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微基建研究是蓝海
[20200928]微基建研究是蓝海
上半年5月和6月先后在中国城市规划网站、文汇报、解放日报发表社区微基建文章,被上海、杭州、青岛、南京等地方的政府和学者所引用。上海围绕人民城市搞1+16的实施项目(其中之一是加装电梯)和1+N的政策体系,近日多家媒体上门采访微基建和加装电梯BOT。看起来社区微基建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蓝海和风口,像研究房市那样有增长的需求。用要我做、我想做、我能做的三圈理论做分析,要有特色地在理论、政策、案例三方面做好研究供给。
1)要我做有需求(insistence)。微基建是人民城市最有操作性的抓手,一是过去40年城市高速度扩展是生产导向、经济为上、大一统建设,以大基建投资为抓手;未来30年城市高质量发展是生活导向、人民至上、精细化管理,要以微基建型消费为抓手。二是城市大基建是骨架,需要短时期和运动式的建设;社区微基建是细胞,需要常态化和精细化的建设,到2035年城市化率达到70%,城市大基建的作用会减少,社区微基建的作用会增长,直到城市化目标实现后成为城市稳态发展的日常事务。三是社区微基建最接近老百姓生活,是老百姓身边的便利性设施(amenities),也是城市治理最基本的细胞和单元,政府、企业与社会有增长的需要,会像过去40年的住房一样成为城市话题经久不衰的兴奋点,
2)我想做有兴趣(interest)。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有激情做微基建研究。以前做可持续发展是从理论到政策到实务,现在搞微基建是从实务到政策到理论,正好是巴斯德型研究的两个方面,既有理论研究的激情,也有快乐生活的激情。一是可持续发展城市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宜居城市的基础是宜居社区,而宜居社区的基础是便利性设施微基建,因此研究微基建是宜居城市和宜居社区的深化。二是佛罗里达的四个合适,其中合适的城市要进入到合适的住区这个微观层面深化,要从微基建深入讨论合适的住区是什么,需要什么类型的便利性设施,与上班族、老年人、青少年的关系是什么,对合适的教育、工作、休闲有什么影响等等。三是国外常常研究年龄与合适住区的关系,说上班族汽车通勤喜欢住郊区、退休族步行生活希望回城市。类似地,中国城市退休族也特别关注小区周围15分钟步行能否解决医疗、买菜、吃饭、看电影、出行等问题。
3)我能做有眼光(insight)。研究社区微基建有与众不同的理论与方法。一是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有关老旧小区和城市微更新,学科背景主要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缺少系统集成和有高度的公理性概念,没有把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整合在统一的框架中解读。提出社区微基建的概念,可以整合提高已有的认识和实践,起到从破碎为整体、从硬件到软件、从建设到服务、从管理到治理的作用。二是我有别人没有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三个people和三生协调的理论、城市发展从PfB模式到BfP的理论、创意城市的amenities理论、产品服务系统PaaS(Product as a Service)和社区服务整合运营商的理论、PPP三合一的治理理论,用这些理论看社区营造微基建,可以产生和谈出与众不同的概念、政策和案例。