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做个有意思的人

不妨做个有意思的人

作者:李广生

周二去板桥小学调研,听了一节二年级音乐课,张老师执教;一节六年级语文课,陈老师执教。

我向张老师请教一个问题:音乐课上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张老师说,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孩子们快乐地歌唱、积极地参与……我又问张老师,这些事情对教师意味着什么?张老师似乎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迟疑了一会儿。于是我又问:这些事情发生后,即孩子们快乐的歌唱、积极地参与了,作为教师你感受到什么、收获到什么?张老师立即告诉我,他会感到高兴,因此而获得成功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

于是,我们就有意义和有意思展开讨论。最后,张老师说: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只有让孩子感觉到有意思,教师才能收获到有意义。我的回答是:让就让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

教学工作是一件有意义并且意义重大的事情,这一点毋庸置疑。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若是论及其意义,几乎每个教师都能引经据典谈上三条五条,每一条都能让人肃然起敬。虽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的意义,特别是对教学的生命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但就总体而言,教师并不缺少意义感。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教师是严肃的,一本正经、不苟言笑,这便是意义感的外显。但是,孩子们并不理解,特别是小孩子,他真的不理解你的所作所为的背后蕴含着伟大的意义,与民族、国家、社会,以及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对于孩子来说,有意思是最重要的。

面对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子,你能告诉他音乐是一种多么伟大的艺术吗,你能让他明白艺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吗?你不能,真的不能。不是你说不清,而是他听不懂。这时候,你只需要让他感受到音乐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他因此而喜欢音乐,让音乐进入到他的生活,融入到他的精神世界。当他明白那些道理的时候,他会感激你的,感激你一辈子。而这时候,你作为音乐教师的意义,才真正得以实现。

如果现在你用意义驾驭你的教学,用意义驱动你的学生,你的课堂将会因为充斥着意义而导致枯燥乏味,变得没有意思。孩子们幼小心灵会把大门紧闭,把音乐关在门外。虽然他们懵懵懂懂的了解了音乐的意义,甚至能够口若悬河的解释音乐的意义,但再也不会与音乐成为朋友。当他们悲伤的时候、失望的时候,只能喝闷酒、发牢骚,甚至用极端的方式发泄心中的苦闷,却不懂得在音乐中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教育的意义何在,教师的意义何在?

抓得越紧,越容易失去。教师越是把有意义紧紧地抓在手里,越容易导致意义的流失。不仅对于音乐学科,甚至可以说对所有学科,越是想教的有意义,越是要教的有意思。

音乐本身便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简简单单的几个音符,组合到一起,就变成一段美妙的旋律,就能把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多么神奇。几乎每个人都有音乐方面的天赋,随着节奏律动,在欢快的乐曲中不自由自主的微笑,听到悲伤的曲子黯然伤神,几乎是人的本能。因此,遵循音乐自身的规律就能让音乐变得有意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最基本的规律被人们抛弃了,实在可惜。字是写会的,不是说会的,而课堂上说字的时间明显多余写字;题是做会的,不是讲会的,而课堂上讲题的时间明显多于做题的时间;文章是读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而课堂上分析的时间明显多于阅读的时间。歌是怎么学会的?很简单,歌是听会的,听着听着就会了。因此,教学生唱歌不如带着学生听歌。

听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教师要思考的是,怎么样才能让听更有意思呢?还是要遵循音乐自身的规律。语文也要听,但语文听的是内容,需要的是理解;数学也要听,但数学听的是关系,需要的是分析;音乐也要听,听的是什么?是情感,所以音乐需要的是感受。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丰富性,或是让音乐激发孩子丰富的感受,听就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每听一遍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新的联想,就避免听的枯燥乏味,越听越有意思,情绪跟着变化,身体随之律动,表情自然显露,听着听着就跟着哼唱,哼着哼着就跟着轻唱,唱着唱着就融入到音乐中,不知不觉学会了。

不仅音乐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其实都挺有意思的。很多时候,是我们把有意思的事情弄得没意思了,却打着有意义的旗号。

除了遵循学科自身的规律,还要遵循孩子的规律。几乎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关注、获得成功,都有创作的欲望。在张老师的课的后半程,他用手机为孩子录音,并在班上播放,听到自己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孩子们的情绪高涨起来。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心理规律,任何学科都可以创造出有意思的课堂。

陈老师的语文课教授的是张抗抗的散文《城市的标志》。作者认为,城市建筑、设施、景观高度雷同,树代表了城市的特点、性格,是城市的标志,并呼吁人们保护城市的树。陈老师的课我非常欣赏,最大的特点是扎实。但是,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更有意思呢?

我认为是可以的。从语文自身的规律来说,文字是一座迷宫,阅读就像是在迷宫中寻宝,阅读的快乐就是探秘寻宝的快乐。所以,教师可以把阅读变成探秘寻宝。这样一来,学习就有意思了。这一点陈老师做的很好。

能不能更有意思?能!作者把树作为城市标志的原因,如果不让孩子简单的在书上划出来,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将会更有意思。一下子就发现的宝贝远不如探秘得到宝贝有意思。

从孩子的认知规律来看,他们不仅希望读懂作者,还希望读出自己,不仅仅满足于进入文本,渴望跳出文本。如果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认为树是城市的标志,你认同吗?你认为你所生活的城市,以什么为标志,为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即将发生!

让教学变得有意思,一方面要遵循学科的规律,一方面要遵循孩子的规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教师不要跟孩子抢,虽然有意思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数学课有意思的事情是思考,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语文课有意思的事情是解读,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读;音乐可有意思的事情是感受,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感受。一段音乐之后,教师问孩子:“你们听出快乐了吗?”毫无疑问,孩子一定回答“是”。请注意,这里的“快乐”是教师的感受,孩子只是被动迎合。教师只需要问:“你听出了什么?”或是“你感受到什么?”即便孩子回答的不是“快乐”,又有何妨,只要他们认真听了、感受了。

最有意思的事情应该教给孩子。

教学是有意义的,教师要成为有意义的捍卫者;教学是有意思的,教师要成为有意思的创造者。教师当然是个充满意义感的人,但教师也不妨做个有意思的人。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