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V 里的“中国”
澳洲市场:Matthew
matthew.liu@yellowearth.com
流经墨尔本市区的雅拉河(Yarra River)南岸,一公里范围内,汇集着十余个剧院、礼堂与美术馆。以文化的优雅,缓解着城市繁忙的商贸节奏。这就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墨尔本艺术区”(Melbourne Arts Precinct)。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NGV)就坐落其中。
流经墨尔本市区的雅拉河(Yarra River)南岸,一公里范围内,汇集着十余个剧院、礼堂与美术馆。以文化的优雅,缓解着城市繁忙的商贸节奏。这就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墨尔本艺术区”(Melbourne Arts Precinct)。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NGV)就坐落其中。
作为澳大利亚的文化首都,墨尔本画廊、博物馆繁多,但无论从规模、影响力、学术研究水准等各个角度,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都是其中的执牛耳者。馆内的亚洲藏品展区,是在澳洲修习中国传统文化,探求中国文化门道的不二去处。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为澳大利亚最早的公立博物馆,建于1861 年,其中国艺术的收藏始于1862 年,现有中国藏品约2000 件,是博物馆70000 多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进入博物馆,乘电梯上到二层,转身右侧便是亚洲藏品展区。中国艺术(Art of China)想必是其中的“主打招牌”、“旗舰产品”,位于亚洲展区的入口第一部分。
中国展区的艺术品,各自有其广博天地;展品可作欣赏之用,其历史、意涵则有待深入思考;策展人以特定思路陈列展品,目的在于见微知著,而非管中窥豹。这些要素的把握对初学者或业余爱好者可能不易,于是我们专程前往NGV,拜访亚洲部主任、高级策展人潘美恩博士(Mae Anna Pang),就藏品概要、策展思路和艺术教育等问题,请她为我们指点迷津。
商圈:潘博士,您好,关于亚洲展区中国展品的背景,您能先介绍下吗?
潘博士:这方面的内容,我的书《山水》(Mountains and Streams)中有介绍。1861 年,NGV 建立。当时的英国人、1892——1935 年曾担任NGV 馆长的伯纳德·豪(Lindsay Bernard Hall)率先收藏起亚洲艺术。一开始,他们收藏的中国艺术只是出口器物(export ware)。直到1938年,赫伯特·韦德·肯特(Herbert Wade Kent)捐给了我们129 件中国艺术品,收藏才逐渐繁荣起来。
商圈:所以“肯特收藏”是亚洲艺术部的核心藏品。
潘博士:是的,这是大致情况。
商圈:那么这些中国艺术的策展思路是怎的?
潘博士:事实上,我们未从门类区分入手,而是披沙拣金,拎起几条核心线索,依此为据,将各个门类、各种媒介的展品交杂、并置,去厘清中国艺术史,以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几大内核性要素。展览分为四个模块:以墓葬文物展现中国人的生死观;以文人雅玩体现士人学者的精神退隐;以佛教器物表达民间的宗教信仰;以宫廷文物彰显皇室的情趣和品味。
我们收藏的中国艺术涵盖近4500 年历史,我可以先带你参观下出土文物的展厅,这是展览的第一模块,题为“追寻不朽:为来世预备”(In search of immortality: provisions for the afterlife),探讨了丧葬文化、巫术信仰、以及中国人的死生观。这里展品不仅有陶器、青铜器、唐三彩,还有漆器、画像石等。这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陶罐,公元2000 年前左右的。
新石器时期的陶罐
商圈:仰韶文化?
潘博士:是的。另外这些冥器,唐三彩镇墓兽,洛阳邙山唐墓出土,是科林斯船长(Captain W.F. Colllins)后送至墨尔本的,NGV 在1926年以NGV 最大赞助人菲尔顿遗赠的资金(Felton Bequest)购得。
接下来的这个大展厅依次向内是文人艺术、佛教艺术和宫廷艺术。我们先看文人艺术。我的核心研究领域正是文人画(literati painting),在此我引用了一些诗作诠释。我们也有一些“禅宗”相关的艺术收藏,不过现在没有展出。
这边,王鉴的画和这幅宫廷画师的画摆在一起,意在展示文人画和宫廷画的差异。另外,景德镇生产的御用瓷器在这里也有所展示。
唐三彩镇墓兽
商圈:为何不展览?
潘博士:主要是地方不够大。这里有明代、元代、清朝 的瓷器,有以达摩为人物形象的瓷盘,是那时流行的题材。
以达摩为人物形象的瓷盘
商圈:我感觉这个达摩瓷盘似乎非宫廷用物,更偏民间 。
潘博士:不是,景德镇的生产是宫廷画家作画,然后送至景德镇,相当于现在的流水线作业(assembly line)。而更早一点的瓷器,比如13 世纪金代的瓷器 ,出自北方窑口,都是一齐做成的,上面的图案可能是作者的随性(spontaneous)表现,正如中国文人书法强调自然的书写性一样,和后来的生产方式不同。这边的龙泉窑青瓷、定窑白瓷,吉州窑木叶盏,用于茶道仪式。
13 世纪金代的瓷器
龙泉窑青瓷(左)、定窑白瓷(右)
商圈:这里的 “多宝格”很有特色,展示的是宫廷艺术?
潘博士:对,我们有意这么设置,是仿紫禁城中御花园的漱芳斋钦安殿,类似是层次错落的书架,摆上历代漆器、玉器、牙雕、鼻烟壶等各类物件。这里有很多有趣的艺术品,人像陶瓷,有长寿寓意的玉雕,雕琢精美的痰盂,还有这两件器物,你看有什么特别的吗?
商圈:是釉色特殊?还是没有盖子?
潘博士:是注水口。当然,明显我们能看到,壶嘴那里是倒出酒的出水口。而注水口呢,一般来说,我们都觉得在酒壶上面,而且有盖子,但是这两件酒壶,一个是桃形,寓意长寿,所以不可以从上面打开,另一件莲瓣壶也是这样。因此,开口其实是在下面,而下面又没有塞子,我想这是因为酒壶内部有区隔的原因,酒就藏在那里面。所以说这两件器物十分有本土性,而且显出中国艺术的奥妙来了。这边有一件器物,故宫博物院的几位研究员称之为这里最好的藏品。
商圈:是这件高足杯?
潘博士:对的,你看的很准。这是乾隆时期的,很精致,尤其是上面的刻花纹样,中国人讲“八面玲珑”,一切都协调为一体,很难做到的。现在的艺术学生恐怕难做到这些细节,这需要天性,也需要训练。
商圈:这些艺术品是肯特先生在哪里购得并捐赠的?
潘博士:可能在日本买的,也可能在英国买的。另外,藏品中也有是我们后来购藏的,如关山月的画作,他1984 年来这里,当时中国社区买下一幅他的作品,捐给我们。
商圈:谈一谈这件太湖石吧
潘博士:这应该不是太湖的,而是“英德石”。无论“太湖石”还是“英德石”,都是没有任何功用的物件,是纯粹的“艺术”,供文人赏玩。商圈:你希望人们知道哪些关于亚洲、中国艺术的东西?
澳大利亚是一个岛屿,而亚洲则地域广阔。我们部门有跨越数千年的媒介展品, 瓷器、绘画、织物等, 而中国艺术是其中的重头。我认为,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十分有趣。就像叶与根。中国文化传承数千年未经断绝,是一种适应性很强(resilient)、勤奋(hard-work)、持久(persistent)的文化。缤纷而独特的中国艺术就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们去年举办的乾隆大展中,我们有意展现:中国屡次被侵略,但每次都能重获新生。对于海外华人,通过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去了解中国文化,很有必要,后代尤其如此。
商圈:中国艺术在澳洲的推广情况如何?
潘博士:中国艺术已经在市场上逐渐繁荣起来。很多收藏家喜欢收藏,也有作为一种投资。他们可以加入我们博物馆支持亚洲艺术(Support of Asian Art)的项目,我们有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墨尔本银行也很支持。加入这个支持亚洲艺术的项目,修习中国艺术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的社交,这对于艺术品投资会大有脾益。
商圈:面向华界,中国展区有哪些针对性的展览形式?
潘博士:我们的展览面向所有参观者。不过针对华人,我们也开始做些尝试,比如去年的乾隆展览,我们就使用了很多中文,吸引了很多华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商圈:购藏新品的情况怎样?
潘博士:中国艺术品比较难买,因为太贵了。不过还是有慷慨的收藏家购买、捐赠当代中国绘画给我们。之前提及的支持亚洲艺术项目的赞助人,大多数是华人,他们每年都会有资金赞助给我们。另外,对于当今中国艺术家,我们也可以支持并收藏他们的作品。
商圈:对于中国艺术的2000件藏品,有人表示数量有限,但我认为您这里的展览,其实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话题了。
潘博士:是的,比如2013 年我还做了诗书画三绝的展(Three Perfections),就是要体现中国艺术的要点。另外还有2009 年展示清代皇室着装的展览(Dressed to Rule),另有“水月:沈金和的艺术”(Moon in Reflection: The Art of Kim Hoa Tram) 在2008 年, 即北京奥运会的同年举办。沈金和是当代华人艺术家,出生在越南,如今在墨尔本定居。2004 年还做了禅宗艺术 (The art of Zen)展。所以虽然我们展品数量有限,但往来古今,涵盖了很多中国文化核心议题。
商圈:确实如此,希望更多有识之士来这里参观。谢谢您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