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白《早发白帝城》:蒙冤获罪,赦免后作了一首诗,成为流传经典

解读《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就得先说唐朝历史上永王李璘叛乱的事。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个儿子,母亲郭顺仪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从小失去母爱的李璘和大他9岁的异母兄长李亨一起被抚养,未来的唐肃宗李亨很喜欢这个弟弟,甚至晚上都搂着他睡觉。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公元738年,27岁的李亨被立为太子。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的叛军攻陷潼关,六月,唐玄宗西逃,李亨、李璘随行。在马嵬,李亨逼杀杨贵妃后与玄宗分道扬镳,北上灵武。七月,45岁的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唐肃宗,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亨称帝时,远在蜀中的唐玄宗并不知情,得到消息后,唐玄宗旋即任命李璘为江陵大都督,意图以李璘来制衡李亨。九月,李璘到达江陵后,招兵数万积蓄力量。就在此时,李白正在庐山避难,李璘听说后,数次派人劝说,将李白招于麾下,为李白以后的蒙冤埋下了伏笔。

唐肃宗李亨得知李璘在江陵招兵买马积蓄力量的情况后,明白了父亲的意图,于是下旨让李璘离开江陵去蜀中见玄宗,李璘不从,没有去,引起了肃宗李亨的警觉。随即哥俩展开了斗争,斗争过程,简短节说,总之,公元757年2月,李璘被杀。

永王李璘是否算叛乱,历史没有定论。严格说,李璘是玄宗和肃宗两个政治中心斗争的牺牲品,一是太上皇李隆基仅发诰文将李璘降为庶人,二是唐肃宗李亨并没有明确将他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李璘定罪,甚至还册封了李璘的儿子公爵王位。

李璘有没有罪,是人家李家的家事,但稀里糊涂进了李璘阵营的李白却受到了牵连,被肃宗流放到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桐梓。公元762年,唐肃宗的儿子李豫登基称帝,为唐代宗,登基一个月,就给叔叔李璘平反,并起用因此蒙冤的李白为左拾遗。可惜李白尚未收到任命即已去世,既没有看到李璘的平反,也没有等到自己的平反。

李白被流放夜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因为关中发生大旱,唐肃宗大赦天下,死刑犯从轻流放,流放赦无罪。李白因此获赦,李白收到获赦的消息时,刚走到白帝城,随即从白帝城沿长江返程东下去江陵。

这首《早发白帝城》就写于返程途中。在诗中,李白将获赦的大好心情与沿途景色结合,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既有写实,又有夸张,流丽飘逸,自然天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我从白帝城出发,山间依然云雾缭绕,千里之外的江陵只需一日行程。一路上两岸的猿声耳边不断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快速穿过万重山峰。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