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t:贯穿世界古老文明角落的染织工艺
之前去听了中国丝绸博物馆“世界纺织品之旅”的系列讲座,超级有满足感,所以挑几个比较喜欢的纺织品整理成跟服饰有关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服饰之美。
文 | 春梅狐狸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洗稿,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以链接形式分享无须授权
爱马仕曾经推出过一个名为“Voyage en Ikat”的系列餐瓷,图案如水墨般梦幻的奇特效果,官方介绍灵感来自于东方的“ikat”。
△ 爱马仕 (Hermes) Voyage en Ikat伊卡系列餐瓷
△ 爱马仕为Voyage en Ikat所拍的视频
无独有偶,另一个大牌阿玛尼也曾在2015年以“ikat”为灵感,加入在自己的服装图案设计上。
△ Emporio Armani 2015秋冬
这种似乎是图案向边际外晕染效果的,究竟有何种魅力,引得大牌“竞折腰”呢?
古老的扎染色织:
在印度、在日本、在中国、在……
在西方人眼里,ikat是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印记。这一点也不假,因为它的确主要流传在亚洲,但是在非洲、甚至是拉丁美洲等区域上也有印记,可以说是一种很广泛的染织工艺。
△ 11世纪中,埃及 (met)
△ 10世纪,也门 (met)
△ 印尼(图源ins:paluetextiles)
△ 乌兹别克斯坦
△ 泰国
ikat与织机无关,它主要与织造前经纬线的处理有关系,是先染后织的工艺
ikat在中文并没有准确的对应词汇,在新疆地区有类似工艺的“艾德莱斯绸”,在日本则称为“絣织”。目前国际上习惯以“ikat”统称这类织物,具体到地区则采用当地的名词。
△ 进行图案设计过程中的经线
△ 染好的经线
以“ikat”统称的织物,一般认为最早可以溯源到5世纪的印度。它的原理说起来是很简单的,利用扎染工艺,将经纬线按照成品的图案设计进行捆扎染色,然后上机织出成品。
由于人工毕竟与机器不同,所以最后图案会因为种种原因有一些差异,也就形成了晕染般的效果。文艺点的话,应该叫做手工制品的“呼吸感”。有意思的是,手工制品其实一直在追求的是完美,而机器所能达到的完美又会令人感到窒息。
△ ikat只是工艺,不等于图案风格
ikat根据扎染经纬线的不同,分为只扎染经线、只扎染纬线,以及经线和纬线都扎染的。三者难度是一个比一个高,前面两个又被叫作单ikat,后面那个自然就叫做双ikat。
△ 单ikat细节
△ 双ikat的细节
印度比较出名的也是最为精美的是被称作Patola的双ikat织物,而我国新疆的艾德莱斯绸和日本的絣织则是经线扎染的单ikat。
△ 日本的絣织机
△ 日本絣织,正在扎经线
(图源flickr:Katie)
△ 日本现代絣织机
ikat如何被穿着?
同一种纺织,不同的风情
我国新疆地区的艾德莱斯绸大家可能比较有印象,现在图案仿制的也很多。
△ 艾德莱斯绸
而日本的絣织我们熟悉的比较多出现在袴中,而这种絣织的箭羽纹也成为日本女学生的某种象征。
△ 矢絣袴(图源tw@paristrios)
现在大多只采用花纹,已经不是絣织织造了
△ 日本袴裙箭羽纹的纺织过程
完整视频: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110462/
看多了,会令人感觉ikat是否使用高对比度的大型纹样、充满浓烈的民族风情?
△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传统服饰
但是ikat只是工艺,并且各个地区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使用经纬双ikat的织物的精美程度并不亚于我们熟悉的织锦等。其中印度的Patola,在不大面积上会做出许多复杂图案乃至动物织物等。
△ Patola织物,它是一种经纬双ikat织物
Patola至今在一些纱丽上使用,见惯了bling~bling~的风格,会觉得Patola的风格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 Patola纱丽(图源ins:designerayushkejriwal)
除此以外,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由ikat制成的传统服饰,也可以借由此看到不同地区的ikat风格。
有呈现条纹效果的,只是与普通条纹不同,或者是条纹呈现不规整的效果,或者会在里面夹杂一些花纹。
△ 1985年,危地马拉高地(图源:wiki)
△ 1931年,印尼松巴(图源:wiki)
△ 印尼 塞瓦
△ 马来 龙布陵岛
△ 1930s,爪哇
△ 巴厘岛
或者使用一些曲线一般的图案,结合ikat特有的晕染效果,呈现云彩一样的效果。
△ 1860-1870,日本
△ 1900,塔什干
也有采用对比强烈的几何图案,只是边缘的不齐整削弱了本身的平直刚硬。
△ 1860-1880,乌兹别克斯坦布拉哈
△ 1910年,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 约1900年,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 1915年,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犹太儿童(图源:wiki)
ikat也传入西方,在一些欧洲服饰上也可以看到,输入了不同的织染风格。
△ 1780,波兰
△ 1755–65,法国 (met)
△ 1760-1770,法国 (met)
△ 18世纪,法国
魅力不曾断绝,
成为时尚的新宠儿
如今,ikat以其装饰性强、风味独特而成为家居设计、服装设计领域的宠儿。
但通过上面ikat在服饰上的应用,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ikat风格其实相差很多,只是这种工艺带来的独特肌理效果是一致的。它在不同设计师下也就有了不同的效果。
ikat是我在那个系列讲座里最喜欢的一种织物,它看似简单,其实有无数的可能性,而且作为某种风格浸润到现代设计的各个角落里。给我们的启发或许是,如何去挖掘传统工艺里的更多可能性,而不是依然停留在被反超了无数次的“网红”工艺里。
注 业余打理,无暇校对,若有错字,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