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新进秀才谢师礼

封建社会推行的科举制,为广大读书人开辟了一条进阶之路。读书人可以沿着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阶梯,分别考取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一旦考中举人,便可踏入仕途 ,平步青云,被尊称“老爷”。难怪《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疯。
但是,科举考试中,不要说进士、举人,就是考个秀才也是相当不易的。许多读书人为之苦读终生,“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试,称为“院试”,考生被录取后,称为“进学”,成为县学“生员”。古时的学宫叫“庠”,学宫内有“泮池”,进学后就可以采摘泮池中的芹菜,所以进学又叫“采芹”。还叫“入泮”“入庠”。生员中的优秀者称为秀才。秀才,意即读书人中的优秀人才。
让我们来看看考取秀才有多难:
考取秀才要经过三场考试,县里考一次,府里考一次,最后到省里提督学政那里再考一次。而且录取名额有限,每个府院三年两考,每次只录取四五十名,平均每个县大约只有几个人能被录取。相当于现在高考全县前几名,真是堪称“学霸”。
考中秀才,才能取得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资格。秀才,虽然未登仕途,也没有薪水,但从此见县官不磕头,不出徭役,成绩好的,还能得到官府的生活补贴,进最高学府太学读书。所以,考中秀才,对读书人来说,也是一件喜庆之事。
古人说:“师徒如父子”,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书人一旦考中秀才,就要具礼谢师。最初的入泮谢师礼,称为“六礼束修”,这六礼是:芹菜,寓意勤奋好学,莲子,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髙照,枣子,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条瘦肉,用以敬师。后来,六礼渐为货币替代,直接用制钱谢师。过去,遇喜庆事进的礼物,称为“花红”,新进秀才的谢师礼,便叫做“花红束修”。那么洛宁人考中秀才,新进生员,作为谢师礼的“花红束修”,钱数又是多少呢?让我们来看看清朝同治年间的碑文记载吧。
这则碑文的标题是“王師尊邀集邑绅士議定文武新進束修碑”,正文如下:
嘗思事昭成例,歷年代而不更,法守舊章,即贫富亦咸感。我邑学额八名,花红束修,原无定额,沐前任黄壽泉師尊,倡立采芹一會,每名酌定花红束脩钱叁拾串,隨封三串。歲科两試,每届合共贰佰陆拾肆串,武额亦然。各區會赀,聊给束脯。迺兵燹以後,采芹會竟成子虚。諸新生雖照前議,有名無實。只得於增廣學额时,商具同禀立案,奉學(另有并列府字)憲定(何)批示,妥議章程。蒙王香雪師尊諭集閤邑鄉绅,書立永遠合约,每入學一名,花红束脩贰拾串,隨封贰串,核以成數,仍符舊章。自今立约之後,文武新生按约具給,贫不准减,富不加增免。
院試發榜後,因爭花红束脩,延擱覆試册卷,當立合约十紙,盎印存據,學存一紙,移交每保各執一紙,并諭勒碑學门,永垂久遠。
大清同治六年歲次丁卯十月吉日閤邑公立
从以上碑文可以看出,洛宁新进秀才的谢师,组织有“采芹会”。谢师礼每生三十串钱,后来,因为战乱,渐次消失。又经王香雪师尊邀约县里乡绅共议,变为每生二十串。同时制定了对违规者的罚则,重新有了共同约定。
(说明:碑文来自杭州图书馆馆藏资料)
金玉国作品集锦
后 妈
赏菊
三瞻古塔
寇准神迁
宜阳拉煤
一方墓誌
家乡的名片
送米的故事
运河明珠拱宸桥
皇城小镇清河坊
观今忆古赞孤山
游游大唐不夜城
来自杭州的报告
人才济济话底张
美哉,伶伦大桥
路边那棵皂荚树
东南佛国话佛寺
瞻前顾后话“赊销”
地图上的“奎楼村”
洛宁张仙沟的故事
认知洛宁七字歌
彩色古塬春日颂
反哺母校的义举
清明时节观古碑
洛宁概况三字经
渡阳河畔觅旧踪
山环水绕赞边城
游览故居说富商
林木深处观艺展
忠于职守的老校工
洛宁大堰沟的传说
夏日冲凉话“飞渡”
走出记忆的摇篮曲
一方励志的教泽碑
洛宁县城古迹祖师阁
由“青出于蓝"想到的
洛宁金氏福山支系简介
清代金氏族谱序言两则

洛宁县城东关石婆庙的故事

捐宅献地显孝心 感恩戴德立族规

洛宁传说故事——有福女的传说

殷殷寻根情——山东即墨金氏洛阳洛宁寻亲记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