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风起湿涌‘,我花了半辈子的时间研究,终于明白了人到中年,为什么要预防风湿?
去医院检查,类风湿因子呈阳性,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直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病情反复,活动受限。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西医治病是有套路的,风湿用抗炎药,冠心病用甘油栓剂,哮喘用激素,皮肤病用抗病毒药或者抗过敏药,而且所有患者治病,用的药都是大同小异。
就像这位患者的类风湿,我相信用这药的大有人在,这药能不能治风湿?答案是否定的,我治了这么多年病,从来没听说过谁用非甾体抗炎药治好了类风湿。
既然治不好,那西医为什么还要这么治呢?你应该想想,如果不这么治,他们又能怎么治呢?恐怕就只能做手术了,但是患这病的人大多数年纪都大了,一场手术下来,估计也就油尽灯枯了。
我仔细看了患者的情况,给了他一个方子:黄芪,党参,茯苓,甘草,当归,川穹,白芍,防风,秦艽,细辛,杜仲,牛膝。
用了半个月,患者就来反馈说药后症缓,关节疼痛减轻,我加了薏苡仁、忍冬藤,续进十四剂,诸症大减,活动已经不受限制,调理半年余,关节疼痛已经基本消失。
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我翻开行医笔记,这个患者的备注上写着八个字:内因不除,外因难消。
是什么意思呢?内因是什么?外因又是什么?
先来说内因,人就像机器一样,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损耗,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气血也会出现损耗,气血是人的命根子,它就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人体的安全,现在护城河干枯了,敌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来。
再来说外因,说外因之前,我想先说一个细节,为什么大部分的风湿患者骨头最疼,腰腿最疼?
其实原因很简单,人体处处都有经脉,而腰腿处,包括手关节、膝关节、腰脊处的经脉是最多的,如果是打仗,这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样理解起来就很简单了,说起风湿的外因,跳不出风寒湿三个字,这三种邪气等到人体虚弱之时,就会趁乱而入,先抢占各处要塞,所以人的关节和腰腿症状会更明显,时间长了,三邪甚至会在关节处造成骨刺、骨质增生,甚至骨节变形。
怎么治呢?内因不除,外因难消,这是借鉴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任何时候,只有自己先强大起来,才能挺直腰杆,弱小意味着没有任何发言权。
所以我在第一梯队中用了黄芪、党参、茯苓、甘草补人体之气,用当归,川穹,白芍补人体之血。
强壮了自身,接下来我就着手彻底剿灭风寒湿,我派出了三员大将,分别是:防风,秦艽,细辛。
最后,还要帮助肝肾加强管理,所以我加上了杜仲、牛膝补益肝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就不能企图三五天就见成效,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终究会战胜邪。
最后还有一点要唠叨一下,上面的方子适合舌头发白的患者,如果舌头发黄,说明体内有热邪,这个方子有很多热药,就不太合适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独活寄生汤
处方独活三两,桑寄生(《古今录验》用续断,即寄生亦名,非正续断)、当归(酒浸.焙干)、白芍药、熟地、黄蓍(酒浸.蒸)、牛膝(去芦.酒浸)、细辛(去苗)、白茯苓(去皮)、防风(去芦)、秦艽(去土)、人参、桂心(不见火)、川芎、杜仲(制炒断丝)、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弱,腰背疼痛,此病因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不时速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脚重、挛痹,宜急服此。
并治新产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痹弱,不得屈伸。
近人将治历节风并脚气流注,甚有效。
此汤最能除风消血。《肘后方》有附子一枚,无寄生、人参、甘草、当归。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气虚下痢,除地黄。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