例图贴出来就知道啦,就是取景范围小于面部,通常只表现五官中的一种。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景别的照片,跟微距摄影有什么区别?

当然不一样啦,特写是特写,微距是微距,那是两个范畴。

“微距摄影”的概念是什么?经常有人不明白这个概念,但这种事儿又不足以写一篇文章来正本清源,但可以顺便说一下。

当被摄物体在底片(图像传感器)上的投影与物体实际大小达到1:1或更大时,才能称为微距摄影,满足这样条件的镜头才能被称为微距镜头。

假如一只蜜蜂的大小是1cm长,那么它在CMOS上的倒像也要至少达到1cm,才能叫微距摄影。人的嘴唇是做不到的(人嘴比比CMOS还大呀),嗯,汗毛倒是可以做到,你可以用微距把汗毛拍成电线杆。

所谓光圈优先,就是以光圈值为优先计算,我们首先手动设定感光度和光圈,相机根据这两台参数来自动判定快门速度。

光圈优先适用于大部分日常拍摄环境,因为我们可以自由控制光圈,这样就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来控制景深。例如我们需要拍人像,就把光圈调大,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虚化效果。如果我们需要拍风景,就使用小光圈,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景深范围。而如果我们需要长曝光,就需要调整小光圈的同时,使用低感光度,例如ISO 100,就能获得更长的曝光时间。

回到曝光本身,使用A档,我们控制的光圈,机身自动测算快门速度。因此快门速度其实是不需要我们进行设定的。但是如果我们需要注意快门速度不能过慢,如果过慢我们需要使用三脚架进行稳定拍摄,不然画面会出现抖动模糊。

第二个档位是快门优先,也就是S档或者Tv档,这个档位下,我们最核心的控制选项是快门速度。我们首先设定快门速度,然后选择感光度,光圈由机身自动设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模式下,虽然我们的主调整参数是光圈或者快门,但是感光度同样是需要我们进行手动设定的。当然,如果环境变化复杂,我们也可以使用自动感光度,也就是ISO AUTO,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时刻关注感光度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是关注感光度是否太高,影响画质;或者感光度已经达到上限,导致画面过暗。

程序优先是P档,但是P档并不是自动模式,很多朋友会把P档和AUTO档混淆。P档下,感光度依然是由我们手动设定(同样可以使用自动感光度),但是相机自动判定光圈和快门速度。P档更适合拍摄复杂环境,例如舞台表演环境、快速变换的环境。

最后一个曝光模式就是M档,也就是手动曝光模式。这个模式下,由使用者自由控制所有参数,也是最自由的一种拍摄。如果我们拍摄风光长曝光、棚拍人像、星空等,一般使用M档。

下面再来说一下测光模式。相机测光模式一般分为三种:评价测光或叫全局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

相机测光原理,是根据光线进行判定的,相机将图像去掉色彩,只保留亮度信息,相机自动测光就是将测得的部分准确记录为18%中性灰。就是相机认为的正确曝光。

三种测光模式不难理解,所谓全局测光或者评价测光,就是根据整个画面部分,计算平均值,从而得出曝光参数。这种测光模式适合风光拍摄,大场景拍摄等。

点测光是根据选择的“点”,也就是相对较小的区域进行计算。一般适用于大光比拍摄下,对主体进行测光,例如人像拍摄。而中心重点测光可以理解为用中心区域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进行测光,很多老胶片机测光都是如此,相比于点测光计算区域更大,同样适合于有大光比,需要对特定区域精准曝光的拍摄。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如何直观感受曝光是否正确。首先,是观察高光和阴影是否有溢出。对于数码相机来说,稍微欠曝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高光溢出是难以挽回的,因此我们白天拍摄优先保证高光部分曝光准确。我们可以借助于相机的高光溢出提示,但是更好的方法就是借助于直方图。

相机回放可以直接观看直方图,最理想状态下,直方图应该是集中于中心区域,而两端逐步降低,到坐标两端后截止,不再有溢出。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是这样的理想状态,我们首先要保证,高光部分,也就是直方图右侧没有溢出。当然这是分情况的,例如夜晚拍摄城市,灯光部分必然会溢出,这些我们可以接受。

另外,相机的视觉重点,也就是直方图最高的部分,尽量分布于直方图的中心区域。如果直方图偏左或者偏右,那说明照片有过曝或者欠曝的可能,需要注意。

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颜色的模式总共有4种,它们分别是RGB、CMYK、LAB、HSB。

其中最常见的和我们最常用的颜色模式是RGB,因为这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颜色。

通过学习,对颜色模式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就记录一下四种颜色模式。

RGB(加色法),由红色R(red)、绿色G(green)和蓝色B(blue)组成,是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我们通常说的三原色,是色彩三原色以及光学三原色,是最常用的颜色模式。RGB的颜色界定范围数值控制在0-255之间。

CMYK颜色模式(减色法),由青色(Cyan)、洋红(Magenta)、黄色(Yellow)、黑色(blacK)组成,取值范围是0-100之间,也称为印刷四色模式,是彩色印刷时采用的一种套色模式,主要是利用色料的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一共四种颜色进行混合叠加,形成所谓“全彩色印刷”,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传单、海报一类的的就是CMYK模式所印刷出来的。

HSB颜色模式,其中H(hue)表示色相,就是指不同的颜色(红、橙、黄等不同),在0~360°的标准色轮上,色相是按位置度量的,S(saturation)表示颜色的饱和度(纯度)在最大饱和度时,每一色相具有最纯的色光,B(brightness)表示颜色的明亮度,为0时即为黑色。

LAB颜色模式,主要用于颜色过渡,是为了弥补了RGB和CMYK两种色彩模式的不足,它是一种设备无关的颜色,也是一种基于生理特征的颜色。换言之就是说如果你需要把CMYK模式转化为RGB模式的时候,直接转化会导致严重的颜色失真,但先把CMYK转化为LAB模式,颜色失真的情况就会缓解很多。

课堂笔记(快捷键):填充前景色:Alt+Delete(删除键)或Alt+Backspace(退格键)填充背景色:Ctrl+Delete(删除键)或Ctrl+Backspace(退格键)重置前/背景色为默认:D调换前/背景色位置:X

这就是本节所学内容,希望这篇笔记对同在学习的你也有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