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6.132016-11-16】
#每日学论语#6.132016-11-16】
【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rǔ)为(wéi)君子儒,无为(wéi)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读书人,不要做小人式的读书人。”
【微言微感】
君子和小人,一方面从政治地位讲,一方面从道德品质讲。
从造字角度看,“君”,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
《诗经·谷风之什·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意思就是:君子和小人地位不同,有些地方君子可以走,小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是没有资格去的。
比如,孔子十七岁时候,季平子宴请士,孔子也想去,结果被阳虎给赶了出来。为什么呢?没有资格。“君子”和“士”,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小人”和“野人”都是地位地下的劳动人民。一个是统治阶级,一个是被统治阶级,“君子则引其道,小人则供其役。”“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另一个角度,从德性上,君子和小人也是有区别的,《论语·宪问》有一段说:“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君子”,都是有仁义礼智信美好品质的;小人则不然,小人想的是吃喝拉撒,是为生存而生存。所以,《论语》很多关于君子小人的论说,比如:“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关于“儒”,《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原来,儒就是知书达礼的读书人。当然,读书人可以成为卖弄学问,混吃混喝的术士、巫师,也可以成为爱民治国的栋梁。这关键看一个人的胸襟立场。只是为自己一己之私,一切向钱看,一切追求实惠,这就是小人儒;如果胸怀天下,有使命担当,能够悲天悯人,仁义在心,这就是君子儒。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候,曾有过精彩论述——
孔明说:“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孔子为什么对子夏说这些话?
首先,我们来认识子夏。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什么意思?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的结论(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但人无完人,子夏也是有毛病的。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和颜回比,和冉雍比,和闵子骞比,是有所“不及”的。
子夏小气,自己的东西从不外借,连孔子也不行,以至于下雨天孔子经过他家都不去借伞。子夏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志向不高,抱负不远,据说儿子先他而死,他居然哭瞎了双眼。
或许,正是基于此,孔子才敦敦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关于“君子儒”和“小人儒”的现实意义。我们做教师的也可以斟酌一番。
胸有大爱,志存高远,爱生如子,立志是为国育人才,工作是为了成就孩子,这应当是君子儒。“君子儒”风范的教师,以培养出引以为豪的弟子而幸福。学生或许是社会栋梁,或许是普普通通平常人,但都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教学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为了挣份工资,以至于不惜弄虚作假,媚上欺下,虽然职业是教师,但其实丝毫没有师道尊严,这就是“小人儒”教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儒”吃饭是为了美食的味道,“小人儒”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当一个农夫不再纠结粮食和能否吃饱饭的关系,而是把种田当成实验和研究的时候;当一个医生不再纠结开一个药方收多少回扣,而是以治病救人为使命,以攻克疑难杂症为乐趣的时候,人就实现了从小人到君子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