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明十三陵——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长陵是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皇家陵寝。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体系完整、气势磅礴,从内到外都透着一种帝王风范与皇家威严。

长陵

十三陵神道,也称神道,起于北京昌平城西北约2公里处,起点是石牌坊,中经大红门、神功圣德碑、石像生、龙凤门,过五孔桥、七孔桥等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气势恢宏。此神道原为长陵而筑,因各陵神道均从此道分出,后来就成了全陵区的总神道了。神道南北全长7.3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石牌坊

大红门

神功圣德碑楼

神功圣德碑

十三陵神道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朝(1368~1644)13位皇帝的陵墓群,并葬有23位皇后和1位贵妃。明十三陵是中国现存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皇陵建筑群。明十三陵于永乐七年(1409)开始营建,至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建成,工程前后历经200余年。陵区三面环山,蟒山、虎峪雄踞两侧,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了“天造地设”和“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2003年,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陵内景

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十七日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明洪武三年(1370)四月七日封燕王。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永乐。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征漠北,十八日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十二月十九日葬于长陵。

长陵朱棣像

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发动“靖难之役”, 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朱棣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朱棣在位的23年,是明帝国最强大的时期。

裬恩殿内景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驾崩于亲征漠北的返京途中,是年65岁。由于事情来得突然,随征的大臣们恐怕传扬出去朝廷中会发生变故,于是搜集军中锡器铸成一口棺材,将他的尸体秘密装殓起来,每天还是照常送上饮食,不知情的大臣仍然一如既往地上奏。回到北京附近,才派人密报太子。从死到棺材运进北京,相隔了25天。根据史书,皇太子朱高炽听到父亲的死讯,马上派皇太孙朱瞻基到开平迎接。当年十二月十三日,又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徐皇后(1362~1407):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今安徽凤阳),明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母谢氏(谢再兴次女)。洪武九年(1376)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七月四日去世。十一年(1413)二月葬于长陵。她是葬入十三陵的第一人。作为妻子,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也倾尽全力相助丈夫。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徐皇后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朱棣对结发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恸,他为徐皇后上谥号曰仁孝,并从此不再立后。

陵园内景

靖难后朱棣徙诸边王于内陆,故在军事上,定都应天(今南京)、遥控将领守卫边界的风险很大;“天子守国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南京的建文帝影响较大,在政治上考虑,作为朱棣大本营的北京更加适合作为帝都。故考虑各种因素后,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朱棣即位,永乐元年(1403),将北平改称顺天府,建为北京。早在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就下令营建北京宫殿。 永乐十五年(1417)紫禁城正式开始营建,经过三年半的时间,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整个京城的建筑包括城墙、城门,皇城、紫禁城、宫殿和坛庙,其设计精巧,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遂下令迁都,以南京作为留都。

陵园一角

朱棣不仅为大明王朝建成了一座永载史册的宫殿,也为自己建了一座前无古人的陵寝——长陵。朱棣做皇帝以后,改年号为永乐,希望天下太平,永远快乐,于是在他继位后不久,一是迁都北京;二是在北京周边地区为自己及子孙们找一块万年寿域。经过多次筛选,最后才相中了昌平北部的黄土山,后改为天寿山。永乐皇帝死后与他的徐皇后葬入了十三陵最早且最大的皇陵——明长陵。

俯瞰长陵

长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宣德二年(1427)竣工,占地约12万平方米。陵园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永乐十一年(1413)玄宫(墓室)建成,命名长陵。此后陆续增建陵宫地面建筑和神道墓仪建筑。

长陵背靠天寿山,左右龙山虎山,南有玉带蜿蜒而过。陵宫坐北朝南,呈前方后圆形。前面的方院分为三进:第一进为陵门、碑亭等。第二进为祾恩门、祾恩殿、配殿等。第三进为棂星门和宝城,宝城内为陵冢,明代称为宝顶,宝顶下即玄宫建筑。长陵的建筑布局严整,借景巧妙,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陵寝建筑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建的精华。

祾恩门

长陵从内到外都透着一种帝王风范与皇家威严。长陵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 “前方”部分由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丹陛石和祾恩门

进入陵门就是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棱恩门,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单檐歇山顶,朱门金钉,门上有大匾额,书有“祾恩门”三字。下承白石栏杆围绕的石雕须弥座台基,装饰华丽。祾恩门系天门的意思,进入此门即升入天堂。尽管是寓意,但不能不让人遐想,仿佛过了这道门,就到了另一个世界。

祾恩殿

站在祾恩门内向北望,一座气势非凡、高大巍峨的大殿矗立在庭院的中央——祾恩殿。这座大殿在明清两代,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牌位)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场所。祾恩殿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是仿照紫禁城太和殿的规制建成,大殿殿顶是“重檐庑殿式”,下面台基由三层汉白玉石雕成,高 3.13米,占地面积达4400多平方米。此殿殿脊至台基地面高25.1米,殿顶全部黄色琉璃瓦覆盖。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九五,代表皇帝九五之尊。支撑殿顶的60根楠木大柱十分粗壮,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 58米,底径达到1.12米,为世间罕见的佳木。粱、柱、檩、椽、斗拱等木构件,也都是楠木制作,因而人们称该殿为楠木大殿。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精美绝伦。祾恩殿,原称“享殿”,嘉靖十七年(1538)明世宗皇帝到天寿山朝陵,更名 为“祾恩殿”。“祾”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取“罔极之恩”意。

穿过祾恩殿,步下石台阶,进入内红门,便到了第三进院落,院内建有棂星门和石供案。棂星门,与 神路棂星门相比只是形制大小不同,但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供案为须弥座形,上置象征性的石制供器,中间是香炉,两侧是烛台和花瓶,又称“石五供”。

棂星门

石五供后面的建筑是方城,方城之上是明楼。明楼为重檐歇山顶,明朝时为木构梁架,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修葺时改为石条发券结构。明楼的上下两檐之间,在南面一侧有华带式木榜额,书“长陵”两金字。明楼内圣号碑系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重建。碑额为“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明楼是每座陵墓的标志,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明楼两侧连宝城,宝城就像是圆形的城堡,直径达300米左右,内填黄土,中部隆起部位称为宝山,宝山下深埋着陵寝的墓室。

石五供、方城和明楼

明楼内圣号碑

沿方城一侧步道登上明楼,放眼陵区,远山在飘渺的云雾中时隐时现,浓绿的苍松翠柏与陵寝建筑交织在一起,相互辉映,浑然天成。明王朝皇帝朱棣已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千秋功罪,任人评说。明成祖朱棣传奇的一生已被世人千古传颂,明长陵见证了他曾经的辉煌。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0)

相关推荐

  • 明皇家陵园之长陵 · 昭陵 · 定陵

    明十三陵中,有一帝一后合葬的,如长陵:也有一帝二后合葬的,如定陵;还有一帝三后合葬的,如茂陵.永陵.昭陵:并有一个有帝无后的陵-德陵:现十三陵开放的景点只有四处:神路.长陵.定陵和昭陵.长陵在十三陵中 ...

  • 大漠孤烟直,长陵落日圆——访明成祖朱棣长陵有感

    出北京德胜门往北,经沙河,至昌平:再北行七八里路,就到了天寿山.此地距北京故宫大约一百许里,埋葬着明代十三位帝王,号称十三陵.当年,顾炎武和龚自珍,都曾循着这条路,一袭青衫,一马一驴,前来观览山川形胜 ...

  • 【转】印象皇陵丨北京,明十三陵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之下,为明成祖朱棣及徐皇后的陵地.建于明永乐7年(1409年),明宣德二年(1427年)竣工,系明十三陵中的祖陵.陵区四面环山,中间水流交错. ※ Tips:朱棣(1360-1424 ...

  • 明十三陵--长陵

    北京一月的冬天显得格外的寒冷,早上5点多的时候外面马路上已经开始有公交车在运行了,到底是首都交通还是很便利的,陶然公园门口小巷道有几家早点,随便吃点也就是快7点了.换公交,倒地铁总算走出了地铁2号线积 ...

  • 明十三陵长陵(长陵博物馆)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 ...

  • 明十三陵长陵朱棣陵墓,祾恩殿有60根独木的金丝楠木,和故宫同岁

    明十三陵长陵朱棣陵墓,祾恩殿有60根独木的金丝楠木,和故宫同岁

  • 明代著名风水大师廖均卿建明十三陵之长陵出现的奇观,你知道吗

    "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这是明代皇帝明成祖对廖均卿的赞美.风水文化从古至今都有好深的学问.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明代廖均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三僚人 ...

  • 北京昌平十三陵“总神道”1、碑楼-长陵神功圣德碑亭

    文史画廊:ArtHualang 书画分享|国内.外艺术家介绍|音频|视觉|文学 ‍ 图1.神道导览图(总神道南入口左手侧) ‍ 图2.手指向碑楼"长陵神功圣德碑亭"(正面) 图3. ...

  • 十三陵的这些老照片,你见过哪张?(长陵篇)

    现在兴起了老照片热,都想看看过去是什么样子.说起这些老照片,还要从清朝末年说起, 清朝末年,随着国门大开,很多外国人也陆续来到咱们中国,来到北京,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建筑.名胜古迹很感兴趣,并且那时候人家 ...

  • 明朝先后共传十六帝,为何帝陵却被称为“明十三陵”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其先后共传十六帝,国祚276年.然而,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却只埋葬着十三位皇帝,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余三位皇帝的陵墓,又 ...

  • 诸龙大尽,众水归堂,十三陵首陵之长陵

    文/陈益峰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 明长陵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