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特别是在对自己性格了解的领域充满兴趣。
性格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充满无限的变化,甚至控制一生的幸福。
有鉴于此开始了对自己的探索之旅,最先开始接触到的是已故九型人格导师陈伟志博士,是他的指引让我开启了一扇崭新的认知自己的大门。有别于市面上其他的九型人格学派,陈博士是根据人的身型样貌以及能量状态的信息,深入探索性格的内在作用,从隐藏的根源上洞悉性格的属别特征,这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识别人感知人的功夫,可以说陈博士在这方面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一直在性格探索的道路精进学习。
既然是一门功夫就有一定的操作上的局限性,从量化指标的角度很难准确把控,这是一种感觉的把握太具主观性,于是陈博士还教过我学习DISC。对于DISC的认知是一份关于我的性格测评报告,当时我觉得这份报告的准确度达到95%,记得这份报告是出自于丹麦的托马斯人力资源公司。
时隔多年,陈博士九型人格还在一直影响着我对人的观察,现在也有一点点功夫,可以很快感受人的能量来源区域属于:腹部,心部还是脑部?而DISC报告的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
就在上周五曾经一起做教练的Ally广州毕度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熊瑛训练师,发了一份问卷让15分钟内完成问卷,问卷的题目不多,不假思索地几分钟之内顺利完成答卷,结果很快就有了一份近期的我的状况的报告。看了报告又一次惊呼报告的精确性。
带着好奇心来到美国PDP国际认证课程的课堂了解到:PDP的研发已超过2000万人次的数据库,从1978年发展至今已经有42年人的性格特征数据积累,所以性格特征,行为表现,压力精力状态,以及能量变化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算法加以评估,从而帮到个人和组织能够更好知人善用。
两天PDP的学习给我最大的收获感受就是:一个抽象难以琢磨的人可以从感觉层面转换到有方向性确定性的技术操作层面,这种的转化操作帮助领导与下属之间,亲属之间,拥有一面相对客观中立的“镜子”,帮助彼此看清自己和对方,建立不是基于“对错,好坏”等二元关系,也不是个人喜好层面上的判断演绎,而是以2000万人次的测评数据为基础算法的概率性趋势性发展性的描述。这样既可以使关系的双方,放下戒备与自我防卫,又可以建立建设性调整改变的可能性。还可以将不同岗位特征需求与个人性格特征相结合,不是任人唯亲而是知人善用,全方位发挥调动人的特长既为组织做贡献,也为自己谋发展。
PDP是一种工具本身是中立的,最为重要的是使用者本身,这也是我的一份担忧。PDP工具是用来参考的,它不是标准答案和依据,作为工具的的使用者始终要抱有对人的好奇心,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更要用爱的能量理解人,相信世界上每个人都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做贡献,天生我材必有用。
PDP只是一种观察人类的工具,它不是用来表现高人一等,而是用来更好地激发潜能,获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两天的PDP的学习,也让我产生了一个思考:既然人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算法来测评,那么未来人工智能也可以通过算法制造出具有人类性格特征的机器人。算法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核心领域,意识层面。甚至算法还可以具备学习成长突变的能力,那么未来人类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