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心中的石洞源!

2015年的清明时节,特地驾新车带家人去了久仰的陶铸的故乡——石洞源游览,缅怀先贤,赡仰这个祁阳人民心中的圣地。

我们是满怀憧憬而去的。一路上,带着小吃与干粮,我绘声绘色地向家人讲述着从正史到野史中得来的有关陶铸及家人的生平事迹,大家的心情可就象春天明媚的阳光那么舒暢。可我的心情有所不同,既有点紧张,那是因为作为新手,第一次在山区蜿蜒曲折盘山公路行驶;又有点坦然,那是因为清明时节去赡仰陶铸的故居,相信陶铸在天堂会保佑我们平安的。

来到石洞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翠绿高峻的大坝上几个银光闪闪的大字“石洞源水库”,汽车绕过山腰,翻过大坝,陶铸同志的陈列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不宽的停车坪上,稀疏地停放着三台小车,七八个游人。今天虽是清明节第二天,却碰上陈列馆的大门紧闭着的尴尬,让我们吃了闭门羹,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如果说清明时节都不是时候,那什么时候才是时候呢?是我们的行为与现今的社会潮流不合拍?那现今的潮流怎么了?我在想:是社会先冷遇了陶铸故居,然后才是陶铸故居冷遇了我。究竟是谁在给我们不好的脸色,是谁让陶铸故居如此清冷而又冷寞地对待我们?

好在登高远眺,山水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好在拾级而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故居能让人流连,好在睹物思人,一石一木的原物,能折射出主人的平凡伟大,好在身处此境,能领悟出《松树的风格》的真谛所在,让我们此行的心情有所安慰。

了解陶铸,我是从中学课本中开始的:我读初中时,看了姚文元的《评陶铸的两本书》,把陶铸的作品批评成两株毒草,受到批判;我教初中时,《松树的风格》进入了课本,陶铸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以独特的视角、深深的哲理、精彩的文笔、昂扬的激情抒写了对松树的无私风格赞美,深深地感染了我,感染了我的学生、感染了好几代人。

然而,在离别石洞源时,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帐然若失之感。

别了,石洞源!别了,陶铸故居!别了,我心中的圣地!

但愿你能万古长青地矗立在青山秀水之上,但愿“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祁阳人民朝着美好的目标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