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璧 石
唐代对于赏石已有了审美标准:苍、拙、灵、秀。宋米芾完整为:瘦、透、漏、皱。石头究竟什么形态才是美的,苏东坡提出“丑”石的概念,后面的郑板桥、蒲松龄以及王渔洋等人,对于石头的形态美,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蒲松龄更是以“心有灵石而著聊斋”成就了一代大师。
《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是一种文化符号,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向以清贫、孤高自诩。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让文人一步步参悟,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怡情悦性、吟哦歌咏。奇石是浓缩的山水,经千年沧桑,人格亦依然如故。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灵璧石开发极早,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灵璧石为世人瞩目,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灵璧石不仅开发早,而且盛名久负,在供石家族中历来占据显赫的地位。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质细腻,坚如贞玉,扣之拂之,声音琤琮,余韵悠长,有“玉振金声”之美称。故古人又把灵璧石称为“八音石”。在灵璧所产的诸多石种中,扬名最早的是被称为“八音石”的磬石,《禹贡》中就有“泗滨浮磬”的记载,是我国古代的石质乐器——磬的首选材料。目前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璧。
自古以来,有名的藏石家无不藏有灵璧珍品,有文献记载的就有苏轼的“小蓬莱”、范成大的“小峨嵋”、赵孟頫的“五老峰”。风流帝王李煜钟爱“灵璧研山”,宋徽宗还为常常把玩的一株灵璧小峰,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镌于峰侧,并钤御印。南宋《云林石谱》上记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也有“石以灵璧为上”的评判。明朝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吾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啬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
灵璧石具有四方面的独特美:
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点,意境悠远。
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
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
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有“黄金万两易得,灵璧珍品难求”之说。有“试观烟云三山外,都在灵峰一掌中”之意境。
大者高广数丈,可置于园林庭院,立足为山,峰峦洞壑,岩岫奇巧,如临华岱。
中者可作小丘蹬道、河溪步石、池塘波岸缀石、草坪散石点缀。
小者可供于厅堂斋馆,或装点盆景,肖形状物,妙趣横生。
闲暇对坐,一瓯清茗,神趋其中,诗律歌节,琴韵画意,袅袅侧畔,顿发清思,把人带入另一境界,得到一次美的陶冶。
图片来源:西冷拍卖
来源谁最经典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