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重庆巴南丰盛古镇,来一场穿越古街深巷之旅
重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一个网红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逢节假日就往重庆涌,我将他们大致分为三类:爱看地铁钻楼房的好奇猫型、大街小巷探火锅店的火锅星探型、访古探旧找古镇的土包子型,我就是第三类的了,这次来重庆巴南区,主要看了两个码头文化的代表——木洞古镇和丰盛古镇,一个水码头,一个旱码头,都是不可错过的精品,尤其是丰盛古镇,一直到现在仍然十分繁华,如它的名字。
所有的繁华都缘于交通,被群山环绕的丰盛也一样,明末清初时期,它的交通就四通八达,西北与水码头木洞镇相连,沿长江向上不到四十公里就到了重庆朝天门老码头,东北与川渝重镇涪陵、南与南川接壤,号称“一脚踏三县”,是川渝与湖南、贵州之间的货物集散重镇,号称川渝长江第一旱码头,直接促进了丰盛商业在明清时期的巅峰发展。
因地理位置重要,货运发达,场口众多,丰盛历史又称封门场或峰口场,在它的四条主街道出口方向分别设有“木洞场口”、“涪陵场口”、“南川场口”、“洛碛场口”,主街内部又有纵横交错的多条小巷,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貌似代表当时各个方向的货物进出通道口,足以反映当时的货物集散规模大,且有完善的经济管理秩序。
如今的丰盛古镇虽然不再具有当时的交通优势,但这里仍然是四乡八里热闹的集镇中心,而且不象有的古镇那样商业化太严重,这从我们一进古镇的“木洞场口”牌坊就可以看出,除了老旧的门面以外,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背着背篓、在街面以地当摊,摆上几把自家钟的青菜、大豆、南瓜、土鸡蛋之类的,买卖之间斗智斗勇的讨价还价就开始了,朴素的乡土生活气息溢然而出。
古镇里的福寿街、十字街、半边街大都是石板街,而且保存完好,街道两侧的深宅大院或者店铺大都是二层或三层的木质穿斗结构,单檐房山式屋顶、青砖黛瓦、双重挑檐、木板铺面以及回廊、天井、门窗镶嵌的花鸟吉祥饰物等等,凸显了古镇因南来北往的商业交流而呈现出的巴渝、徽派并融文化气息,每一栋建筑都显得古朴庄严、厚重大气,这种特色在重庆众多古镇中是为数不多的。
任何一个古镇都一定会有几个最典型的建筑,作为游客一定不能错过,它往往积当地历史、民俗、建筑特色于一身,半条街口的十全堂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白色院墙高大厚实,门洞、窗洞都有石刻浮雕,二层四合院雕梁画栋,气势非凡,虽然是重建的,也足可见当初主人的富贵豪华。
十全堂内部还有一座当地特有的大碉楼一座,据说当时驻扎在这里的兵力十分强大,足够抵挡周边“棒老二”的骚扰,资料介绍,像这种碉楼当地有15座保存完好的,完全是一座活的碉楼博物馆。
从半条街向南有一个垭口街,东面半山腰就有一座最原始的白墙碉楼,高约10米,墙体四周不同位置均设了瞭望口和射击孔,一般一个碉楼配备有30人兵力就可据守。据现住的主人介绍,这个碉楼墙体是用煤灰、石灰、黄泥加糯米(俗称三合土)镶筑而成的,十分坚固,是抵御土匪袭击的重要军事设施,现在仍然可以看到墙体上当年匪战时留下的密集弹孔,可以联想当时攻防战斗的激烈程度,本想进碉楼看一下内部结构,可惜不让进,留个遗憾。
从老碉楼重新折回,穿过 “涪陵场口”牌坊,前方就是最热闹的十字街,长长的石板路、老旧的木门、高挂的红灯笼,还有飘荡的黄旗招牌下那些丰盛特产——胡豆、面条、酒糟蛋、糍粑香气四溢,飘满了整条街。一些平日少见的民间行当也处处可见,如手工制称、手工弹棉花、高粱穗扎扫帚、中草药店、烟熏豆腐干、腊肉、手工挂面、老式转椅的理发等,穿堂过巷犹如行走在古装电视剧一般。看见一家老铁匠铺兼制宝剑,铺面上放着一把钢剑,拿起来感觉剑身厚重,剑气逼人,老板说那可是一把好剑,值五千块钱,嗯,佩上这柄剑在这石板老街上晃一圈,真是特别酷,别人一定以为是在演某部电视剧里的江湖大侠。
十字街拐角处有一处不太显眼的“仁寿茶馆”,绝对不能小看,那可是当年威震江湖的袍哥会 “仁字号”堂口议事的地方,是重庆唯一保存完好的袍哥仁字号堂口。清晚期帮会势力壮大的时候,这类茶馆往往是帮会开设或有帮会势力照应,一般前堂喝茶休闲,后堂解决帮内帮外事务,小茶馆大天地,茶杯一响,刀枪齐上,让人望而生畏,算了,这里面的茶我还是不进去喝了。
茶可以不喝,镇上的美食必须要吃,古色古香的缘聚宫大厨手艺绝对不一般,醇香的腊肉、滑嫩的豆花、鲜美的江鱼、诱人的蒸格子……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腊肉,厚薄合适、味醇肉嫩,香而不腻,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是我这几天吃到的最美的一餐。
离开古镇,在远处高碉楼的注视下,重踏石板路,穿行老街巷,犹如走在遥远的慢时光里,时光不老,这座古镇似乎也没有变老,在低调而温暖的醇香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重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一个网红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逢节假日就往重庆涌,我将他们大致分为三类:爱看地铁钻楼房的好奇猫型、大街小巷探火锅店的火锅星探型、访古探旧找古镇的土包子型,我就是第三类的了,这次来重庆巴南区,主要看了两个码头文化的代表——木洞古镇和丰盛古镇,一个水码头,一个旱码头,都是不可错过的精品,尤其是丰盛古镇,一直到现在仍然十分繁华,如它的名字。
所有的繁华都缘于交通,被群山环绕的丰盛也一样,明末清初时期,它的交通就四通八达,西北与水码头木洞镇相连,沿长江向上不到四十公里就到了重庆朝天门老码头,东北与川渝重镇涪陵、南与南川接壤,号称“一脚踏三县”,是川渝与湖南、贵州之间的货物集散重镇,号称川渝长江第一旱码头,直接促进了丰盛商业在明清时期的巅峰发展。
因地理位置重要,货运发达,场口众多,丰盛历史又称封门场或峰口场,在它的四条主街道出口方向分别设有“木洞场口”、“涪陵场口”、“南川场口”、“洛碛场口”,主街内部又有纵横交错的多条小巷,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貌似代表当时各个方向的货物进出通道口,足以反映当时的货物集散规模大,且有完善的经济管理秩序。
如今的丰盛古镇虽然不再具有当时的交通优势,但这里仍然是四乡八里热闹的集镇中心,而且不象有的古镇那样商业化太严重,这从我们一进古镇的“木洞场口”牌坊就可以看出,除了老旧的门面以外,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背着背篓、在街面以地当摊,摆上几把自家钟的青菜、大豆、南瓜、土鸡蛋之类的,买卖之间斗智斗勇的讨价还价就开始了,朴素的乡土生活气息溢然而出。
古镇里的福寿街、十字街、半边街大都是石板街,而且保存完好,街道两侧的深宅大院或者店铺大都是二层或三层的木质穿斗结构,单檐房山式屋顶、青砖黛瓦、双重挑檐、木板铺面以及回廊、天井、门窗镶嵌的花鸟吉祥饰物等等,凸显了古镇因南来北往的商业交流而呈现出的巴渝、徽派并融文化气息,每一栋建筑都显得古朴庄严、厚重大气,这种特色在重庆众多古镇中是为数不多的。
任何一个古镇都一定会有几个最典型的建筑,作为游客一定不能错过,它往往积当地历史、民俗、建筑特色于一身,半条街口的十全堂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白色院墙高大厚实,门洞、窗洞都有石刻浮雕,二层四合院雕梁画栋,气势非凡,虽然是重建的,也足可见当初主人的富贵豪华。
十全堂内部还有一座当地特有的大碉楼一座,据说当时驻扎在这里的兵力十分强大,足够抵挡周边“棒老二”的骚扰,资料介绍,像这种碉楼当地有15座保存完好的,完全是一座活的碉楼博物馆。
从半条街向南有一个垭口街,东面半山腰就有一座最原始的白墙碉楼,高约10米,墙体四周不同位置均设了瞭望口和射击孔,一般一个碉楼配备有30人兵力就可据守。据现住的主人介绍,这个碉楼墙体是用煤灰、石灰、黄泥加糯米(俗称三合土)镶筑而成的,十分坚固,是抵御土匪袭击的重要军事设施,现在仍然可以看到墙体上当年匪战时留下的密集弹孔,可以联想当时攻防战斗的激烈程度,本想进碉楼看一下内部结构,可惜不让进,留个遗憾。
从老碉楼重新折回,穿过 “涪陵场口”牌坊,前方就是最热闹的十字街,长长的石板路、老旧的木门、高挂的红灯笼,还有飘荡的黄旗招牌下那些丰盛特产——胡豆、面条、酒糟蛋、糍粑香气四溢,飘满了整条街。一些平日少见的民间行当也处处可见,如手工制称、手工弹棉花、高粱穗扎扫帚、中草药店、烟熏豆腐干、腊肉、手工挂面、老式转椅的理发等,穿堂过巷犹如行走在古装电视剧一般。看见一家老铁匠铺兼制宝剑,铺面上放着一把钢剑,拿起来感觉剑身厚重,剑气逼人,老板说那可是一把好剑,值五千块钱,嗯,佩上这柄剑在这石板老街上晃一圈,真是特别酷,别人一定以为是在演某部电视剧里的江湖大侠。
十字街拐角处有一处不太显眼的“仁寿茶馆”,绝对不能小看,那可是当年威震江湖的袍哥会 “仁字号”堂口议事的地方,是重庆唯一保存完好的袍哥仁字号堂口。清晚期帮会势力壮大的时候,这类茶馆往往是帮会开设或有帮会势力照应,一般前堂喝茶休闲,后堂解决帮内帮外事务,小茶馆大天地,茶杯一响,刀枪齐上,让人望而生畏,算了,这里面的茶我还是不进去喝了。
茶可以不喝,镇上的美食必须要吃,古色古香的缘聚宫大厨手艺绝对不一般,醇香的腊肉、滑嫩的豆花、鲜美的江鱼、诱人的蒸格子……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腊肉,厚薄合适、味醇肉嫩,香而不腻,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是我这几天吃到的最美的一餐。
离开古镇,在远处高碉楼的注视下,重踏石板路,穿行老街巷,犹如走在遥远的慢时光里,时光不老,这座古镇似乎也没有变老,在低调而温暖的醇香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