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稚丨教育也需要一些强硬,来帮助孩子往上走
这几年北京的冬天太好过了,几乎没有认真冷过。
从前的冬天,寒风刺骨,早晨一开阳台门,就看见窗子上大朵大朵的窗花,把玻璃封得严严实实——现在则几乎没有,空荡荡的窗子,虽然明净,却让人提不起精神。
从前的冬天,出门就必须戴上围巾和手套,把每一寸皮肤都裹得结结实实——现在根本用不着。裸露的脖颈和双手,几乎没有觉得冷,当然,回到屋里也没有那种暖和得让人幸福的感觉。
好过的冬天,虽然少了很多严酷,但也总觉得没趣,不痛不痒的。往年在冻得人骨头发疼的时候,我会由衷地感悟到,为什么北方人——偏偏是北方人,只能是北方人——会把“老婆孩子热炕头”作为人生享受的至高境界。有时候,人在一种痛感中,在刺激下,会变得敏感而聪慧,禅宗的“当头棒喝”“断臂求法”也许就有此意。
太和煦的天气,也让人厌倦。就像长久身处音乐之中,再美妙的音乐也会成为噪音一样。生活需要变化,需要刺激,哪怕这刺激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体验,也是必须的。
我给儿子的教育,是不是太温和了呢?有时候我的千言万语口干舌燥,抵不上他爸的一声大吼。说得太多,就成了唐僧,再好的道理也没有力度了。
教育固然不能简单粗暴,但也不能太疲弱。以母亲为主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孩子从母亲身上学到的,也往往是理想多于现实。从这个角度看,父亲——现实而强有力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大多数家庭中,教育孩子的工作是由母亲担当的。相对来说,母亲往往会比较温和。但母亲的温和实际上是把孩子推到风口浪尖,她不强硬地要求孩子,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必须自律,靠自己的力量达到目标;二是孩子经不住诱惑,管不住自己,却又没有外力来强有力地约束他,于是涣散下去,沉沦下去。
后一种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实际上,孩子自己也不愿意沉沦,所以当他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往往会希望有一种力量来替自己作主,来强迫自己步入正轨。这也是孩子一方面痛恨家长夺去自己的自由,一方面又渴望有一个严厉的家长,来帮助自己往上走的原因。
孩子其实也没有那么脆弱,父母态度稍微强硬一点就会在心灵留下多么严重的阴影。过于温和的教育也不可取,家庭中确实需要有个强有力的人来阻止孩子可能出现的沉沦,这个人的存在,就是孩子信心的支撑。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随心写出好文章》《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及《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非虚构文集。
本文为原创,已获作者授权,所有赞赏将转给作者(连同明细截图)。欢迎转发,转载请与本阳台联系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