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双塔山
现在辟为风景区,有了这山门
山顶索道
仙踪云迹
三仙观
睡佛
骆驼峰
长廊
长廊
新建景区出口山门
风景区现立《双塔山》石碑留念,有新建索道向双塔峰过去
去双塔山的路上新建多处凉亭
从新建的《红山文化园》看过去,远处就是双塔山峰
新建的《红山文化园》,石崖上多有仿古石刻
两峰高低大体相同;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长74米。南峰上粗下细,周长34米。
金龟石
山柱前新立的碑刻
这碑刻的刻字实在是简朴
两峰顶上两砖塔
照片看上去似乎在一个山顶,其实各在一山峰上
俯视图
俯视图
其一顶上砖塔:北峰
北峰顶的砖塔高约2米,圆锥形。
其一顶上砖塔:南峰
南峰顶砖塔座北朝南,高5米余,方形,边长2米多,门高约1.5米,宽1.3米,四角置木据,有铁棍挑出,上挂铜铃。东、西、南三面墙是青砖压缝,北墙齐缝直茬。
此砖塔进行过加固:用铁板条如同箍水桶一样拉了两道紧箍。
《承德府志》记载:“东塔(南峰)之巅有古庙,不详何人所建,已就倾圮,旁有一小碑镌“王仙生”三字”。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说:山庄之西“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拔地涌出,无路可上,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昼时有云片往来。
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年),命守吏构木为梯,遣人登视,一峰周围一百六步,上有小屋,屋中一几一香炉,中供片石,镌王仙生三字。一峰周围六十二步,上种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园圃之所筑,是决非人力之所到。”该书还说:“香炉下有草鞋—双,供桌上有旧书一本”。
“距双峰里许,有关帝庙住持僧悟真云:乾隆壬寅(四十七年,1782年),一夜大雷雨,双塔峰坠下一石佛,今尚供庙中,然仅粗石一片,其一面略似佛形而已。”《阅微草堂笔记》是小说,所载之事可信亦不可信,然而避暑山庄博物馆确留存一石片,推测是纪晓岚说的那块石片。就佛像花纹、手势、背光图案鉴定,像是辽代以前遗物。故双塔山顶上“小庙”(砖塔)的建设年代应在辽代以前。
距今太为遥远,听故事传说,虚幻中,自感自悟,好在:峰在那里,塔在那里,真真切切!
相传,古时候承德一带是一片大海,岸边住着一家王姓兄弟俩,打鱼为生。老大娶了媳妇,老二也有了情人,日子过得很红火。一天老二进山打柴跌伤了腿,从此不能干重活。嫂子渐渐对老二厌气起来,不但不给成亲,还动辄打骂,进而要撵他出门。老二不忍羞辱,就在一个狂风骤起的夜里,坐了条船砍断缆绳,任其漂流死活。第二天黎明,风平浪静,老二漂流到两个石礁中间,缆好船,上了岸,发现两礁各有一个小庙。他来到北礁,见一个姑娘正在拜佛,旁边放着渔网、镐头,还有一包菜籽。近前一看,姑娘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情人,两人相见若悲若喜,痛哭一场。姑娘说,昨夜见一个大旋风把你家房子卷起,无影无踪,自己也就只身跳海,到阴间同你成亲。不料黎明自己漂到这个礁岛上,刚才正是为你祈祷,求佛保佑九死一生。于是两人就在此成家,……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就住在北礁的庙里,打鱼种菜度日,南礁的小庙当作仓库。 过了许多许多年,地壳变迁,这一带海水退去,成了陆地,两个石礁就是现在的双塔山。纪晓岚在书上说见到的东西,怕就是这对夫妇的遗物。
还传说乾隆皇帝有一年命人搭构云梯,想亲自上去看个究竟。上去之后,他看到小庙里有神龛、石几、香炉、石几上摆一部旧书,乾隆翻了翻,一个字也不认识。石几下放一双破草鞋,庙前有两畦韭菜。他很失望,什么也没拿就下来了。回到避暑山庄当晚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发老头问他,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乾隆照实作了回答。老头说,旧书是天书,草鞋是登云靴,韭菜是灵芝草,香炉是生云坛。皇上什么也没看中,实属有眼无珠。第二天清早乾隆命人重搭云梯,可怎么也搭不成,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