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智慧教师就没有智慧课堂
没有智慧教师就没有智慧课堂
作者:李广生
今天上午,在一个活动现场,我冒险提出一个观点:没有智慧教师就没有智慧课堂,没有深度学习就没有深度融合。我有两个讲稿,相同的题目,但内容不一样:一个侧重前沿理论,一个直面现实问题。反复权衡,决定用第二个。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好多问题不是别人看不到而是不想说。谨言慎行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就连朋友之间也要“见人只说三分话”。但我不行,我妈说我是狗肚子——盛不了二斤酥油。其实我的肚子更像猪肚子。直面问题的观点很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从而引起质疑进而引火烧身,所以有点冒险。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观点居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智慧课堂和深度融合是当前很热的两个词。据我观察,在全国范围内,智慧课堂建设基本上走的都是设备路线,把大量的智能设备安装到教室里就算是把智慧课堂建成了;深入融合则走的是技术路线,把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应用到课堂上,也不管是否适合、是否有效就算是深度融合了。智慧课堂成为设备支撑的课堂,深度融合成为技术主导的融合,花钱不少,效果一般。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把最先进的智能设备用在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效益,反而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画蛇添足之嫌。
任何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要想进入课堂,都必须要通过教师这道门槛,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一切都是空谈。关起门来,那是他的天地,他说了算。没有智慧教师装备再多的智能设备、引进再多的先进技术,也换不来智慧课堂。把大量的资金花在硬件建设上,如果不是为了面子,其实并不明智。但除了购买设备,宁可买来闲置,我们真的不知道应该干点什么。何谓智慧教师?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汇。在我为智慧教师所做的定义中信息素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信息时代的教师除了要具备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如师德素养、学科素养之外必须要修炼的是信息素养。对很多教师而言,这真的是需要补上的一课,但也有很多教师不肯承认。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写论文、写教案、查阅资料、传递信息、每天都抱着手机上网,并不意味着就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也许恰恰是信息素养不高的一种表现。
另一个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是为何而教。如果为了学习那些“死知识”、提高“死记硬背”的能力,其实并不需要智慧课堂也不需要深度融合,一根粉笔一本书足以。如果要学习面向未来的知识、提高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探索求真的意识,那就真的需要智慧课堂和深度融合。这是我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没有深度学习就没有深度融合。
关于深度学习教育界有不同的定义,我认为深度学习至少包含三个要义:一是追求理解的学习,二是超越学科的学习,三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总而言之,深度学习追求的是深度理解、学科融合和解决真实问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但我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教师眼里看到的是知识、心里想的是知识,教学围绕知识而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些知识记住并能够应用它们解题,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就只能成为他们教授知识的辅助。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其实不使用这些技术也能把知识教的很好。非要让他们使用则会产生画蛇添足的效果。
深度学习追求的不是“画蛇”而是“画龙”,不是不重视知识,而是更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当教师开始热爱深度学习,开始思考如何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在真实情景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他们便会发现技术的魅力,自觉把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有价值的收益。深度融合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这就意味着:深度融合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有没有深度融合,取决于教师是“画蛇”还是“画龙”。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必将也正在深刻的改变世界。建设智慧课堂、促进深度融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没有智慧教师就没有智慧课堂,没有深度学习就没有深度融合。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